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银行股再次扛起稳住指数的大旗,工农中建四大行几乎都创新高。事实上,过去四五年来银行股涨幅非常可观,并且在沪深300和万得全A指数下跌的背景下,银行的上涨显得非常扎眼。
所以迄今为止,银行股涨得多不多?有没有泡沫?未来怎么看?这些争议一致不断。我个人看法是保持中性,既不过分看好银行,亦不看空银行。今天简要梳理些数据和逻辑。
首先是银行股的绝对涨幅和相对涨幅。从2016年初上证指数的低点以来,不到10年的时间,银行指数涨幅100%翻倍了。而沪深300和万得全A指数同期的涨幅仅在15%左右。折算下,银行股的年化收益率约8%,沪深300年化收益率不足2%.
如果与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来对比,其近10年同期涨幅50%,年化收益率也仅5%左右。银行股这几年稳稳地上涨,表现最终超越了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2季度后市场调整,上证/沪深300指数/偏股混合型基金下跌了四年,而银行股一枝独秀,收益出现了大分化。当然,这从资金行为上与GJD比如汇金稳住股市,增配银行,增配权重ETF是密不可分的。
其次,银行股的估值问题和相对价值。从P/E市盈率的角度,目前银行股6.6X在过去十年处于72%的分位,市净率0.68X处于37%分位。银行股的这两个估值指标自22年底来反转上行。作为对比,沪深300的P/E在12.3X,目前处于45%的分位,市净率处于13%的分位。所以对比之下,银行股的上涨主要来自拔估值,相比沪深300已经没有以前那么便宜了。
那么银行股拔估值式的上涨,有没有业绩支撑呢?疫情后2021年以来,银行股和沪深300的盈利增速都出现了下行,但银行股的业绩增速并未特别高,或因其业绩下行相对有限,股息率优势很大,获得了各路资金投资者的青睐。银行股的上涨直接带动了过去几年来红利指数的亮眼表现(见我去年写的几篇)。
最后,看看银行盈利增长和股息率的持续性。事实上,我去年9月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银行业盈利能力未来要下滑一半以上?》,明确表示担心未来银行股的净息差和业绩持续性。那么近几年银行净息差下行,银行的业绩能稳住主要来自:投资收益大增(债券利率大幅下行),中间收入求稳,拨备率反哺(工行并不明显)。比如看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就知道了,这块未来可以拆解着细聊。由于未来投资收益和净息差都有压力,所以银行业绩持续性有疑问。
看银行股投资最关心的股息率,股价不断上涨后,四大行的股息率已从三年前的6-7%下降到目前4-4.5%的水平。股息率虽下降,但要知道无风险的10年国债也从2.8%下降到了1.7%。最最值得关注的是,未来若银行盈利承压,分红派现率和股息率能否保持就是个问号了(忽略下图中失真的银行股息率,由于中期分红股息率被高估了,实际在4-5%)。
最后做个简要总结。过去10年银行股翻倍上涨,尤其过去4年绝对涨幅和相对表现都很出色。看估值水平,银行股没那么便宜了,但还谈不上贵,所以并没有泡沫这个说法。这几年银行业绩稳有多方面原因,未来银行净息差和投资收益都有持续的压力,分红派现率和股息率将考验“稳中求进”的经营哲学。
过去银行股或是防守反击式的上涨,银行投资没必要太多成见和偏见。放眼全球,中国的银行股并不泡沫化。经营银行最重要的是经营好风险,管理好资产质量,业绩增速或没那么重要(全球银行业增速都下来了,日本是亮点)。
#银行股新高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