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迎泽的闹市之中,迎泽公园尽显自然美。秋日树木葱茏,绿色更显沉稳深厚。当夜色来临,白日的喧闹渐渐沉寂,夜晚的公园披上朦胧的柔光。
漫步公园,小园斜径、廊桥水榭、小桥古院在多彩柔和的灯光下古韵悠然。来到迎泽湖边,城市的灯火与繁华夜景尽收湖中。迎泽阁、望月阁、观澜阁,与静卧湖面的七孔桥遥相辉映,在夜色笼罩下韵味十足。
即便在平日三五之夜,迎泽公园的月景也是极有氛围感的。圆月从树梢间探出头时,清辉便开始把公园的树木、古建、湖水染上银色。待一点点升空,那轮明月犹如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镶嵌在深邃的夜空之中,令人陶醉在如诗如画的景致之中,感受着月夜的温馨与宁静。
再看波光粼粼的迎泽湖,湖水碧波荡漾,倒映在湖面的明月,时而如玉盘摇曳、时而又似银光散落,暮色中泛起的淡淡雾霭,让周围景色显得如梦如幻。
身处其中,不禁让人神思摇动,置身其间,恍若穿越时光,与古人一同在湖边小亭中赏月。一处处的仿古建筑加深了此刻的氛围,让人似乎与古人灵犀相通。
此时,城市的声音仿佛隐没于夜色,时空仿佛凝滞。而当中秋之夜,来迎泽公园赏月,一定能找到只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
文瀛公园没有迎泽公园的恢宏气势,却有家般的温馨。这座太原最古老的公园,已经与周围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饭后出来绕湖走一走,已是很多人的生活日常。
夜色下,状元桥、山西饭店的背影影影绰绰,一洼平静的湖水加深了夜的宁静。走累了,在湖边的长椅上稍作歇息,絮叨絮叨日常琐碎,时光便在这不经意的生活中慢慢流淌。
明月之夜,稀星相伴,月光把公园拥入怀中,氛围也变得温柔起来。万字楼的回廊里,品味静、幽、淡、雅;琉璃塔为月光添上淡淡的绿色,更显夜的清幽;革命烈士纪念塔披上月光,显得分外巍巍;当明月倒映在状元桥孔中时,宛如刚刚绘就的一幅水墨画作,更有“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的情境。
坐在湖边长椅上,湖面的月影陪伴在身边,触手可及,仿佛人们多了一个温柔恬静的伙伴,把月夜也渲染得温柔似水。
中秋团圆之夜,家人共聚的时刻,来文瀛公园,携一壶茶,一盒月饼,在公园石桌上边赏月边叙叙亲情,最能体会“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的意境。
避开城市灯火,才能看到最纯净的明月。在迎泽东山,便有一个赏月好去处——今年6月刚建成开放的“漫谷营地”。
前往营地前,我们先欣赏一段散文:“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这段月夜描写出自梁实秋的散文《雅舍》,近百年来令无数读者神往。能有这样的月景,因雅舍得地利之便,文中说,“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
沿东山旅游公路上行,至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零公里起点”时,左行百余米,可见一排石阶沿山而上,没入树林。沿石阶走上几十米,就到了营地。
漫谷营地位于半山腰处,坐北向南,地势较高,视野开阔,下距东山旅游公路三四十米。西侧是郝庄镇观家峪村,农舍散落在山间。前面则是村里的田地,秋天的庄稼郁郁葱葱。向东、向南远望,是翠绿的远山,山上有观家峪村的各种果树,从地理位置来看,营地与“雅舍”极其相似。
营地初建,规模不大。斜坡上有咖啡屋,草坪上有可供休憩的桌椅,情调满满。露天的石桌可供用餐,还设有秋千、露天小舞台,时有歌手在此驻唱。舞台后还有一洼池塘,明月之夜,月影倒映池中,也是一景。
营地负责人赵慧敏说,每逢农历十五前后,一轮明月从东边山头升起,营地沉浸在月光之中,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到,月夜的温柔莫过于此。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迎泽发布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