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认为:
每一个学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在成长的旅途中。
大家会有自己的节奏,也会有各自的花期。
作为家长和老师,需要做的事情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帮助孩子挖掘自身的潜力。
特别在初中阶段。
学生可塑性很强,同时,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引导。
在初中班主任的眼里:
这5种初中生,一旦引导得当,就能表现出足够的学习“后劲”。
01
目标感强,不把努力当口号
学习生活中。
不乏有这样的现象:
有一些同学,经常叫嚷着:“我要考重点高中。”
可落到实处呢?
他们的作业一拖再拖,上课的时候精神恍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很显然,口号喊得响!
若是没有实际的行动,成绩是无法提升的。
还有一些同学,他们能够意识到,目标不是挂在嘴边的装饰品,而是刻在心里的指南针。
找到了努力的目标之后。
这些同学就能主动寻求方法,不断缩小成绩和目标之间的差距。
一位常年带班的班主任曾说:
“有目标的孩子,就像装了发动机的汽车,别人推一把走一步,他能自己踩油门往前冲。”
02
喜欢提问,把未知变成我懂
每个学生的底子不同。
当变成初中生之后,一些学生的认知觉醒。
大家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于是乎开始努力提升自己。
遇到不懂的题目!
这些同学不会说放弃,而是能够穷根究底,展现出足够的学习后劲。
举个身边的例子:
曾经有个男生,英语成绩不好。
如何提升成绩呢?这个男生主动寻找提升的方法,甚至拦住英语老师问方法。
初一的时候,他的英语成绩垫底。
但是从初二学年,男生的英语成绩明显提升,最终变成了他的优势学科。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
“把未知变成知道,这是一个人提升的关键。”
当初中生敢于提问,不怕暴露自己的弱点,成绩的突破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03
会用工具,把错题本当宝贝
如何提升成绩?
许多时候,离不开工具的合理使用。
比如,课堂笔记、错题本等。
你是这样的学生吗?
明明记录了错题本,但很少去翻阅。
如果你,处于这样的状态,那么错题本的记录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许多班主任发现:
真正将工具利用好,把错题本当“提升工具”的学生,成绩容易后来居上。
比如,小萱就是这样。
有了考重高的想法之后,她学会了使用错题本。
打开她的错题本,你会发现记得工工整整:左边抄原题,右边写错误原因。
更重要的是,小萱每周都会看一遍错题本。
错题本,是知识的“病历”。
同学们每复盘一次,对题型的掌握就会更加深入。
04
珍惜光阴,时间用在刀刃上
你是否这样抱怨过呢?
“知识点太多,作业一堆又一堆,根本写不完!”
面对这种情况!
作为初中生,要如何解决呢?
如果同学们,只会抱怨的话,那么这种抱怨就会消耗自己。
真正聪明的孩子,会寻找解决的途径,提升时间管理的能力,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曾带过这样一个学生。
面对繁多的知识点,他一开始跟不上节奏。
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这名学生学会了列“学习任务清单”。
课余时间该做什么?在清单上列得清清楚楚!
比如,背单词25分钟,做数学卷1小时、复习历史30分钟……
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在清单上打钩。
通过这样的方式,这位同学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也变得游刃有余了。
同学们要看清一个事实:
时间管理,不是把自己逼成“陀螺”,而是像狙击手一样,把子弹打在靶心上。
05
心态沉稳,挫折转化为动力
“这次考砸了?”
“我怎么这么笨?”
一次没考好,许多初中生就会崩溃。
作为班主任,在此提醒各位:
真正有后劲的孩子,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情绪调节器”。
初中三年里,成绩起伏很正常。
关键在于,大家能否借助成绩,发现自身的薄弱之处,从而在有的放矢中攻克。
没考好,就慌乱。
这样的同学,很难稳固个人的成绩。
而心态稳的孩子,不是没有情绪,而是懂得把情绪转化为动力。
即便遇到了挫折,他们也能坚守个人的目标,矢志不渝地奔赴成功的方向。
结语
成绩的提升!
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中实现。
尤其是许多的初中生。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的认知有限,未能找准定位和方法,所以成绩表现平平。
但在他们的身上,却有足够的潜质。
当这些潜质被挖掘了,这些孩子就会迎来成绩上的突破,最终赢得中考。
那么,您的孩子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呢?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