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灵顿:毁于地震的小镇因遥远的金矿被澳大利亚人定为新西兰首都

古猿进化成人类的数百万年间,遥远的新西兰一直只有低等动物在东游西逛。

因为没有天敌,当地特产的几维鸟连翅膀都退化掉了。



大约1000年前,我国已经到了宋代,有少数勇敢的波利尼西亚人,从太平洋岛屿驾小舟而来,当地终于有了人影儿。

那以后,更多的波利尼西亚到来,定居,繁衍,逐渐形成毛利人。

他们被称为土著,只是与更晚到来的欧洲人相比而已。

惠灵顿的建城史更短。

最早的英国移民把这里潦草地唤作“不列颠利亚”,意为“不列颠(英国)的地方”,后来更名为惠灵顿。

惠灵顿公爵1815年在滑铁卢打败拿破仑,万里之外的同胞与有荣焉。

也有人说城市其实得名于他的儿子,此人积极支持新西兰殖民政策。无论哪样,反正荣誉都属于这个家族。

欧洲人来得晚,但财大气粗脑瓜子灵。

1840年,英国人与毛利人签订了《怀唐伊条约》,新西兰就名正言顺、合理合法地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之后不久,1848年和1855年,惠灵顿接连两次遭遇大地震。

后一场可能是新西兰史上最强烈的,有人推测震级高达8.2级,连地层都垂直运动了两三米。此后的建筑多数是木结构的。

遭遇天灾的同时,惠灵顿也迎来天赐良机。

新西兰之前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岛北部的奥克兰。

19世纪中期,南岛发现金矿,率先富了起来。政府担心那里因此有了离心力,决定把首都南移以便加强管控。

至于移到哪里,为避免各城争夺,他们请中立的澳大利亚人来定夺。

惠灵顿正处两岛之间,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又有著名的深水港(毛利人把这里称作塔拉的伟大港口),气候温和湿润,成了绝佳的选择。

1865年,新西兰正式迁都至此。

惠灵顿最大的不足就是风大。如果看到雨中有人打伞,不用问,肯定是游客,还是初来乍到的。稍有经验的人就知道,穿雨衣更实用。

“风都”惠灵顿:英国王妃被吹成性感梦露,老年版泰坦尼克,大风中仗义出手的我!

好在,当地人已经学会与狂风和平共处。他们还用风能发电,开展帆船、冲浪等运动。

2015年,惠灵顿隆重庆祝建都150周年。其实,初为首都时它只是个几千人的镇子,20年后才发展成像模像样的城市。

现在的惠灵顿面积200多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是新西兰第二大城市。

可不少人把它叫作小镇。

因为城市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人们只得依山而居。

市中心集中在临海那条不大的平坦区域。这其中,包括1855年大地震中从海里顶出来的一块。

块。

早期英国移民想在此建立定居点,因为它常被潮汐淹没只得作罢。没想到,一场天灾竟然意外成全了人愿。

惠灵顿的地标性建筑蜂巢就坐落在市中心。它因为墩圆的外观和密集的窗户很像蜂箱有了这个绰号。

游客经常把它叫作国会大厦。其实,国会大厦包括三座风格不同的独立建筑:

左:蜂巢与议政厅 右:国会图书馆

北部红顶黄墙的国会图书馆,中间灰白庄重的议政厅,还有南部这个造型奇特的“蜂巢”。

国会大厦每天有导游带着游客免费参观。

“蜂巢”是英国建筑师巴兹尔·斯宾思爵士(Sir,不是“先生”sir)设计的。据说一次午餐会上他灵感忽现,顺手在餐巾纸上画出草图。

大楼高72米,地上10层、地下4层,还有个引以为傲的防震底座,专门应对让新西兰人闹心的地震。

总理和部长们在这里办公,大型国宴也在这里举行。

“蜂巢”的外观并非人人喜爱,它甚至被某知名网站评为“全球最丑十大建筑之一”,说它像“幻灯片放映机掉进婚礼蛋糕,婚礼蛋糕又摆在水车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历史   惠灵顿   新西兰   澳大利亚人   金矿   小镇   首都   遥远   英国   蜂巢   国会   不列颠   波利尼西亚   建筑   天灾   欧洲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