不管是鲁迅先生的白话文小说,还是他近代革命事迹,几乎所有人都认知这位令人尊重的老先生。他拿烟思考的画面更是被景区列为景点,来打卡的人一直很多。
稀罕的是,这两天鲁迅居然被投诉了!一游客声称鲁迅拿烟的图像很容易误导青少年,于是投诉说让景区整改,这个看法引起争议。
而且这事还惊动了人民日报评论,这场投诉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事情最后又是怎么收场的?
鲁迅这个人应该就不用过多介绍了,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学了不少他的散文,他的革命精神更是激励着不少人。
总之,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被提到,大家都是好评一片。
可是最近在绍兴的鲁迅纪念馆,却发生了让人大跌眼镜的一幕。该纪念馆把鲁迅先生吸烟思考的一幕做成了一个合影留念墙。
不少游客不远万里到这打卡拍照,也有不少人假装点烟递烟,在这合影留念。
结果突然冒出一个姓孙的女士,她因为这面墙直接把景区告到了越城区文旅局,原因就是这个抽烟的动作很有可能给青少年做出错误示范。
把这个当背景板,看着也总给人一种引导大家聚集抽烟的意思。除此之外,孙女士还建议,应该把这个抽烟的动作改成左手握拳。
但是实话说,这个形象经常出现在大众视野,这么多年又有什么人被它诱导了呢?大部分人看到鲁迅的这一形象,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他在思考什么?
想到的是近代中国的悲惨境遇,想到的是那些革命先辈在当时对中国未来的担忧。大家都是听着鲁迅先生的事迹长大的,但是因为这个动作诱导而去抽烟估计也没有几个。
建这面纪念墙,也不过是给了大家一个对鲁迅先生表达敬意,寻找跟他的连接的一个地方罢了。
不过现在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甚至把这个抽烟图像跟对青少年的教育扯在一起,所以景区对孙女士提出的意见也很重视。
区文旅局已经给出回复,说景区属于市文旅局管辖,不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景区那边也表示正在了解具体情况,会尽快处理。
但是网友的态度就不太一样了,不少人都不赞同孙女士的看法,因为抽烟本身就是鲁迅个人的一个习惯。
这个图像只不是展现了最真实的他而已,如果硬是改成道德模范标准,历史人物难免会慢慢失去本身的鲜活性,变成统一的模板人。
要是按照她这种思路,四大名著里的《水浒传》不就是在宣传暴力,《红楼梦》就是引导早恋,华佗就是无证行医,岳飞母亲给儿子纹身也是不良行为,这些要怎么说,都去篡改历史吗?
不少人在评论区呼吁景区,不能因为一个人去投诉就盲目改版。
也有记者联系到了孙女士,并对她进行采访,孙女士向记者反应,说自己平时是一个控烟志愿者,所以经常关注各个场所的禁烟话题。
这次是因为她在网上看到了一个以鲁迅吸烟图为背景的禁烟图之后,她才得知原来在公共场合居然有这么大一个吸烟图像,于是立马进行了投诉。
在投诉之后,她还特地去查了这幅画的原图,然后发现原图上的烟纹比鲁迅纪念馆墙上的烟纹要小,而且原图里鲁迅是在自己家抽烟,而现在却变成了在公共场合抽烟。
了解到了这些情况之后,她又进行了二次投诉。
可是随着这位自称是禁烟使者的孙女士的真实身份曝光,大家才知道,原来她的举报另有目的,根本不是为了自己所说的禁烟。
她的社交账号叫“无味的空气”,连头像也是香烟,乍一看还真让人以为她是禁烟志愿者,但是仔细看主页的个人介绍就会发现事情不简单。
上面赫然写着:“最远大目标:烟草电子烟out,只可尼古丁袋”。
要知道尼古丁袋在国内是明令禁止的,就算是在美国这东西也属于违禁品,它的危害比烟草好不了多少。
一直到今年年初,美国才第一次批准了几款尼古丁袋产品入市,同时还警告大家这类产品也会致癌。
所以她看似口口声声是为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着想,但是实际上就是想借机销售违禁产品。再加上今年美国宣布这个东西合法的消息,不少人质疑孙女士是亲美分子。
不过好在官方已经给出回应,明确说不会因为个别人的投诉就盲目整改,会尊重民意,就连人民日报也发文撑腰。
文中提到:鲁迅先生手里的烟不能掐,就事论事,现在的孩子都是有自己判断能力的,不会因为一副壁画就盲从。
现在看似正义的举报者孙女士的个人账号已经被封,在网络上销声匿迹。
好在这幅壁画没有受到影响,它从2003年就被建造了,比不少人的年纪都大,可能早就成为了一代人记忆中的一部分,成了当地的重要地标之一。
景区也发布公告,特意提及了“鲁迅故里景区始终坚持尊重鲁迅、尊重历史、尊重艺术”,这事也再次给我们提了个醒:历史是不能被篡改的!
参考资料
更新时间:2025-08-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