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消息跟长了腿似的,从欧洲一路传过来。说特朗普在一次跟欧盟特使的闭门会议里,抛出了一个“宏大”的构想:欧盟27国,加上美国自己,咱们一起,对中国商品加一轮狠税。
他给的理由还挺“高大上”,说是为了敲打俄罗斯,因为中国还在买俄罗斯的能源。这话说得就很有水平,一石二鸟,既占据了欧洲那边“政治正确”的高地,又把真正的目标——中国,给框了进去。根据路透社挖出来的消息,特朗普在会上,嘴里念叨的都是“全球必须统一阵线,才能改变中国的行为模式”。
他这话,翻译过来其实特简单:兄弟们,跟我一起上,把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给搅黄了。
这还不是全部。几乎就在特朗普的话音刚落地,南边的邻居墨西哥,也跟着动了起来。墨西哥政府突然宣布,要对一部分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主要是汽车,加征最高到50%的关税。墨西哥官方的说法是“正常的贸易调整,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但这个时间点,你说巧不巧?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样。
这套组合拳打出来,明眼人都能看懂。特朗普这次回归,打法明显变了。他第一任期的时候,玩的是“美国优先”,像个独行侠,逮谁都抡一棒子,盟友也不例外。结果呢?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还搞得自己里外不是人。现在他学聪明了,知道单挑打不赢,开始从“单边主义”转向了“合围战术”。
他不再跟你长篇大论地谈什么规则、谈什么合作,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他觉得太慢。他要的就是最直接、最粗暴的经济施压,用关税这根大棒,逼着你坐到谈判桌前,签下他想要的城下之盟。
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不是他家的后院,盟友也不是他随时可以召唤的小弟。尤其是在钱袋子这件事上,每个国家心里都有一本自己的账。特朗普这个“群殴”的剧本,看着热闹,真要演起来,恐怕台下的观众比台上的演员还多。
咱们先看看欧洲那帮“老伙计”。
特朗普想拉着欧盟27国一起干,这想法挺好,但现实很骨感。欧盟内部,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你听听,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这两个国家,几乎是第一时间就站出来唱反调。在欧盟内部会议上,人家说得很明白:对中国加税?别开玩笑了,我们不干。
理由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欧洲商品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德国的汽车、法国的化妆品、意大利的奢侈品,都指望着中国的市场。真要是跟中国撕破脸,特朗普远在天边,欧洲经济的阵痛可是实实在在的。现在欧洲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通胀还没完全压下去,经济增长跟蜗牛爬似的,各国政府的财政都紧巴巴的。这时候去得罪自己的大客户,这不是自断财路吗?
德国和法国这两个“领头羊”,态度就更微妙了。他们嘴上没明着反对特朗普,但行动上却很诚实,一直保持着观望。为啥?德国总理心里能没数吗?大众、宝马、奔驰在中国一年卖多少车?对华出口要是被卡了脖子,德国的汽车产业恐怕要第一个“躺平”。法国也一样,空客的飞机还想不想要订单了?
所以你看,特朗普的“团结”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欧盟这边,各有各的小九九。经济利益这根最敏感的神经,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毫无保留地跟着特朗普往前冲。
再说说墨西哥。墨西哥的处境,可以说是“夹缝中求生存”。一方面,它85%的出口都得指望美国市场,特朗普一瞪眼,它就得抖三抖。所以,这次加征关税,更像是一种“交保护费”的姿态,是为了安抚美国,让特朗普别在其他地方找自己麻烦。
但另一方面,中国现在是墨西哥在亚太地区非常重要的投资来源国。大量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在电子、汽车零部件领域,都在墨西哥建厂,给当地创造了多少就业岗位?墨西哥政府不可能看不到。所以,它这次加税,范围非常有限,主要就是针对整车,更像是一种“象征性表态”,雷声大,雨点小,既要给美国一个面子,又不敢真的把中国这个“财神爷”给得罪死。
说到底,这个世界早已不是几十年前那个样子了。全球化的今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贸关系就像一张巨大的网,谁都别想轻易地把它撕开。数据显示,中国和欧盟的双边贸易额早就突破了8000亿欧元,和墨西哥也超过了1000亿美元。在这样庞大的数字面前,想靠几句政治口号就让大家“脱钩断链”,未免太天真了。
面对特朗普这套来势汹汹的新打法,中国的反应,可以说是越来越硬气。
从今年6月份开始,中国商务部就已经针对“对华加税”这个话题,连续发了三次声。一开始,措辞还比较温和,像是“敦促美方慎重行事”“保留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利”这样外交辞令。但到了9月11日,面对墨西哥的跟进和特朗普的步步紧逼,商务部的发言,可以说是直接“摊牌”了。
原话是这么说的,我给大家念念:“希望墨方能够慎之又慎……中方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听懂了吗?“必要措施”这四个字,分量极重。这已经不是警告了,而是明确告诉对方,如果你一意孤行,非要当这个出头鸟,那对不起,我们手里的工具箱里,有的是办法让你感受到疼。
这不是虚张声势,而是底气使然。这份底气从哪来?
首先,中国拥有这个星球上最完整、规模最庞大的工业体系。这不是吹牛。从一颗螺丝钉,到一部手机,再到一辆新能源汽车,甚至是天上的空间站,你需要的几乎所有东西,中国都能造。尤其是在新能源、5G通信、人工智能这些新兴领域,很多关键环节,美国和它的盟友想绕开中国,不是不可能,但成本和时间,他们耗不起。特朗普想让制造业回流美国,这口号喊了好几年了,结果呢?除了少数高端芯片领域,大部分产业还是牢牢地扎根在中国和亚洲。
其次,中国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我们自己也是一个巨大的“世界市场”。14亿人口的消费能力,是任何一个跨国公司都无法忽视的。特斯拉为什么在上海建超级工厂?苹果的CEO库克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来中国?因为他们的利润增长,很大程度上要看中国消费者的脸色。想赚中国的钱,又想砸中国的锅,天底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我们有过一次“实战经验”了。还记得2018年到2020年那场惊心动魄的中美贸易战吗?当时特朗普也是这么干的,关税大棒挥舞得风生水起。结果呢?中国的出口确实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并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崩溃。反而,外部的压力倒逼我们加快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自主的步伐,国内的供应链变得更加完善,内需市场也被进一步激活。
可以说,那场贸易战,对我们来说,就像一次高强度的压力测试。我们虽然也付出了代价,但也摸清了对方的套路,锻炼了自己的抗击打能力。现在特朗普想故技重施,而且还是拉着一群心怀鬼胎的“盟友”,效果恐怕只会大打折扣。
这次中国的应对,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更加主动了。以前我们更多是“被动接招”,你打一拳,我再还一脚。现在,我们更强调“预判性反应”。也就是说,你还在家里策划的时候,我就已经把丑话说在了前头,并且把反制的工具都准备好了。一旦你真的动手,我的反击可能就会立刻跟上,甚至会先发制人。
说白了,特朗普想靠着拉帮结派,重演一场“八国联军”式的经济围堵,这个想法本身,就脱离了21世纪的现实。时代变了,大人。
这个世界的核心矛盾,归根结底还是发展的问题。谁能给世界带来增长的机遇,谁能提供稳定可靠的商品,谁能维持全球产业链的正常运转,谁就能赢得更多的朋友。靠威胁和恫吓,拉拢来的盟友,也终究是貌合神离。
贸易战打的是什么?打的是经济的韧性,是产业链的深度,是市场的潜力,更是国家的耐力。它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考验心智和实力的马拉松。
特朗普挥舞着关税大棒,看起来气势汹汹,但他面对的,是一个更加成熟、更加自信,也更加不好惹的中国。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