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以为在芯片上处处限制中国,在背后搞背刺,就能让中国芯片产业无路可走了,这种想法可就错了。
一个人被逼到绝境的时候,还会绝地反击呢,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中国的芯片产业,长江存储就从中“杀”了出来,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存储芯片要100%的使用国产的设备。
在美国限制的情况下国产芯片企业都做了哪些努力?长江存储是怎么走到今天的位置的?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美国人以为“掐住”了脖子就能让中国芯片产业断气,没想到这一掐,反而掐出了一头更难缠的猛兽,要想搞懂今天芯片战争的局势,得先明白一个最根本的道理,造芯片本质上是一场“设备战争”。
芯片本身就是一堆极其精密的微观结构,要在指甲盖大小的硅片上雕刻出几十亿个晶体管,这活儿不是靠人而是靠机器,一整套复杂到令人发指的设备里,光刻机、蚀刻机、薄膜沉积等设备个个都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如果没有这些关键设备,那再好的芯片设计图纸也只是一张废纸,所以美国人想得很明白,与其在成千上万种芯片上费力围堵不如直接从源头上掐断,那就是半导体设备,这招也确实比较狠,长期以来中国芯片工厂里的大头,大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应用材料,还有科磊,荷兰阿斯麦,日本东京电子这些国际巨头的设备。
现在美国一声令下,不仅自家企业不许卖,还拉上日本和荷兰两个盟友一起“断供”,这条红线一划,等于直接抽走了中国芯片厂的梯子,很多雄心勃勃的扩产计划都要“流产”,这让整个产业都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被釜底抽薪是什么感觉?想象一下你刚建好的厨房,炉灶和锅碗瓢盆一夜之间全被人搬走,还告诉你以后也别想买了,现在的中国芯片制造商们就体会到了这种窘境,美国的禁令来得又快又猛,甚至不给中国企业一些缓冲期。
一些美国设备厂商的工程师,在收到总部的邮件后,连夜就得从中国客户的工厂里撤出,很多正在进行的技术支持和合作戛然而止,这种硬脱钩让中国芯片产业的“设备依赖症”彻底暴露,原本的计划被打乱,生产线也无法升级,先进工艺的研发更是举步维艰。
中国产业界一度弥漫着悲观情绪,毕竟造设备比造芯片更难,不仅周期更长,更是工业体系里更底层的硬骨头,那么这种情况下出路只有一条,也是唯一的一条,就是自己造,把生产线上的“洋品牌”一件件换成“中国造”,实现彻头彻尾的国产替代。
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比登天还难,国产设备在技术成熟度、工艺稳定性、覆盖范围上,都跟国际顶尖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这道“硬伤”是绕不过去的坎,中国的晶圆厂和设备厂只能咬着牙,一边追赶一边在生产线上实战练兵。
就在这种情况下,长江存储扔出了一枚重磅消息,让整个行业都为之一振,也给奇特企业带来了信心,这家公司可不是无名之辈,在存储芯片领域,长江存储一度是中国最耀眼的明星,2022年的时候,它率先搞出了全球第一颗232层堆叠的3DNAND闪存芯片,技术上甚至把三星、美光这些老牌巨头都甩在了身后。
所有人都以为长江存储会凭借这项独门绝技,在全球市场大杀四方,可就在这个时候,好巧不巧,美国的“实体清单”如期而至,长江存储的名字赫然在列,所有通向先进设备的采购之路被瞬间斩断,原本准备大干一场的先进产能扩张被迫急刹车。
前一秒还在云端,后一秒就坠入深渊,这种过山车式的经历足以摧毁任何一家公司的信心,但有时候绝境也意味着转机,外部的极限施压反而让长江存储彻底丢掉了幻想,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既然你们不卖,那我就自己造一条完全不用你们设备的生产线!
“全国产设备生产线”这七个字的分量是很重的,它意味着从光刻、蚀刻、沉积到检测,生产线上奔跑的所有机器都跳动着一颗“中国芯”,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豪赌,也是一次勇敢的冲锋,长江存储联合了国内几乎所有的设备厂商开始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攻关。
最新的消息是这条承载着无数希望的产线,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就能投入试产,长江存储之所以能领跑这场“国产化”竞赛也并非偶然,根据研究机构的拆解分析,在被制裁之前,长江存储生产线上的设备国产化率就已经达到了45%,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中芯国际和华虹宏力等国内同行。
这说明他们在核心技术上早有布局,也早有准备设备国产化率从45%到100%,这最后的一半路程每一步都踩在刀刃上,但这恰恰也是最激动人心的地方,一旦这条产线成功跑通并实现量产,长江存储就将彻底摆脱外部掣肘成为一只真正挣脱了锁链的猛虎。
到那个时候,它的产能扩张将再也不受任何外部势力的限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恐怕就不只是今天区区8%的水平了,长江存储的绝地反击给了所有旁观者,尤其是那些始作俑者一个大大的意外。
美国人本以为只要关上技术合作的大门,中国的芯片产业就会停滞,萎缩,最终一蹶不振,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种极限压力反而成了最强效的催化剂,硬生生把中国企业的自救潜能给逼了出来。
截至2024年底的时候,即便在重重封锁之下,长江存储的月产能依然爬升到了约13万片晶圆,这本身就证明了这家公司的韧性。
长江存储也不再仅仅代表是一家企业的自救,它也为所有同样面临“卡脖子”困境的中国产业,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本,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而最强大的能力也往往是在被逼到无路可退时,才被激发出来的。
想要逼得中国没有退路,那是不可能的,接下来的中国一定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的!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