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馒头
编辑|江娱迟
“爹味”一般说的是那些喜欢教育别人的人,却不想现在连吃个面包还要看人脸色。
近期央媒点名批评国产知名面包品牌,卖个面包还在广告上调侃打工人,对消费者无情的冒犯,引起网友铺天盖地的谩骂。
而这家店自己的屁股也不是很干净,之前就经常被爆出食品安全的丑闻,坑害无数老百姓,可以说是臭名昭著了。
那这家店究竟做了什么?为何现在品牌都喜欢拿消费者开涮?
桃李产品
近段时间,桃李面包为推广五仁味蛋月烧月饼投放的电梯广告,在网上引起很大的争议。
其广告文案“有人说五仁不好吃,我们认为: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这一文案被众多网友痛批为“爹味说教”,品牌方将食品口味偏好与人生阅历强行捆绑,这种“PUA式营销”让消费者难以接受。
广告文案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相关话题热度持续攀升,“吃个月饼还要被教育”的吐槽随处可见,不少网友还将其与此前因类似营销方式引发争议的钟薛高相提并论。
面对汹涌的舆论,桃李面包起初的回应显得有些慌乱。
网友评论
品牌方先是声称这是“内部共创机制的尝试”,邀请了不同年龄层的同事自由创作文案,最终产出20组版本进行投放,而引发争议的只是其中之一。
然而这种解释并未平息公众的怒火,仅仅一天之后,桃李面包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桃李内部在社交平台发文将责任全部推给管理层,称“确实是领导拍的板,这个锅只能他来背”,甚至还调侃领导“正在接受现实毒打”。
发文道歉
这种轻佻且不负责任的甩锅行为,不仅没有缓解危机,反而进一步激怒了消费者,引发了更多质疑。网友们纷纷指责桃李面包管理混乱,缺乏应对危机的诚意和能力。
《中国青年报》等央媒也迅速关注到这一事件,并直接点名批评桃李面包。
桃李月饼
央媒指出,这种“糟践冒犯消费者”的营销方式,违背了基本的商业伦理。
在如今的消费市场中,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牌所传达的价值观以及对自身的尊重程度。、
央媒发文
桃李面包此次的广告营销,无疑是在挑战消费者的底线,其后果必然是品牌形象受损,市场份额受到影响。
截至9月5日,涉事的五仁月饼在京东旗舰店已显示无货,这一事实直观地反映出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抵制态度。
而这其实不是桃李第一次翻车,之前就因食品质量问题,让无数消费者踩雷。
频繁翻车
桃李面包此次因广告引发的舆论风波,其实只是其信任危机的冰山一角。
长期以来,桃李面包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饱受诟病。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该品牌已经数次因食品安全问题登上黑榜,堪称食品安全问题的“常客”。
2024年7月,市监局发布的食品安全抽检信息显示,桃李面包生产的醇熟切片面包,菌落总数严重超标。
检查超标
菌落总数是衡量食品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严重超标不仅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面对这一检测结果,公司先是以“检验方法有误”为由提出申诉,试图否认产品存在问题。
然而山东省市监局经过审查,驳回了桃李面包的申诉,明确指出产品确实不合格。
在事实面前,桃李面包才姗姗来迟地发布致歉信,承认问题并表示将进行整改。
致歉信
还在2022年8月,桃李面包全资子公司天津桃李新增一则食品安全类行政处罚。
原因是2022年1月25日生产的一批纯蛋糕中,有一袋混入了飞虫异物,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食用体验和对品牌的信任。
更恐怖的是在2023年,辽宁一位消费者在购买的桃李面包中发现了2厘米长的带锈刀片。
吃出刀片
而桃李公司却坚称生产环节不可能出现刀片,并提出以“新品试吃”作为赔偿方案,这种处理方式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
桃李面包频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背后反映出的是企业对食品安全管理的严重忽视。
尽管每次问题曝光后,公司都会采取一些整改措施,但这些措施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线,关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总有些不良商家选择铤而走险。
工厂条件差
桃李面包的“爹味广告”并非孤立事件,在今年5月,杭州滨江宝龙城的一块咖啡广告牌同样因玩梗不当引发了广泛争议。
广告牌文案写道:“牛困了就睡觉,马困了会睡觉,牛马困了点杯咖啡”,这一文案被众多网友指责为嘲讽打工人。
“牛马”一词原本是年轻人在网络上用于自嘲的流行语,表达对生活压力的无奈。
牛马广告
然而当商家将其用于商业广告中时,却引发了消费者的反感。
尽管商场方面辩解称这是为了“结合年轻人自嘲心态”,以吸引店铺入驻,但这种解释并未得到大众的认可。网友们尖锐地指出,
网上的自我调侃是年轻人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而商家将其作为营销手段,是对打工人的不尊重,是一种“伪共情”的表现。
在星巴克等品牌否认授权后,涉事广告紧急下架,这一事件也暴露出商业营销在运用亚文化符号时的盲目性和对消费者情感的忽视。
消费者自嘲被营销
这类争议广告的频繁出现,反映出当下一些品牌在营销过程中的“失智”行为。
其根本原因在于品牌过度追求流量和话题,将流量焦虑凌驾于对消费者的尊重之上。
无论是桃李面包把“生活毒打”当作卖点,还是商场消费“牛马”自嘲文化,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将群体困境简化为廉价的营销段子,以一种俯视的姿态进行所谓的“共情”营销。
这种营销方式不仅无法真正打动消费者,反而会引发消费者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消费岔路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品牌想要脱颖而出,营销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以牺牲消费者的感受为代价。
品牌应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情感,以真诚、尊重的态度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积极正面的品牌价值观,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桃李企业
无论是广告营销还是产品质量,都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尊重消费者的权益和感受。
只有这样,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 2025-09-05 桃李面包就五仁月饼广告致歉:已下架
光明网 2025-06-01 自嘲≠被嘲!商家玩网络热梗,请守住尊重这条“硬杠杠”!
济南时报 2023-02-22 消费者桃李面包产品中吃出刀片?公司发布澄清公告
更新时间:2025-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