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春晚专业户,赵本山和范伟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存在。
在春晚舞台的追光灯下,赵本山曾带着范伟把卖拐系列小品演成了国民记忆。
当“脑袋大脖子粗”的范厨师逗得全国观众捧腹时,没人想到这对黄金搭档会在2005年《功夫》的卡顿失误后彻底分道扬镳。
如今20年过去,再看赵本山和范伟各自的境遇,才明白也许分开是对的选择。
1995年在《牛大叔提干》的排练厅里,赵本山看着眼前这个总爱琢磨角色细节的沈阳汉子,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的范伟,日后会成为自己喜剧生涯里最耀眼的配角。
那时的赵本山刚从铁岭民间艺术团走出,带着盲人二叔教的二人转底子在春晚舞台摸爬滚打,而范伟已经在沈阳曲艺团写了十年相声,《一个厂长的日记》还上过中央广播电台。
两个相差5岁的东北男人,在春晚后台的烟火气里找到了默契。
赵本山的农民形象带着泥土味的狡黠,范伟则总能把小人物的谄媚与憨厚演得入木三分。
《卖拐》里那个被忽悠瘸的范厨师,原本是编剧宫凯波讲的一个拿错片子的笑话,却被两人琢磨成了春晚史上无法超越的经典。
当“缘分啊,缘分”的台词传遍大街小巷时,没人注意到范伟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对着镜子练了上百遍瘸腿的姿态。
在铁三角时期的辉煌里,高秀敏的爽朗笑声是润滑剂,赵本山的江湖气是主心骨,而范伟则是那个总能精准戳中笑点的“点睛之笔”。
可聚光灯下的荣耀背后,范伟渐渐感到窒息。
2005年《功夫》直播时那句一眼慧眼的口误,暴露的不仅是排练时的紧张,更是一个喜剧演员对重复套路的疲惫。
当赵本山还在琢磨下一部卖担架的剧本时,范伟已经在《刘老根》的片场,对着范德彪这个角色陷入了沉思。
最终两个人还是各走各走的。
在关于两人决裂的传闻里,十万块报酬只拿一万的说法流传最广。
在赵本山的江湖规则里,作为带入门的大哥,拿大头似乎天经地义,可范伟看着儿子范曦文的入学通知书时,才发现现实远比江湖义气更沉重。
当他开口向赵本山寻求北京入学帮助被拒时,那个曾经在舞台上喊着大哥的男人,第一次意识到两人之间横亘着不可逾越的价值观鸿沟。
另外两个人在追求戏剧的道路上也有差别,赵本山的喜剧王国建立在二人转的插科打诨之上,讲究的是现场互动和即兴发挥。
而范伟在相声舞台打磨出的严谨,让他渴望更具深度的角色塑造。
《芳香之旅》里那个沉默隐忍的司机,需要戒掉三个月碳水来贴合角色,这种对表演的极致追求,在赵本山收视率至上的理念里显得格格不入。
当范伟在北京的出租屋里研究剧本时,赵本山正忙着在刘老根大舞台拓展商业版图,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逻辑,注定让两人走向殊途。
2005年高秀敏的突然离世,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个能调和两人矛盾的大姐走了,舞台上的铁三角只剩下赵本山的强势和范伟的隐忍。
当范伟在春晚后台说出我想试试电影时,赵本山那句别瞎折腾里的不耐烦,让他彻底看清了彼此的路。
离开春晚的那个冬天,范伟带着妻子杨宝玲和儿子挤上北上的火车,行李箱里除了剧本,还有一张写给自己的字条:“别回头,往前走。”
其实范伟的转型之路走得比想象中更艰难。
《芳香之旅》的导演章家瑞第一次见他时,还担心这个喜剧演员会自带笑点滤镜,没想到开机第一天,范伟就把自己关在云南的司机宿舍里,晒得黝黑的脸上写满了沧桑。
那场在长途车上的哭戏,他没有用任何喜剧技巧,只是望着窗外默默流泪,让剧组所有人都忘了他曾是那个范厨师。
范伟还凭借这个角色拿下开罗电影节特别表演奖时,颁奖典礼的后台,他差点激动到掉眼泪。
相比之下,赵本山的后半生似乎被事业裹挟着前进。
2003年成立的本山传媒,在他的运作下成了喜剧界的商业帝国,可扩张的速度也带来了管理的隐患。
当王小利的妻子在直播间吐槽片酬太低,当娇娇高调炮轰老东家时,人们才发现那个舞台上嘻嘻哈哈的大叔,在经营企业时有着江湖式的粗放。
2024年当赵本山卸任董事长的消息传出时,他在短视频里玩蛇的视频引发热议,有人说他心态好,也有人感叹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喜剧之王,终究要面对事业滑坡的现实。
命运的奇妙之处在于,分开多年的两人在《刘老根3》的片场再次相遇。
镜头里的赵本山头发花白,范伟也已两鬓染霜,可当两人对戏时,那种刻在骨子里的默契依然存在。
没有了当年的利益纠葛,只剩下对彼此的理解与尊重。
范伟在采访中多次提到“赵本山永远是我大哥”,而赵本山也在徒弟面前称赞范伟“是个懂戏的人”。
这种迟来的和解,让当年那场不欢而散的分开,有了更好的结果。
赵本山与范伟的分道扬镳,其实是两种艺术生存方式在时代转型期的必然碰撞。
当喜剧市场从舞台走向银幕,当观众审美从热闹转向深刻,坚持二人转传统的赵本山和拥抱电影艺术的范伟,各自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就像赵本山在《马大帅》里说的那句台词:“路是自己走的,别后悔。”
范伟的成功证明,喜剧演员的天花板从来不是舞台,而是自我突破的勇气。
从《不成问题的问题》里的丁务源到《一秒钟》里的范电影,他用一个个截然不同的角色,打破了观众对小品演员的固有认知。
而赵本山虽然在商业领域取得了成功,却也在转型电影时遭遇烂片之王的争议,这恰恰说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最适合的领域。
如今的范伟会在拍戏间隙回到沈阳的老胡同,坐在小马扎上和邻居唠嗑,那种松弛感是经历过人生起伏后的从容。
而赵本山偶尔也会在直播间里唱两段二人转,弹幕里飘过的本山大叔字样,是观众对那个春晚时代的集体怀念。
两个东北男人用各自的人生轨迹证明,分开不是终点,而是让彼此在更适合的土壤里,开出不同的花。
或许人生就是这样,有些相遇是为了成就彼此,有些分开则是为了成全自我。
当春晚的舞台上再也看不到那对黄金搭档时,我们却在大银幕和生活里,看到了两个更完整的赵本山和范伟。
20年前的分开与其说是决裂,不如说是两个追梦人在人生路口,对彼此最真诚的祝福,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只是为了看看,不同的路上究竟有怎样的风景。
对于这两位戏剧之王,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更新时间:2025-07-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