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幕后黑手是印度!美国反华先锋将功赎罪,要让印度掉层皮

美国突然“甩锅”,声称俄乌冲突的罪魁祸首是印度。已经忍无可忍的莫迪,在访华前,要故意恶心一下特朗普?

就在美国对印度挥舞“50%关税大刀”的同时,特朗普的贸易和制造业政策高级顾问彼得·纳瓦罗,居然在彭博电视台的节目中,公开将俄乌冲突的“锅”甩给了印度。

他指责印度购买俄罗斯打折原油,称这笔资金直接支持了俄罗斯的战争机器,还声称美国纳税人为莫迪的战争买单,被印度坑惨了。

此外,美国财长贝森特也批评印度在谈判中“吊着美国”。

纳瓦罗这位"反华斗士"突然变脸,把炮口对准了印度,直接喊出"莫迪的战争"这种话。想想看,这位在反华议题上几乎是美国第一把交椅的人物,突然对印度发飙,这里面能没猫腻吗?

我记得他以前对中国的指控可谓五花八门,从"窃取技术"到"安全威胁",可从没说过什么"习的战争"。但现在,他却给印度贴上了"俄乌冲突操盘手"的标签。这转变也太突然了!

为什么是印度?要理解纳瓦罗为何突然调转枪口,就必须回看他那段并不光彩的“战绩”。作为特朗普政府对华强硬政策的主要设计师,纳瓦罗的组合拳最终并未实现其战略目标。那边厢,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尖端领域高歌猛进。这边厢,美国消费者却要为高昂的关税买单,通胀的阴影迟迟无法散去。

对华遏制战略的破产,让特朗普政府颜面扫地,急需一个靶子来转移国内矛盾,重塑其强硬形象。继续对中国加压,不仅不现实,反噬作用也越来越强。此时,印度便进入了鹰派的视野。

在华盛顿看来,印度简直是一个“完美”的替罪羊。它的体量足够大,可以被塑造成一个影响全球局势的重要角色,但又不像中国那样拥有全方位的反制能力。美国方面相信,通过贸易和技术手段,可以轻易地“打痛”印度,而付出的代价相对可控。

于是,一套全新的舆论叙事被精心构建起来。印度在冲突爆发后,疯狂购入俄罗斯的折扣原油,这一行为被纳瓦罗贴上了“为克里姆林宫战争机器输血”的标签。紧接着,“战争财”的道德指控也随之而来,指责印度扮演着“克里姆林宫的洗衣店”角色,低价买入俄油,炼化后再高价转售给欧美市场。

这套说辞在美国国内极具煽动性。纳瓦罗对着媒体宣称,美国纳税人正在为印度的投机行为买单,被印度“坑惨了”。这种巧妙的叙事,成功地将美国民众因长期援助乌克兰而产生的厌倦与愤怒,精准地引向了印度。在纳瓦罗等人的逻辑里,印度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伙伴,却在关键时刻与俄罗斯“勾肩搭背”,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饶恕的背叛。

面对华盛顿排山倒海般的压力,新德里方面却显得异常强硬。印度外长苏杰生直接回怼:“如果你觉得我们的油有问题,那你就别买。”这份底气,来源于印度一套精密到骨子里的国家利益计算。他们正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进行一场能源、军事和经济的“三线套利”。

首先是能源生命线。作为一个石油超过八成依赖进口的国家,俄罗斯提供的折扣原油,是新德里根本无法拒绝的诱惑。

冲突之后,印度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量,从战前不足总量的1%,一路飙升至惊人的37%。每天173万到200万桶的进口量,意味着每年能为国家节省下约170亿美元的巨额开支,这对于维持印度庞大经济体的稳定至关重要。

其次是军事自主的基石。印度的武器库里,至今仍有36%的装备刻着俄罗斯制造的烙印。从S-400防空系统这样的核心装备,到各类战斗机和坦克,与俄罗斯的军事联系是印度国防的根基。与俄交恶,等于自断臂膀,这是任何一位印度领导人都无法承受的后果。

更重要的是,印度并不仅仅是消费俄油。它已经将这种能源套利发展成一种成熟的产业模式。低价的俄罗斯原油在印度的炼油厂里走一遭,摇身一变成了高附加值的汽油、柴油等精炼产品,然后堂而皇之地出口到欧洲和美国。

印度正利用其独特的地理和政治位置,扮演着“全球能源中间商”的角色,这既是经济行为,更是地缘政治的筹码。苏杰生那句“我们的油稳住了你们的油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种“机会主义”还体现在外交上。印度一方面与美国大搞联合军演,另一方面又邀请普京到访商讨本币结算。它既不完全倒向西方,也不与东方阵营深度捆绑,其目的只有一个:避免成为任何一方的棋子,努力在多极化的世界里,成为一名手握关键筹码的“棋手”。

8月27日,特朗普政府的耐心似乎耗尽了。一纸令下,将对价值482亿美元的印度商品加征关税,使总税率达到骇人的50%。药品、纺织品、珠宝、汽车零件等印度优势出口项目,皆在打击范围之内。然而,这根看似威力无穷的关税大棒,不仅没能让印度屈服,反而意外地成为了全球秩序重塑的强大催化剂。

首当其冲受到反噬的,是美国自己。关税清单里的药品,占据了美国仿制药市场四成的份额。这意味着美国人的药价将应声上涨。大量日用品价格的攀升,无疑将为本已严峻的通胀问题火上浇油。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那些响应“去中国化”号召,刚刚把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印度的美国企业,现在又陷入了新的困境。

美国的极限施压,非但没有孤立印度,反而巩固了其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在新兴国家合作机制的峰会上,印度牵头推进本币结算,这一倡议得到了包括沙特、阿联酋等产油大国在内的超过60个国家的积极响应或密切关注。这股浪潮,形成了对美元霸权体系的一次集体挑战。

而在印度国内,莫迪政府则巧妙地将外部压力转化为了内部团结的动力。总理莫迪公开承诺保护农民利益,央行行长也出面保证经济稳定。一场对抗美国霸凌的社会共识迅速形成,“买印度货”的口号响彻全国。这场贸易战,被成功塑造成了一场维护国家主权的“卫国行动”,反而巩固了莫迪的执政根基。

地缘政治的天平也在悄然变化。美国的步步紧逼,客观上将印度进一步推向了由中俄主导的多边合作框架。尽管中印之间存在分歧,但高达1380亿美元的年贸易额,为印度对抗美国压力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后盾。同时,美国扶持巴基斯坦页岩油项目的举动,更被视为一种地缘敲打,加深了印度的不信任感。

“莫迪的战争”这个标签,最终可能无法牢固地贴在印度身上,但它却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一个正在失灵的单边霸权逻辑。在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里,挥舞关税大棒的老套路,已经无法驯服像印度这样拥有独立意志和庞大体量的新兴力量。

美国的惩罚,非但没有扑灭印度的“战略投机”之火,反而激发了其成为世界独立一极的决心。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场本意在于维护旧秩序的行动,却无意中为那个更多元、更复杂,也可能更不稳定的全球新秩序的到来,踩下了一脚油门。游戏规则,真的变了。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白宫顾问纳瓦罗:俄乌冲突就是“莫迪的战争”,印度让所有美国人蒙受损失》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1663108295864760&wfr=spider&for=pc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财经   印度   将功赎罪   先锋   美国   黑手   幕后   冲突   俄罗斯   关税   战争   中国   克里姆林宫   新德里   原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