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远离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大多60岁后,戒掉了3个习惯

现在说起心血管病,很多人都觉得是老年人的“标配”。确实,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变硬、血压升高、血脂不稳,这些问题都会慢慢冒出来。

但也不是每个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得心脏病、高血压、脑梗这些。

有调查就显示,那些到了60岁还能远离心血管疾病、日子过得稳稳当当的老年人,背后往往不是“天生就好命”,而是生活习惯上做了调整,尤其是戒掉了几个过去一直没注意的问题。有的人退休以后身体反而比以前还健康,说到底就是因为懂得怎么管住自己。

首先必须说清楚,心血管病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它是身体慢慢积累出来的一个结果。

如果一个人年轻时就三高齐全,吃得油腻、抽烟喝酒不离手、晚上还老是熬夜不睡,这种情况下就算暂时没症状,血管其实已经在默默变差了。

但相反,有些人虽然年轻时也有点毛病,比如血脂高点、血压偶尔波动,但到了退休后能及时把这些坏习惯停下来,身体反而慢慢好起来了。医生也说过,血管健康是可以“逆转”的,关键就是看一个人愿不愿意从根子上动手。

有一个老年人群体健康追踪数据就显示,那些能坚持到80岁以上还没发生心梗、脑梗的人,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在60岁之后主动戒掉了“爱吃咸”的习惯。

这个看起来好像不起眼,但其实影响非常大。中国人饮食口味重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吃得咸几乎成了习惯。

不少人一顿饭没酱油、没咸菜就觉得吃不下去,更别说什么淡口饮食了。

但是长期摄入高盐食物,会直接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同时让血管壁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更容易加速硬化。

而且不仅是血压,肾功能也会慢慢跟着受到影响,进而造成体液潴留,反过来又加重心脏负担。

所以很多60岁后还坚持“重口味”的人,最后往往就是高血压+心力衰竭一起找上门。

相反,有些人退休以后反而更注意吃得清淡,不再下馆子、少放盐,不光血压降了,体重也轻了,睡眠也改善了不少。这种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调整,实际效果非常明显。

再者就是不规律的生活节奏。这事年轻时可能还能硬扛,熬夜加班、日夜颠倒、吃饭时间乱七八糟,但到了60岁以后,如果还保持这种作息,就太伤身体了。

很多人一退休反而没有了工作节奏,早上睡到自然醒,吃饭时间随便,晚上看电视看到半夜,身体完全没有规律可言。

这种生活方式会让内分泌系统紊乱,交感神经长期兴奋,血压难以平稳,血糖波动也大。而且长时间熬夜会让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变差,心脏得不到休息,血管压力也会越来越高。

有数据显示,睡眠少于6小时的老年人中,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比正常作息人群高出30%以上,尤其是那些晚睡又早起的人,风险更大。

所以那些健康的老年人,多数都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早睡早起、定时定量吃饭、按时锻炼。看着好像没啥特别的,但坚持下来就能稳住很多问题。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就是长期久坐不动。现代城市生活让很多人年纪一大就不愿意动了,特别是退休以后,每天就是看看电视、下下棋、刷刷手机,活动量少得可怜。

有研究指出,久坐超过8小时/天的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每天活动至少30分钟的人高出2倍。

原因很简单,血液循环变慢、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脂肪代谢效率下降,这些都会让血管变得越来越不通畅。

而且长期缺乏锻炼也会造成心肺功能下降,稍微走快一点就气喘吁吁,更不愿意动,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相反,那些60岁以后还能保持规律运动习惯的人,哪怕只是每天快走30分钟,也能有效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有数据显示,坚持中等强度运动的老年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了将近40%,而且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也明显优于不动的那群人。

当然了,也不是说一定要去健身房或者非得跳广场舞,有的人觉得太热闹、不习惯,那就自己在家慢慢练,或者每天去公园走两圈,关键是要动起来。

血管本来就是靠运动带动循环的,动得越多,血液越顺畅,心脏的负担反而越小。

而且运动还能帮助调节血脂,特别是降低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非常直接。所以有些人60岁以后身体反而比退休前更轻松,正是因为把“懒”这个习惯戒掉了。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小习惯也在悄悄影响心血管健康。

比如抽烟这个问题,虽然已经说了无数遍,但还是有不少老年人抱着“都这岁数了,抽不抽无所谓”的心态继续抽下去,殊不知烟草中的一氧化碳、尼古丁这些成分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引发血栓、动脉硬化,心梗和脑梗的风险蹭蹭往上涨。

还有一些人喜欢喝点小酒,自以为“活血”,但其实长期饮酒只会让心率不齐、血压升高、心肌变薄,尤其是老年人代谢能力本身就下降,酒精对身体的伤害更明显。所以说真正想把心血管病挡在门外,这些“口头上知道但行动上不改”的习惯,一个都不能留。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60岁之后其实是一个很关键的分水岭。很多疾病在这个年纪才开始真正显形,而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及时做出改变,还是来得及防住很多问题的。

血管虽然随着年龄在变老,但它也不是一点回旋余地都没有,只要少刺激、少负担,它一样可以稳得住。

有研究还指出,60岁之后改变生活习惯的人,比那些从年轻时就保持“自由散漫”风格的人,未来10年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低30%以上,说明这个时间点的选择真的挺重要。

总的来说,心血管健康不是靠吃药吃出来的,也不是靠一年一次体检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每天、每一顿饭、每一次走路都认真对待。

很多人年轻时不懂,年纪大了开始懂了,但如果只是懂不改,也没用。能做到真正调整的,往往才是把握住后半生健康主动权的人。

不管现在多少岁,只要愿意开始改变,从不咸不懒不乱作息做起,那就是对自己血管的最好交代。身体会回馈你每一份努力,关键在于你是不是愿意迈出那一步。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吴俊平,王璐,谢赫男.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1,20(04):599-60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1

标签:养生   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   习惯   血管   身体   血压   健康   发生率   心血管   心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