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娶学生抛弃怀孕发妻,16年后出轨他人妻,却说:我从不玩弄女性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前言·】——》

他写出《大堰河》,让无数人泪目,可很少人知道,他让自己亲生骨肉死在襁褓中。

1935年,婚礼现场像葬礼

新婚之夜,张竹茹独自坐在床沿,身旁空空如也,艾青喝醉了,他推开门,看都没看她一眼,径直躺下。

她喊他,他没应,她轻轻碰他肩膀,他冷冷一句:“你睡你的。”结婚第一夜,他不愿与她说话,更别说同床。

张竹茹是他表妹,脚缠三寸金莲,识不得一个字,婚姻是家里安排的,父母说,“书读太多,也得娶媳妇。”

他不爱她,一点不爱。

结婚不到半年,艾青离开家,借口是到杭州教书,实则是逃,他开始写诗,结识“新青年”。

那年秋天,他在金华写下《芦笛》,张竹茹寄信给他,他从未回过。

1936年,他被学校开除,原因很直接,“言论不当,思想激进”,他转而去了武进女子师范学校任教。

刚进校那天,女学生围着看,“这就是艾青?坐过牢的那个?”他瘦,穿灰布衫,头发蓬乱,像刚从火车站捡回来的。

他却有种“野味”,讲课时不看讲义,背着手来回走,像在念诗,他讲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说“写诗就要写人,写血,写魂。”学生听得出神。

韦嫈坐在第一排,记满了整整两本笔记本。

韦嫈

她会写诗,她给艾青看他一首《栀子花落》,艾青看完,点头,说,写得不错,但你得把爱写进去。

她红了脸,他轻轻拍她肩,写诗和爱人,是一回事。

他们开始散步,晚上十点后,操场空无一人,他们并肩走,脚步慢得像电影放慢镜头,一次,她冻得直哆嗦,他把围巾解下来,披在她肩上。

“你怕冷?”

“不是冷,是怕。”

“怕什么?”

“怕这不是真的。”

他停下来,盯着她眼睛。“是真的,比诗还真。”

她信了。

1939年:孩子未出世,他已抛妻

张竹茹挺着肚子赶到广西时,身上只剩几块碎银,她问遍了全城才找到艾青。

那天是冬天,南方潮湿,她穿着布棉袄,脚冻得通红,看到艾青时,她站在屋外足足五分钟。

屋里,艾青正和韦嫈一起吃饭,饭桌上有鱼,他夹给韦嫈一块鱼肚,说,“你最爱吃这个。”

张竹茹站在门外,孩子在肚子里动了两下。

他看到她了,没有惊讶,也没有歉意,只说了句,“你怎么来了。”她没吭声。

韦嫈放下筷子,她没见过张竹茹,没想到这女人是艾青的妻子。

“你怀孕了?”

张竹茹点头,“七个月了。”

艾青沉默半晌,低头继续吃饭,他说,“你回去吧,这里住不了。”

她住下了,借住在旅社,每天来找艾青求他回去,他连看都不看她。

她后来写了一封信,“我不怨你,只求你孩子出生后来看一眼。”

孩子出生时,艾青没来,她自己剪的脐带,孩子虚弱,三天三夜不肯吃奶,她喂米汤,孩子呛得脸发青。

一年后,孩子死了,骨灰撒在小河里,连名字都没留下。

理想婚姻的尽头是沉默

艾青和韦嫈结婚那年,他写下诗句:从今以后,我们不再分离。

婚礼就在他租住的小屋里,六平方米,两张椅子,一盏油灯,婚礼证人是他诗友,一个瘸腿的编辑。

那年,他写了很多诗,韦嫈为他抄诗、改稿,还背着他偷偷给朋友寄出去,他成了《解放日报》的特约作者,每月稿费能养活一家人。

可日子久了,诗不写了,人也变了。

她生了孩子,做饭洗衣,满手粗糙,他一天十几个小时窝在书房,烟灰满地,稿纸堆得像小山,她进门问句,“饭热不热?”他甩手,“别吵。”

有次他摔笔砚,说,“你看看你现在什么样子?一身油烟,哪还有一点当初的样子?”

她低声问,“你变了?”

他没吭声,拿上外套出门了。

1955年,高瑛登场,16年婚姻终结

她23岁,穿旗袍,短发,爱看苏联小说,第一天见面是在作协会议,她坐在后排,他一转头就看见她在笑。

他主动递上名片,说,“我叫艾青,诗人。”

她答,“我知道。”

他请她喝咖啡,聊文学,她说,她丈夫是大学老师,人挺好,就是太沉闷。

几天后,艾青去她家找她,她丈夫在,他打了个招呼,说,“我来借本书。”

晚上,高瑛给他写了封信,“你今天来,我心跳得厉害。”

他回复:我不该来,但我想你。

他们见面越来越频繁,有次她丈夫出差,他在她家待了一夜,邻居议论,他不在乎。

韦嫈察觉了,她翻了他的抽屉,看到信纸上写着“高瑛”两个字,还有一张照片。

高瑛

她质问他,他说:你已经不是我爱的那个人。

她冷笑,“你写诗写成了疯子,你连家都不要了?”他不答。

她一纸诉状将他告上法庭,庭审当天,她穿了件旧毛衣,满脸憔悴,他穿了西装,看上去像个被误解的英雄。

法官问:“你是否愿意挽救这段婚姻?”

他只说了一句,我已经有了真正的爱。

她哭了,整整十分钟,没一个字,法院判决离婚,她抱着孩子走出法院,天开始下雪。

诗人不会玩弄女性?

“你玩了她们每一个。”

这是1960年代,某次聚会中,一个老朋友在酒后对艾青说的,他脸色一变,但没反驳。

他一直强调,“我对每段感情都是认真的。”

可他离婚的方式一次比一次狠。

第一段,他无声无息抛弃怀孕妻子;

第二段,他一边逼韦嫈为家务焦头烂额,一边在外面写诗给另一个女人;

高瑛一开始是仰慕他,她看他的作品,说:“你每一首我都能背。”

他听了很高兴,说:“那你了解我。”

她摇头:“不,我只是佩服你。”

他们刚在一起时,她常问他前两任的事,他回避,不愿说太多,后来她不问了。

高瑛曾带着他见过自己的儿子,那男孩叫他“叔叔”,他不语,她眼里闪过一丝失望,没说什么,回家路上,她问:“如果有了你的孩子,你会陪我带吗?”

他答得慢,像在过一道长算题,“我尽量吧。”她笑了下,没再追问。

他喜欢清静,喜欢有女人照顾他的稿纸、衣物、情绪,但不喜欢孩子的哭声、不喜欢油烟、不喜欢柴米油盐的重复。

她后来也变了,变得多话,变得质疑,每次他晚回家,她会问,“去哪了?”他不回答。

他开始躲,借口写作,一个月有三分之一住在单位。

有人看见他和一个编辑年轻姑娘一起散步,他不避讳,说,“聊聊稿子。”

高瑛摔了他的诗集,说:你一生只忠诚于你的诗稿。

他静了一下:对。

浪漫主义的尸体,在婚姻里腐烂

艾青死后,有人整理他的诗稿,他的几位学生和朋友在一起讨论稿件出版,话题很快转到他一生的女人。

有人说他浪漫,有人说他无情,没有人说他忠诚。

他写诗讲究情感纯粹,他信“真爱”,信“精神共鸣”,他把爱情当作“灵魂碰撞”,可现实是,他两次婚姻里没有一段能撑到终点。

他年轻时的照片,眉眼清秀,穿长衫、卷头发,女学生传阅他的照片,说,“像电影里走出来的。”

可年老后,他满脸皱纹,眼神飘忽,说话缓慢,他再也写不出《向太阳》那样的诗了。

他偶尔提起第一任,说,“她是个可怜女人。”提起第二任,说,“她跟不上我。”

他从不说自己错,他说,他只是追求“真实的感情”。

可真感情为什么总以别人的痛为代价?每一次“真爱”,都踩着一段破碎的婚姻开始。

更讽刺的是,他最著名的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写的却是他小时候农村女佣的母性与无私,那首诗让无数人泪流满面。

有人评论说:一个能写出‘大堰河’的男人,却无法善待身边任何一个女人。

历史不会清算他的情史。但文字会留下痕迹,诗歌不会老去,但诗人会老,会被看穿。

艾青不是例外。

徐志摩爱陆小曼,弃张幼仪,写出千古名句,可陆小曼终生抑郁,张幼仪一人抚养孩子。

鲁迅和许广平共度晚年,却终身不肯给朱安一个自由身份。

这些文人,在笔下提倡爱情自由,现实中却不愿承担婚姻的责任,他们要精神上的契合,要爱情的纯粹,却不接受现实的油盐酱醋。

他们要的是缪斯,不是妻子。

艾青曾说:我要的爱情,是燃烧的,不是温吞的。

可燃烧之后,只剩灰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5

标签:历史   发妻   年后   女性   学生   竹茹   孩子   婚姻   诗稿   女人   爱情   稿纸   诗人   头发   屠格涅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