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投影市场(不含激光电视)交出了一份令人忧心的成绩单。洛图数据显示,Q3季度智能投影销量为112.4万台,同比下滑11.5%;销额16.9亿元,同比下降10.6%。这一数据不仅延续了上半年的态势,更折射出行业面临的深层挑战。
有行业人士表示,智能投影正面临增长瓶颈,以1LCD为代表的低端投影应用,尤其是千元以下市场逐渐饱和;500元以下市场因品质体验差,尝鲜性市场周期过后进入加速萎缩。
三季度智能投影市场遇冷
市场遇冷的背后,是多重内因交织作用的结果,作为典型的非刚需消费品,智能投影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尤为敏感。在当前宏观经济承压的背景下,消费者普遍收紧可选消费支出,直接影响了智能投影的购买决策。曾经拉动市场增长的国补政策,其边际效应正在快速递减,政策红利消退后市场回归理性。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恰逢618与双十一两大促销节点之间的空窗期,很多消费者会考虑延迟到Q4购买,而各品牌又未能及时推出具有足够吸引力的促销活动,导致市场热度持续走低。

更深层次的挑战来自产品体验的信任缺失。市场上充斥的大量低价劣质产品,虽然拉低了入门门槛,却也带来了糟糕的用户体验。这些产品在亮度、分辨率、使用寿命等关键指标上表现欠佳,导致消费者对整个品类产生负面认知。当第一批尝鲜者成为负面口碑的传播者时,行业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屏显时代那山那水表示,超低价产品的野蛮生长本质是“劣币驱逐良币”,对行业长期发展有害无益。劣质产品过渡透支行业信用,这种伤害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修复。业内更看到,低端市场萎缩的背后是高端品类走俏:4K、高亮、三色激光等品类实现规模飞跃,近四年累计成长超过10倍。这说明消费者对投影的追求核心在于巨幕,而巨幕意味着对沉浸体验品质的关注。这决定了投影这一小众产品的“量能”必然要由高品质化来支撑。
另一方面,超大尺寸电视价格的持续下探,正在抢占智能投影的核心生存空间。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多个主流品牌的大尺寸电视价格已跌破7000元大关,与中高端智能投影形成直接竞争。电视产品在画质、稳定性等方面的固有优势,配合极具诱惑力的价格,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电视。一位家电渠道商坦言:"当100吋电视只比高端投影贵一两千元时,消费者的选择倾向非常明显。"
三季度DLP智能投影四大品牌垄断
在市场整体收缩的背景下,DLP技术路线却展现出独特的韧性。三季度DLP智能投影在线上市场的份额达到27.3%,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显示出技术升级带来的差异化优势。然而这一细分市场也未能逃脱价格战的困扰,均价同比下降近300元至3445元;在亮度方面,3000流明以上亮度市场份额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2.6%上涨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8.5%;入门级4K投影方面,搭载TI 0.39英寸芯片的DLP产品终端价格为3500元左右;在光源技术方面,激光产品销量占比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其中三色激光技术表现尤为亮眼,市场份额突破40%大关,成为技术迭代的主要方向。

品牌竞争格局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极米、坚果、当贝和Vidda四大品牌垄断了DLP市场94%以上的份额,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显著。这些头部企业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构建起竞争壁垒,使得新玩家难以突围。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市场从存量竞争进入减量阶段,头部品牌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未来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销量之争,而是技术储备、供应链效率和用户体验的综合较量。"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行业正在积极寻求突破之道。产品创新方面,厂商纷纷加码三色激光、超短焦等高端技术,试图通过体验升级重塑消费者信心。渠道策略上,线上线下融合成为新趋势,体验式营销被寄予厚望。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头部品牌开始探索"硬件+内容+服务"的生态模式,试图摆脱单一硬件销售的局限。
市场调整期往往孕育着新的机遇。虽然短期承压,但智能投影在便携性、大屏体验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依然存在。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消费理念升级,具备真正产品力的高端机型有望打开新的增长空间。行业专家预测,经过这一轮洗牌,市场将逐步向价值竞争转型,那些能够持续创新、提升用户体验的企业将最终胜出。
13个投影品牌30+款新品 提前布局双11大战
据洛图统计,为了迎接双十一,过去两个月,包括极米、坚果、当贝、爱普生等13个主流品牌推出三十多款新品,无论是发布频率还是产品数量,都远超去年同期和今年618大促。这场"竞赛"不仅体现了行业对年末最大消费节点的重视,更折射出智能投影市场正在经历的技术升级与消费升级双重变革。
其中,价格最高的是极米T10电影机,采用了0.78英寸DMD芯片,亮度为5000 CVIA,在ISO标准下更达到6400+流明。价格方面,补贴后到手价16999元,并支持5年超长保修。

其次,是当贝在7月发布的S7 Ultra Max,拥有5800 CVIA 流明亮度、8000:1 原生对比度、100% Display P3 色域覆盖、ΔE≤0.8 色准、8 重消散斑技术 + 硬件级三重护眼(0 有害蓝光)等核心“高规格”参数,售价15999元,曾被业内称为"史上最贵智能投影"。

还有爱普生EF-52/50系列产品,主打"三芯三色全彩引擎",通过独立处理RGB三原色实现更精准的色彩还原,还具备0.62英寸大底。EF-52售价拉低至2999元,EF-50价格2999元,再次创下4K 3LCD产品的价格新低。

在硬件同质化压力下,各品牌纷纷在用户体验层面寻找突破口。如,爱普生EF-52的"摩灯设计"巧妙将投影仪与氛围灯结合,香薰模块更是开创行业先河;小明Q6 Pro的360°环绕氛围灯支持音乐律动,成为年轻用户的新宠;天猫魔屏C3 Max的指向遥控技术解决了传统遥控器操作盲区问题。懂影A8 Pro,其内置的10英寸触控屏不仅可作独立显示器使用,还能实现画中画监控,重新定义了"智能"投影的边界。
后记:中国智能投影市场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发展,技术路线从单一走向多元,市场竞争从参数比拼转向场景创新,预示着行业正在向成熟期过渡。销量虽然有所下降,但这或许正是行业挤掉泡沫、回归本质的必经之路。对于从业者而言,唯有正视挑战、苦练内功,才能在下一轮增长周期中赢得先机。毕竟,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穿越周期的能力才是检验企业成色的真正标准。
双十一战幕拉开,不仅将决定各品牌年度业绩排名,更可能重塑整个智能投影市场的格局,消费者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决定哪些创新能够真正经得起市场考验,一起拭目以待。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