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93大阅兵的对照组,2025年美国大阅兵种种细节值得探究。
在美国历史上,大规模的阅兵活动并不多见,这与其政治体制及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美国最早的阅兵可追溯至1798年,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在首都费城举行了相关活动;此后,托马斯·杰斐逊分别于1803年和1804年举行过阅兵,艾森豪威尔1957年第二任期就职典礼、肯尼迪1961年就职典礼时,也举行过阅兵,但这些阅兵的规模都相对较小。若论规模较大、具有历史影响的阅兵,一定要提及以下五次:南北战争结束后的1865年、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朝鲜半岛战事尚未结束的1953年和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的1991年。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阅兵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大阅兵
2025年的大阅兵,是美政府进入21世纪后组织的第一次大阅兵,也是时隔34年再次组织阅兵。然而,相较之前五次大规模阅兵,此次阅兵从时机到装备再到规模,都显得乏善可陈。
阅兵时机实属特例。美历史上的五次大阅兵均与战争有关。1865年5月23日,南北战争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为了驱散林肯遇刺和内战带来的阴霾,新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下令举行阅兵。彼时摄影技术刚刚兴起,这场盛典定格在黑白影像中,成为永恒的见证。1919年9月10日,一战结束近一年,美赴欧洲远征军总司令约翰·潘兴率军从欧洲凯旋,近200万人拥上纽约第五大道街头参加阅兵和狂欢。1946年1月12日,美国在纽约举行盛大的庆祝二战胜利大阅兵。其间,立下赫赫战功的第82空降师,号称“全美师”,兵员来自全美48个州,代表美军参阅和游行。1953年1月21日,艾森豪威尔总统首个任期就职典礼恰逢冷战开始不久,朝鲜半岛战事尚未结束,美政府在此背景下举行阅兵,既为陷入战争泥潭的美军鼓舞士气,也向外传递强硬信号。越南战争后,美国内反战情绪高涨,阅兵游行基本停止,直到1991年6月8日,美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速胜,时任总统老布什遂在华盛顿举行大阅兵。从1865年至1991年,这几次大阅兵均是在重大战争结束后或在决定美国国运的重要历史时刻举行,背后都有着时代印记与国家诉求。而在一般的纪念日、庆祝日,美国很少举行阅兵。此次特朗普政府以纪念陆军成立250周年为由阅兵,确属特例,甚至有些牵强。
武器装备缺乏亮点。此次阅兵以历史为主线,重现美陆军250年历程,除了B-25轰炸机和P-51“野马”等古董明星装备参阅外,重点展示了美陆军多款现役主战装备,包括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M109“帕拉丁”自行榴弹炮、“海玛斯”火箭炮等地面装备,以及“黑鹰”“阿帕奇”“支奴干”等直升机。这些装备基本都是入役了几十年的老装备,并无新意。通常,阅兵是国家军力和新制武器的展示窗口,美历史上的大阅兵也是如此。1953年阅兵,展示了280毫米口径M65原子炮和第一款“红石”PGM-11短程弹道导弹,M65可发射1.5万吨TNT当量的核炮弹,与日本广岛原子弹的当量相同。
1919年一战结束美国大阅兵威慑英法等欧洲强国
1991年的阅兵,正值美军事力量的巅峰时刻,参阅装备M1A1坦克、M270多管火箭炮、F-15和F-16战斗机等都是当时碾压世界的先进武器。反观此次阅兵,装备都是老面孔,技术上也无太大突破,更难说具备领先世界的代差优势。相对亮眼的是思凯迪奥X10D小型无人机、“波士顿动力”机器狗、M-5无人坦克等无人、智能化装备,以及“暗鹰”高超声速导弹系统。
参阅规模相对最小。1865年阅兵是美历史上单次规模最大的阅兵,约15万名官兵在25万民众的见证下,历时6小时完成受阅。1919年为庆祝一战胜利,美在全国范围举行了大约450场胜利游行,前后历时数月,超20万士兵参阅,其中纽约的规模最大,有2.5万名官兵参加。1946年庆祝二战胜利的阅兵,有1.3万名官兵参加。1953年阅兵,则有2.2万名官兵参加。1991年的规模稍小,也有8000名官兵参加,几十万人现场观看。从官兵数量看,2025年阅兵是六次大规模阅兵中规模最小的一次,约6600名官兵参阅。美媒指出,此次阅兵规模偏小,既有财政因素,也受限于华盛顿市的接待能力、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当前国内局势影响。此外,此前媒体预测将吸引20万民众参观,但实际到场人数远低于预期。
阅兵原因引发非议。美历史上的阅兵一般都与战争有关,在当前无大的战争尤其是值得称道的胜利背景下,美媒普遍认为此次阅兵实属特朗普强推,只为“圆自己的一个阅兵梦”。特朗普的“阅兵梦”可以追溯到其第一任期。2017年7月14日,受邀出席法国国庆阅兵的特朗普深受震撼,回国后便提出在美举行类似阅兵,但最终因高达9200万美元的估算成本而搁置。第二任期伊始,特朗普就开始谋划阅兵,这也符合其张扬性格和行事特点,尤其是阅兵日与其79岁生日“不谋而合”,引发外界非议。美媒指出,今年5月8日是二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7月6日是国庆日,这两个日子都比纪念美陆军成立更有意义,可美政府偏偏选在特朗普生日这天,难免让人觉得这场阅兵更像一场为他一个人举行的生日宴。尽管白宫声称日期重合是“巧合”,陆军也宣称筹备已有一年,“与总统生日无关”。然而,阅兵当天的诸多细节却“打脸”了官方说法:检阅台一群人为特朗普现场唱起“生日歌”,副总统万斯在讲话时刻意强调特朗普与陆军“双重生日”的重要意义。阅兵式上,美陆军“金骑士”跳伞队降落在白宫草坪向特朗普呈递国旗,更被批评是“帝王式致敬”,模糊了国家庆典与个人崇拜的界限。《华盛顿邮报》揶揄道:“终于,特朗普在他79岁生日这天,等来了惦记已久的阅兵式。”而就在阅兵前夜,美盟友以色列对伊朗发动空袭,地区局势陡然升温,再加上当前俄乌冲突陷入持久战,特朗普此次阅兵也被普遍解读为他想要释放对内立威、对外示威的双重信号。
1946年二战结束美国大阅兵都是百战老兵
参阅官兵士气低迷。此次阅兵现场,最直观的批评集中于参阅官兵的精神面貌与纪律性。最被诟病的就是受阅士兵没有踢正步,行进时步伐凌乱,手臂摆动随意,精神萎靡。有美媒形容其犹如“穿着军装的学校运动会”,参阅官兵是“被强征来加班的打工人”,完全没有中俄等国阅兵的磅礴气势。美媒镜头还捕捉到,国务卿鲁比奥现场甚至打起了哈欠,“很难掩饰自己的无聊”。就连特朗普本人也全程基本面无表情,“看上去有些失望”。阅兵结束后,其一改往日“滔滔不绝”的演讲风格,仅发表了8分钟简短讲话。美《纽约时报》表示,1991年海湾战争胜利阅兵时,受阅士兵方队精神昂扬、整齐划一,与此次阅兵形成强烈反差。
现场奇葩事件频出。美《野兽日报》报道,阅兵期间下起了小雨,天气预报说当晚还会有暴雨,导致活动被迫提前了约30分钟,原定的B-2轰炸机、F-22战斗机飞行表演也因之取消。更受诟病的是现场不断插播的商业广告。为了降低成本,政府引入企业赞助,使得本该庄重的纪念活动充斥着饮料、UFC格斗赛事、软件公司等广告,与特朗普关系密切的军工与加密货币交易所也现身其中,俨然成了一场商业秀。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两匹骡子出现在受阅序列。官方解释骡子在南北战争和二战中功勋卓著,让它们参阅是对“非机械化战争时代”的致敬。然而,美媒恶意调侃道:“骡子作为马与驴的杂交,不正暗示着两党政治的畸形结合?”甚至有人将其与跨性别议题相联系,引发舆论哗然。
各类开销高昂。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此次阅兵花费达4500万美元之巨,主要是参阅士兵的津贴补助,数量多且种类繁杂的装备维护与保养费,历史军服的制作费,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的运输费,战机飞行成本,以及活动场地布置、安保等费用。有媒体指出,该数字没有包括华盛顿的市政修复成本及联邦政府的整体支出,实际开销仍是一笔糊涂账。美媒报道,民主党批评特朗普此次阅兵是“专制下的浪费”。受访的不少美国人认为,这场阅兵游行“没有好好利用”政府资金。尤为引发反感的,是安保部门在观礼台前竖起了高达两米的防弹玻璃幕墙,将总统等政要和受阅官兵、民众完全隔绝,据称耗资百万美元。此举与历次大阅兵中政府高层甚至总统,和阅兵官兵、游行群众亲密互动的场景形成鲜明反差,深刻暴露出经历“9·11”事件和反恐战争后,美国在安全问题上的极度脆弱和敏感心态。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美国大阅兵士气高昂
美国此次“尴尬”阅兵的背后,实则隐藏着美国军队、政治与社会的深层矛盾,深刻映射了美国国内的治理困惑与霸权危机。
美军内部隐忧不断。此次阅兵耗资高昂,却未能解决参阅士兵基本保障问题。据称,部队于6月10日开始向首都集结,每天仅提供一顿热餐,其余两顿用单兵口粮对付,参阅官兵还得自备睡袋在农业部大楼打地铺,这也是他们士气低迷、精神不振的一个重要因素,更将美军上层贪腐不断和对基层官兵保障无力的矛盾暴露无遗。五角大楼一直是美国财务漏洞和贪污腐败的重灾区,每年近8000亿美元预算中,仅“无法追踪”的灰色支出就超过2000亿。从“1.2万美元的普通螺丝钉”到“9万美元的咖啡杯”,荒诞采购清单不断曝光,暴露出美军工复合体利益链的触目惊心。从阿富汗战争20年投入2万亿美元草草收场到俄乌冲突、中东乱局中“不断砸钱军援”,美军费去向惹得国内民众争议不断。特朗普第二任期伊始便宣称未来5年将大幅削减国防开支,对退役军人福利先动刀,转身却耗费巨资举行“阅兵秀”。这种情况下,那些眼巴巴盼着住房、福利待遇等方面能得到改善的基层官兵,士气不受影响就怪了。近年来,美军士气一直呈现下滑趋势。新任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公开将“恢复军队士气,重振战士精神,重建公众对美军的信任”作为任期内的核心任务,侧面印证了美军士气低落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特朗普躲在耗资百万美元竖起的防弹玻璃墙后检阅
社会矛盾激化。此次阅兵在美国内掀起巨大舆论风暴,美联社和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高达60%的受访者反对此次阅兵。美国国家公共安全电台报道,阅兵前夕的6月13日晚,国会大厦外已有约60名抗议者因反对阅兵被捕。阅兵开始前,特朗普曾警告称,如果阅兵当天抗议者在华盛顿参加游行,他们将“遭到严厉镇压”,并表示不排除援引《反叛乱法》授权军队介入。此话立即成为社交媒体的焦点,更成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阅兵当天,全美约50个州2000多个抗议活动点爆发抗议活动,超过百万民众拥上街头,通过静坐、游行等形式,抗议举办“昂贵、浪费且不符合美国价值观的阅兵”。这也是特朗普任期内发生的最大规模游行示威。抗议组织方表示,抗议活动选在阅兵当天举行,就是不想让这场“腐败”的“生日阅兵”成为舆论焦点,我们“不要国王”(NOKING)。检阅台前耗资百万美元竖起的防弹玻璃墙,也成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莫大讽刺。
民主制度撕裂。美国内政治在重大议题上普遍存在撕裂,根源在于两党斗争、联邦与州权博弈,以及贫富差距悬殊。特朗普执政时两党斗争尤为激烈,在阅兵组织上体现明显。这场庆典本应是一场团结国民、彰显军威、激发自豪感的盛大仪式,却因全美大规模抗议、两党矛盾激化、州众议员遭枪击刺杀事件等,沦为美国民主制度深度撕裂的样本。美国政治新闻网调查显示,除民主党集体缺席此次阅兵外,受邀的50名国会共和党议员中仅有7人出席,反映出特朗普主义与建制派的矛盾难以调和。民主党猛烈抨击阅兵是“浪费财政”、“破坏军民关系”的特朗普“生日狂欢”,无关国家荣誉。共和党内部及两党在阅兵及相关政策上的分歧,加剧了美国内政治极化。美《新闻周刊》网站6月28日最新民调显示,组织阅兵后,特朗普的支持率降至历史最低点,43%的美国人对特朗普表示满意,53%的人表示不满意。而在阅兵当日,明尼苏达州发生2起枪击案,州众议员梅利莎·霍特曼与丈夫在家中遭枪击身亡,参议员约翰·霍夫曼和妻子在另一场枪击中受伤。警方在枪击案现场发现一辆伪装成警车的车,并在车上找到写有“不要国王”的宣传单。明尼苏达州州长沃尔兹表示,事件很可能是“出于政治动机的暗杀”。
2025年美国大阅兵参阅士兵的士气低迷
国际影响力衰弱。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直播中,华盛顿的坦克方阵与洛杉矶催泪瓦斯的画面同屏,让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国际领导和影响力产生了质疑。尽管美此次阅兵邀请多国政要参加,但实际出席的人不多,即使是德国、法国等核心盟友,也仅派低级别代表出席。阅兵引发的4500万美元开支争议,与同期美国医保缩减、通胀高企形成鲜明对比。皮尤研究中心民调显示,全球民众对美式民主的认可度跌至1991年以来最低点。这场被外界称为“帝国黄昏派对”的军事展示,不仅折射出美国国内治理困境,更暴露出其全球战略的深层危机。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