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称不希望中国造出尖端芯片

2024年1月3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演播室内,摄像机对准一位西装革履的嘉宾。他是前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一位在中美关系中留下深刻印迹的华裔政治家。那天,他的言论如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他直言,美国不希望中国自主研发尖端芯片,并坦承美国正通过限制光刻机出口等手段,遏制中国科技崛起。这番话不仅点燃了全球舆论,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中美科技博弈的复杂图景。

2023年底,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的中国客户收到一封意外通知:部分光刻机订单被取消。工厂车间里,原本等待安装的NXT:2050i和NXT:2100i设备化为泡影。这并非阿斯麦的自主决定,而是荷兰政府迫于美国压力,提前收紧了对华出口管制。2023年12月,荷兰政府部分撤销了阿斯麦的出口许可证,直接影响少数中国半导体企业。阿斯麦的声明中提到,公司与美国政府多次沟通后,明确了出口管制法规的范围。这一事件成为中美科技战的新焦点,而骆家辉的言论则为其增添了注脚。

2024年1月3日,骆家辉坐在CNBC演播室的黑色皮椅上,面对主持人的提问,他的语速平稳。他提到,美国不希望中国掌握尖端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能力,理由是这些技术可能被用于军事或高性能计算领域,从而威胁美国安全。他具体指出,美国通过施压阿斯麦,限制其向中国出售先进光刻机,以切断中国获取高端芯片制造设备的关键路径。演播室背景屏幕上,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复杂图形缓缓滚动,映衬着这场科技博弈的紧张氛围。

阿斯麦的订单取消并非孤立事件。早在2022年,美国便开始加强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限制英伟达和高通等公司向中国出售先进芯片。2023年,美国进一步将压力延伸至盟友国家,荷兰和日本成为重点目标。荷兰政府在2023年6月宣布,将对光刻机等设备实施新的出口许可要求,而12月的许可证撤销则是这一政策的直接体现。阿斯麦的工厂内,生产线依旧繁忙,但对中国客户的设备装箱流程被紧急叫停。码头边,原本准备发往中国的货柜被重新封存,等待新的指令。

中国半导体企业受到直接冲击。部分依赖阿斯麦光刻机的厂商,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寻找替代设备或技术路径。上海一家半导体工厂的车间里,工程师们围着设备蓝图讨论对策。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和企业加速了自主研发的步伐。2023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追加投资,重点支持光刻机和芯片设计软件的研发。北京的实验室里,研究人员夜以继日地测试国产光刻机原型机,试图突破技术瓶颈。

骆家辉的言论让这一系列事件被置于聚光灯下。他的华裔身份为讨论增添了复杂性。2024年1月,中国社交媒体上,网友们针对他的表态展开激烈争论。有人认为他作为华裔却站在美国立场,令人失望;也有人指出,他只是坦率表达了美国长期以来的政策目标。CNBC的访谈视频片段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点击量迅速攀升。评论区里,观众们针对中美科技竞争的未来走势展开激烈争论,情绪从愤怒到理性分析不一而足。

国际舆论同样反应强烈。欧洲媒体关注阿斯麦的处境,指出其作为全球光刻机市场龙头的尴尬角色。阿斯麦的阿姆斯特丹总部外,记者们围堵采访,试图了解公司对出口管制的态度。阿斯麦高管在新闻发布会上谨慎回应,仅重申遵守各国法规。2024年2月,阿斯麦公布财报,显示对华销售占比下降,但整体利润依然稳健。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的压力让阿斯麦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而中国市场的长期潜力仍不可忽视。

骆家辉的言论揭示了中美科技博弈的尖锐现实。2024年8月,华为发布“昇腾910B”AI加速器,显示中国在芯片设计领域的韧性。2025年5月,中国商务部批评美国单边限制措施,呼吁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中国半导体产业持续投入研发,国产光刻机和芯片制造工艺稳步推进。阿斯麦的出口管制短期内限制了中国高端芯片生产,但长期看,激发了中国技术自立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4

标签:科技   美国   中国   大使   芯片   骆家辉   光刻   中美   荷兰   管制   半导体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