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399家!9.9元吃饱的“穷鬼套餐”跌落神坛?网友:不敢吃

文章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引言: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家门口的塔斯汀越来越多了?


这个主打"中国汉堡"的品牌,如今已经开出了超过一万家门店,比星巴克和麦当劳在中国还要多。


图源:网络


但在快速扩张的背后,这个“巨头”的关店新闻也层出不穷。


塔斯汀的万店狂奔

鲜花与荆棘并存的路


塔斯汀门店突破万家的消息在餐饮圈激起不小涟漪,这个主打“中国汉堡”的品牌,用十年时间走完了传统洋快餐几十年的路,但细看其发展轨迹,万店规模背后暗藏的坎正考验着这个年轻品牌的智慧。


图源:网络


从数据上来看塔斯汀的开店速度:2022年开了585家新店,2023年这个数字飙升到3420家,2024年也达到了2450家,这样的开店速度在餐饮行业里可以说是相当惊人了。


图源:网络


但有意思的是,就在新店不断开张的同时也有不少门店在悄悄关闭,根据极海品牌监测数据,塔斯汀近90天新开1049家,近90天新关399家。


开店就像种树,不是种下去就能活,毕竟要考虑选址好不好、周边竞争激不激烈、管理跟不跟得上,塔斯汀现在就像是在高速路上换轮胎,既要保持速度又要确保安全,难度真的不小。


对比来看,麦当劳在中国市场耕耘那么多年门店才刚突破7000家;肯德基深耕中国市场更久门店也没破万,可见这些国际品牌在扩张时也更注重稳定性。


图源:网络


塔斯汀门店数量突破万家后,管理的复杂程度也会随之上升,特别是对于主打“手擀堡胚”这类现制产品的品牌,品控难度更大,所以要在短时间内消化万店规模带来的管理压力。


图源:塔斯汀中国汉堡官网


而且前有强敌,后还有追兵。


就在塔斯汀忙着在一二线城市开新店的时候,那些洋快餐巨头们却在做另一件事:下沉。


麦当劳说要在2028年之前,把一半的门店都开到三四线城市去,肯德基也不甘示弱,不仅降低了开店成本,还学起了塔斯汀的“手艺”,推出了自己的手擀汉堡,这不就是典型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吗?


图源:小红书


在一二线城市,塔斯汀要应对品牌认知度更高的国际品牌;在三四线市场,它又要守住自己的大本营。


图源:网友评论


更让人头疼的是,现在的竞争对手早就不止洋快餐了,像老乡鸡这样的中式快餐和各式各样的地方小吃,都在跟塔斯汀抢生意。


图源:网络


另外,塔斯汀的主力价位在20元左右,这个价格带正变得越来越拥挤,华莱士等本土品牌则坚守15元左右的低价,塔斯汀需要在保持品质的同时维持价格竞争力,这并不容易。


图源:美团


可以说上下夹击让塔斯汀现在是不得不在多条战线上同时作战。


再来看塔斯汀的加盟模式确确实实助推了它的快速扩张,但同时加盟商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着品牌的稳定性。


图源:塔斯汀加盟小程序


据官网显示开设一家塔斯汀门店的初始投资约为45万元,然而这一官方门槛背后,运营中的实际挑战才真正考验着加盟商的盈利能力。


图源:塔斯汀官网


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店开得太密了”,这就好比在同一个鱼塘里放了太多鱼,每条鱼能分到的食物自然就少了。


图源:极海品牌监测


再加上现在食材、租金、人工都在涨价,消费者的钱包却捂得越来越紧,所以现在开店就像在走钢丝,价格定高了消费者不想理睬但定低了又要亏本。


图源: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正常的加盟得保证加盟商能有钱挣啊,亏本了不关门难道做慈善家吗?”


塔斯汀的快速发展轨迹,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餐饮市场存在的激烈竞争,而这些竞争时刻都在考验着一个品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图源:网友评论


虽然塔斯汀如今面临这种困境,但不得不承认它走到今天实力非凡。


塔斯汀的反向操作

放弃背后的商业智慧


虽然塔斯汀如今快速扩张,可在快餐这个讲究“快”的行业里,它当初是偏偏靠“慢”打开了新的赛道,别的品牌都在追求标准化和效率时,它却坚持现烤现做。


图源:网络


这种看似违背行业规律的做法,反而让它从众多汉堡品牌中脱颖而出。


塔斯汀的故事始于江西的一家小店,团队在决定放弃披萨业务专注做汉堡,这个决定看似简单的决定却让塔斯汀找到了“中国汉堡”这个差异化定位,成功避开了与必胜客等披萨巨头的正面竞争。


图源:网络


如果你去过塔斯汀一定会对它的出餐速度印象深刻,平均等餐时间要20分钟左右,这在快餐行业简直不可思议。


这种“慢”是塔斯汀的慢工出细活,相比之下麦当劳、肯德基的汉堡多是预制食材,出餐速度自然快得多。


图源:网络


这种对效率的“放弃”反而成了塔斯汀的竞争优势,现烤堡胚带来的独特口感,是工业化预制产品无法比拟的,消费者愿意为这份“新鲜”付出等待时间,因为这让他们感觉物有所值。


当时的塔斯汀在重新定义快餐,它证明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消费者同样看重品质和体验。


图源:小红书


塔斯汀的另一个惊人之处在于它的分量,有消费者调侃:“在塔斯汀点一个鸡腿堡,里面全是肉”这种夸张的说法恰恰反映了塔斯汀在分量上的诚意。


这种策略特别适合当下的消费环境——消费者对“价格贵分量少”越来越敏感,塔斯汀的“量大管饱”正好击中了这个痛点。


图源:小红书


对于消费者来说塔斯汀的出现给了我们更多选择,它证明快餐不只有一种模式,美味可以有很多种可能,无论如何这个敢于“反向操作”的品牌已经打响了名号,未来的路却依然存在创新和突破的机会。


对于塔斯汀而言,万店规模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


如何在保持发展速度的同时提升发展质量,如何在规模扩张中守住品牌初心,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它能走多远。


图源:网友评论


餐饮的本质终究要回归到好吃、安全、实惠这三点,任何偏离这个本质的扩张都可能埋下隐患。


“中国汉堡”这个招牌确确实实打得不错,但要让消费者一直买账还得在口味和创新上持续发力,不能光是名字叫中国汉堡,味道和体验也要配得上这个名头;开店也不是开得越多越好,关键是要开一家成一家,质量永远比数量重要。


图源:黑猫投诉平台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中国汉堡”塔斯汀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它的一步步不仅关乎自身发展,也将为整个中国餐饮行业提供宝贵参考。


本土餐饮的破局之路

当国潮不是表面功夫


不仅仅是塔斯汀抓住了“国潮”的本土红利,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都想在“国潮”上做出成绩,但问题来了,当所有人都在打国潮牌时,怎样才能真正打出差异化?


毕竟国潮不是万能钥匙。


图源:文和友品牌官微


走进商场,你会发现几乎每家本土餐饮店都在强调“中国元素”:要么装修得像个古镇,要么菜单上写着“古法制作”,但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他们能分辨出哪些是真心做产品,哪些只是在做表面文章。


以塔斯汀为例,它的“中国汉堡”之所以能火,不是因为简单地把面包换成饼,而是真正研究了中式面点的制作工艺,相比之下一些简单把产品改个中国风名字的品牌,往往火不过几个月。


图源:网友评论


茶颜悦色做得更绝,它把整个品牌做成了一本“行走的中国茶文化教科书”,从门店设计到产品命名,从物料包装到店员话术,每个细节都在传递国风文化。


图源:网络


“我们用的祖传秘方”、“我们传承了古法工艺”……这些话消费者听得太多了,现在的年轻人更相信自己的体验:东西好不好吃,价格合不合理,服务到不到位。


图源:网友评论


老乡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没有刻意强调“国潮”而是把重点放在了“现炒”和“家庭用餐体验”上,这些实实在在的优点比任何噱头都打动人。


图源:小红书


“国潮”这个风头虽然可以加速品牌成长,但也可能让品牌迷失,有些品牌拿到投资后,盲目追求开店数量,结果品控跟不上,反而砸了招牌。


图源:网络


说到底,本土品牌要破局,“国潮”只是起到一个助推作用,背后的门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不是所有品牌都需要打国潮牌,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就像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穿汉服一样,品牌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图源:消费日报官方微博


再者营销“国潮”能让消费者第一次光顾,但却总有商家忘记了产品才是能让消费者一次又一次地回来的核心,毕竟一旦脱离了产品,大部分的营销都是空中楼阁。


现在的消费者见过世面,他们不会为空洞的概念买单,只会为真实的价值付费。


写在最后


塔斯汀万店规模之后的道路或许不容易,毕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昨天的创新可能很快成为今天的标配。


塔斯汀想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餐饮的本质: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细,把体验做精;在保持特色的同时,让“中国汉堡”继续“长红”。


这条路,才刚刚开始,再多的店面也不如一口好味道来得实在。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头条深一度#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6

标签:美食   穷鬼   神坛   套餐   网友   品牌   中国   消费者   网络   麦当劳   本土   产品   肯德基   快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