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橘罐头
编辑|青橘罐头
在中美贸易战最胶着的时刻,谁也没想到强硬的特朗普会突然改变态度。
这位以“美国优先”著称的总统,为何在与中国的较量中最终选择了让步?
法国媒体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北京的应对之道堪称外交艺术的典范,不仅用“中国重大外交胜利”形容这次中美谈判的结果。
更是分析得到四个关键决策,让中国化解了这场世纪贸易战的危机,展现出中国在国际博弈中的智慧。
那么,这四个决策是什么?为什么被认为占尽优势的美国最终会让步?
5月12日下午,当A股收盘铃声刚刚响起,一份重磅文件悄然公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这份声明的背后,是一场持续数月的关税博弈,其结果令全球市场为之震动。
商务部发言人的一番话道出了谈判的核心成果,中美双方将在90天内大幅调整关税水平,美方取消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91%的反制关税。
如今中美两国都保持10%的基础关税,而剩下的24%的关税则是有90天的缓冲时间。
表面上看,双方的降幅相同,最终保持的基本关税也都是10%,不过实际上最终的关税水平并不对等。
这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算术题,这是因为美方在4月2日之前,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加征的20%关税并未纳入此次调整范围。
这就导致最终美方对华加征关税维持在30%的水平。
自然中方在保持10%基础关税的同时,也仍保留了因反制芬太尼问题而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其中更是涉及了美国大量的产品。
说实话这份声明的出台着实让人意外,要知道就在一个月前,中美双方还剑拔弩张,甚至一度到了掀桌子的边缘。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4月22日就公开表示当时的关税水平“不可持续”,这番表态在当时被视为软弱,但现在看来,倒像是一个微妙的转折点。
如果单从数字上看,这次关税调整可以说是双方各退一步的结果。
但细究起来中方在谈判中展现出的战略定力和谈判技巧,确实令人叹服。
毕竟在没有做出实质性让步的情况下,既维护了国家利益,又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开辟了新的空间,这样的外交智慧,确实值得玩味。
而法国媒体认为我国做的这4件事情,对这次谈判的胜利帮助非常大。
当法国《世界报》用“中国是如何让特朗普屈服的”为标题分析这场贸易战时,第一个提到的就是中国手中的稀土牌。
说实话这张牌确实打得漂亮,不温不火却让对手坐立难安。
稀土这个在普通人眼中可能显得有些陌生的词,却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
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从军用雷达到卫星导航,几乎所有高科技产品都离不开它。
而中国掌控着全球90%以上的重稀土开采和精炼能力,这就像是在对手的咽喉上轻轻按了一下。
当中国宣布建立稀土出口许可机制时,整个产业链都屏住了呼吸。
这一举措虽然没有明确针对任何国家,但美国高科技企业们心里都清楚,一旦稀土供应链真的断裂,后果将不堪设想。
有趣的是即便在最新的联合声明中,中方也并未承诺取消这一管制,这无疑是为未来留下了重要筹码。
与此同时更令人惊讶的是中国经济展现出的韧性。
数据显示尽管对美出口下降了17.6%,但中国4月份的整体出口增长却达到了8.1%,足足是分析师预期的四倍。
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企业快速调整战略布局的能力,一些企业转向欧洲市场,一些深耕东南亚,还有不少企业开始专注国内市场。
义乌的变化最能说明问题,这个被称为“小商品之都”的城市,原本对美国市场依赖度很高。
但在贸易战期间,当地商家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不是坐等局势好转,而是主动求变,有的开发新产品,有的开拓新市场,有的转向内销。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关键的因素。
当《世界报》继续深入分析中国在贸易战中的制胜法宝时,一个令他们惊讶的现象格外引人注目。
在这场持久战中,中国展现出罕见的民族凝聚力。
这种凝聚力不是靠强制命令产生的,而是源于民众对国家立场的自发认同。
说起来很有意思,当初美方决策者可能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一点,他们或许认为,加征关税会让中国内部出现分歧,甚至期待着看到抱怨和动摇。
但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即便部分地区和行业确实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但几乎听不到怨言。
就拿义乌商家来说,这些平日里竞争激烈的商家竟然开始抱团取暖,互相分享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细节,义乌一位经营万圣节饰品的商户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中国人想问题和外国人不一样。我们存钱,我们可以靠存款活一年、两年甚至三年。外国人挣多少花多少。中国人能打赢任何持久战。”
这话虽然朴实,却道出了中国经济韧性的一个重要源泉,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能吃苦、能忍耐的韧劲。
中国外交部的表态一直很坚定,"奉陪到底"这三个字,道出了十四亿人的共同心声。
而在对美施压方面,中方的策略可以说是精准到位。
通过准确把握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中方认识到美国总统往往更容易受到选民短期意愿的影响。
果然随着贸易战持续,美国国内的不满情绪开始发酵。
洛杉矶港务局报告显示西海岸货运量暴跌35%,沃尔玛等零售巨头开始警告货架短缺风险。
最有意思的是年轻一代的反应,一位26岁的底特律内容创作者抱怨关税影响了她“方方面面”的生活成本,家居用品企业主不得不第一次申请贷款来应对关税冲击。
这些来自基层的压力,或是最终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回顾整个过程,不得不佩服中方的战略眼光,在美国,政客们习惯于用选票思维来决策,而选民们则更关心眼前的利益。
当货架上的商品价格上涨,当就业机会减少,当生活成本攀升,那些原本支持贸易战的选民自然会改变立场。
这种来自基层的压力,最终迫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返谈判桌。
这场贸易战的结局,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一个古老的智慧,真正的胜利往往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智慧。
看到这里不禁想起一句老话,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场贸易战的结局,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参考消息2025-05-05——美民众怒斥对华加税“蠢得令人震惊”
参考消息2025-04-13——关税战爆发后,中国商人:我们能赢!
直新闻2025-05-12 ·——中美最终加征多少关税?降了多少?我们做了道数学题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