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总把饭桌上最好的一颗留给别人,却从未承认过自己舍不得

我一直记得一个画面,饭桌上总有一块鸡腿静静的放在碗中央,母亲从来不动他,仿佛是为某个人准备好的小时候的我总感觉这是在自然不过的事

直到,后来才发现那是母亲对整个家的默默心思,母亲年轻时就特别节俭,他不是节省到苛刻,而是把好东西永远往别人身上推,小时候过年家里条件有限,鸡肉,鱼肉是难得的菜,每次上桌,母亲总是嫁给父亲,夹菜,给孩子自己做,只动筷子,挑一些碎肉,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他笑笑说自己更喜欢啃骨头,那时候我信以为真,还觉得母亲口味真奇怪。

可现在回想起那是什么喜欢啃骨头,分明是舍不得好的留给自己,记忆里有一次特别清晰那是一个夏天天气热的厉害,父亲买回一大西瓜。母亲用刀切开把红瓤子盛在盘子里端上桌,我们几个孩子抢的不亦乐乎,吃的满嘴是汁,等我回过头看见母亲时,她坐在角落里,手里拿着一块靠近瓜皮的清白部分,慢慢啃着,神情满足。

我那时没觉得什么,甚至还嫌弃他吃的那部分不好吃,可是多年后每次想起这个画面,心里总会酸的不行,母亲的这种舍不得是悄然无息的,他不会告诉你,我爱你,也不会说这是为你好,他只是习惯性的把好东西递出去,剩下的才留给自己。

长大以后,总会逐渐懂得这种克制,年轻时不理解,觉得母亲就是普通的老一辈女人不懂享受,可当我在外地打拼,深夜一个人吃盒饭时,突然想起母亲那时,被他推到我们碗里的菜,那些被他悄悄舍弃的美味才是最真切的温柔,《礼记》里有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母亲的计谋从来不是恒大的,他的远不过是一日三餐,饭桌上多给你加一筷子肉,天气冷时多给你添一件衣服,这就是他全部的深远。

我记得有一年母亲生了一场病,那段时间他身体虚弱,医生叮嘱要补充营养,家里人买了鸡炖汤,端到我桌上时,她还是和往常一样,把大块鸡肉先夹到我们碗里,父亲忍不住说:你自己也吃点,他笑着摇头,我不爱吃肉,就喝汤,可我分明看到他眼神在那块肉上停留了一瞬。

母亲一生的节俭和舍不得,其实不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是一一种根植在骨子里的习惯,他好像天生就不懂为自己留一份,仿佛一切的好都该先属于别人,而我直到很晚才明白,这其实是一种生到骨髓的爱,慢慢长大,我开始学着理解母亲,自己做了父母以后,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舍不得,有时候孩子剩下一块蛋糕,我会下意识把它吃掉,但心里却想,如果能留到明天,让他再吃一口该多好,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母亲当年的每一个选择。

她不说却做,她不留却给,我常常想起一句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古人早就说尽了,这种爱只是等我们长大才读懂其中的沉默。

如今每次回家,母亲依然会在饭桌上把最好的一口推给我,他年纪大了,牙口不好,却还是坚持给我夹鱼肉,说你工作辛苦,吃点补一补,我早已不是当年的孩子,却依旧在那一刻鼻子发酸,我劝过他好几次,别老想着别人,你也吃点好的,他总是笑着摇头,我真不爱吃。

但我知道他心里其实舍不得,只是这种舍不得,他一辈子都不会承认,母亲的爱不是惊天动地的,而是体现在一日三餐的细节里,饭桌上的一块肉,一片鱼,一碗汤,都是他无声的心意,他把最好的给你,把剩下的留给自己,却还要装作若无其事。

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母亲不在了,那饭桌上还会不会有那块永远留着的鸡腿?想到这里心里就隐隐作痛。

所以趁着现在还能坐到一张桌子上,我会故意把最好的那口夹到他碗里,他会笑着推开,说我真不爱吃,我也笑着说,那我就偏要夹给你。

这是我唯一能做到的小小回馈,母亲的一生大多如此,总是舍不得自己,却舍得整个世界,我想等我老了也会像他那样把最好的一口留给我爱的那些人,只是到那时候我会承认—我舍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美文   饭桌   母亲   鸡腿   父亲   节俭   鱼肉   孩子   鸡肉   深远   筷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