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记得你 I 四块石抗联遗址 赵尚志、李兆麟都曾在此工作

四块石抗联遗址位于哈尔滨市依兰县丹清河林场四块石,四块石为县内最高峰,海拔980米。

1935—1936年,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同东北抗联三、六军讨论决定以四块石为基地,在南至松花江、巴兰河、舒兰河,北至汤旺河一带的林海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北满临时省委机关也搬迁到四块石山里,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周保中、戴洪滨、张兰生等同志都曾在此工作。1936年,抗联三、六军分别在四块石周围建立了被服厂、医院等。14年间,四块石见证了东北抗联坚持抗日战争的诸多传奇故事。

四块石抗联被服厂

在依兰县博物馆,一台锈迹斑驳的老式缝纫机是这里的“镇馆之宝”,更是当年四块石抗联被服厂最重要的财产之一。

据了解,当时被服厂的成员最多的时候有30余人,但缝纫机主机只有两台,主要用于生产军用棉被、子弹袋和军装等军用物资。与此同时,被服厂所需物资一方面由附近各村屯群众协助购进,另一方面则是靠缴获敌人的战利品。

四块石抗联医院

1937年冬,由于物资供应不上,被服厂只好暂时停产,随后这里被临时改为后方医院,被服厂的全体同志也转变了职务,成为医护人员。当时由裴成春和医生王耀钧共同负责,由于缺少医药,大家就上山采中草药给伤病员治疗。临时医院的8位女同志,每天护理伤员,还承担轮流站岗放哨等任务。

1938年4月,由于通讯员投降变节,基地遭到日军袭击,医院被烧毁。后来抗联将伤员转移到四块石山上的石洞,作为临时医院。

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召开多次重要会议

四块石山曾经是北满省委举行会议的地方,先后在这里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第一次会议是在 1936年9月,第二次会议是在1937 年6月,第三次会议是在1938年5月。其中第二次会议也叫“帽儿山会议”,参加会议的将领有赵尚志、冯仲云、周保中、张寿笺、戴洪滨、张兰生、黄成植、李熙山、于保合、吴玉光、黄吟秋、徐文彬等。这几次会议均讨论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重大问题。

四块石山的见证

李兆麟的《露营之歌》也是在这里创作的,这首歌是抗联战斗生活的写照。它以一年四季的季节变换为主线,真实地记述了抗联战士艰苦劳碌而又充实乐观的斗争生活,豪迈地反映了忠于祖国、抗击日寇的坚定心愿。

与此同时,这里也是革命战士爱情的见证地,有四位同志在这里结为伴侣,他们在长期的艰苦革命战斗中是患难与共的战友,增进了革命友谊并产生了爱情。

(记者 贾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7

标签:历史   遗址   土地   工作   被服厂   石山   会议   医院   省委   依兰县   重要会议   见证   伤员   同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