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10月17日,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卡雷曼斯面对镜头说,荷兰希望与中国谈一谈,因为现在所有的外交官都在忙于“解决僵局”。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早在数日之前也就是10月12日,国内芯片供应链动荡的第一把导火线便已经被引爆。
图| 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卡雷曼斯
荷兰政府称此次介入是由于公司存在“严重治理缺失”,生产及技术关键节点或流向国外。
荷兰法院紧接着于10月7日做出初裁,停了前CEO张学政的职务,并把公司投票权给了独立董事。
在之后,荷兰政府宣布公司一年内不得转让重大资产、核心知识产权不可调整。
与此同时,中国也很快作出反应。
10月14日,中方宣布加强稀土出口管制,要知道稀土是芯片制造的关键原材料,少了它芯片生产线根本转不起来;同时还规定,安世半导体及其分包商,不能再出口在中国制造的特定成品组件和子组件。
这两记重拳直接打在荷兰的痛处,安世半导体的全球供应链瞬间卡壳,荷兰芯片产业遭受重创,这才急着要和中方谈判。
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
中国控股车用电子芯片供应商安世半导体,在全球车用电子供应链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其中国封装厂承担了全球近三分之一产能、核心市场也在国内。
荷兰政府的干预实质上等于破坏了自己的根基。荷兰不仅冻结资产,限制管理权,而且还强行派驻非中方独立董事,使得中方实际控制力大大降低。
这一轮博弈,中国展现的不只是反击的速度,而是战略转型。以前中国在对外经济摩擦中都是期待谈判回归常态,比如2018年中美贸易战刚开始的时候。
图| 美国总统特朗普
但是今天事件的幻想已经不存在了,“在哪里谈”,中国出了一套组合拳,先有荷兰政府的动作,后由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再对中国安世和代工链的组件子组件实施出口。
中方坚决表示,自己有底气、敢于斗争。
从微观到宏观,这场战争变成了更大的竞争。
美国在6月就对荷兰发出警告,如果不把安世半导体的中国籍CEO张学政换掉,是不可能从美国的“实体清单”里得到豁免的。
尽管荷兰政府一直表示该行动与美国无关,但实际上已经把欧洲拉入了美中科技战的战场。
荷兰政府嘴上说着“没有美国”,但引用“严重管理不当”“关键技术可能会转走”作为介入理由,不就是来自华盛顿和布鲁塞尔的双重压力?
这里面还有个少有人知道的是,欧洲国家在关键科技、供应链安全等话题上所起的作用正在改变。
图| 欧盟总部大厦
荷兰此次行动不是一次偶发事件,而是欧洲由“市场自由”角色转变为“主动干预”角色的开始。
荷兰政府借用古老法案、 暂停外国控股公司管理权,强行托管股权,这串动作表现出它想在世界科技竞争里拿话语权。
回到汽车电子这个实质战场。安世半导体的车规芯片,虽然不是最尖端的,但却是大量使用的,是必不可少的。
荷兰政府的干预立刻就在欧洲掀起震动,荷兰国内芯片生产被报告“停止”,欧洲汽车工厂由于缺少芯片而缩减生产。
国内的企业群起而攻之,荷兰自己后来也想跟中国谈,但发现已经没有主动权了。
图| 上海,第五届进博会,集成电路专区,安世半导体展台,新能源汽车所需的汽车芯片,汽车电子
事实上,荷兰的遭遇正在成为一面镜子,一个国家如果把手指伸向全球产业链的关键节点上,没有考虑到自己也可能会被打回来的风险,就该吃下苦果。
中国这次博弈的三个信号,第一,中国不会再回到那个坐在谈判桌前的老样子,而是准备好了要斗争;
第二,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产品往其他市场出口,自己的技术也渐渐能搞出来;
第三,中国的供应链韧性很强,做好了长期斗争的准备,不怕拖“持久战”。
至此我们看到的是一番合纵连横,斗智斗勇的情景。荷兰与安世半导体的碰撞,实则是中美科技对抗,欧洲角色重写,供应链权力洗牌的交汇处。
图| 荷兰首相斯霍夫
荷兰变成“冤大头”并不是偶然事件,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之中,那些本来觉得“可以随便玩弄”的地方都被中国反制得猝不及防。
幕后是美国在搞科技封锁产业遏制,但变数是中国早就做好了准备。
参考资料:
1.《荷兰称将与中方化解安世僵局》2025-10-21 09:21 | 来源:财联社
2.《想和中方谈谈,但荷兰还在狡辩:不是美国让干的》 2025-10-18 18:28 | 来源:观察者网
3.《中国敦促荷兰尽快妥善解决安世半导体问题》2025-10-22 11:03 | 来源:直新闻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