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陆的足球场里,挪威球迷正扯着嗓子为球队欢呼,眼看自家球队就要圆近30年重返世界杯的梦了。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原本用来给挪威队加油的扩音器,被递到了一个戴头巾的男人手里。
下一秒,“自由,自由的巴勒斯坦”的喊声就盖过了欢呼声,全场先是静了半秒,接着议论声就炸了。
这场挪威对以色列的世界杯预选赛,从一开始就没按“纯体育”的剧本走,政治的影子从头到尾都没离开过。
一场“赢球也没抢过风头”的预选赛:横幅、嘘声和游行先占了C位
本来这场球对挪威队来说多关键啊,自1998年法国世界杯后,他们就没踏进过世界杯正赛的门,这次赢了就能再进一步。
赛前球迷们嘴上聊的都是“能不能赢”“终于要进世界杯了”,可真到比赛前五分钟,画风突然变了。
有挪威球迷直接展开了巴勒斯坦三色旗,旁边还拉着条“让孩子们活下去”的横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在声援加沙。
等以色列球员排着队进场,他们的国歌一响起,主场观众的嘘声、口哨声就没停过。
在体育赛场嘘对方国歌这事,确实有点争议,可现场球迷好像根本没顾上“体育礼仪”这茬。
更热闹的是赛前,大概1500人从奥斯陆郊外集合,一路游行到体育场,走了整整90分钟。
路上不少路人都支持他们,有人从公寓窗户探出头欢呼,还有开车的主动停下来让道,那阵仗倒比比赛预热还热闹。
为了应付这些情况,挪威这边的安保做得特别足。
据说这是自1994年冬奥会后,挪威搞的最大规模体育赛事安保,体育场上空设了禁飞区,周边道路全封了。
以色列那边也没含糊,带了60人的代表团,里头16个都是安保人员,即便这样,赛前还是有20多个抗议的人被警方带走了。
本来想这场球能安安稳稳比完,可后来发现,这些只是“开胃菜”,真正的争议还在后面。
足协捐钱引矛盾:一边是人道关怀,一边是“被针对”的不满
挪威足协早早就放话,要把这场比赛的收益捐给无国界医生,专门用于加沙的人道工作,球队的赞助商也跟着凑了30万欧元,换算成美元差不多35万。
这举动看着是想帮加沙的人,可以色列那边不乐意了,他们觉得挪威专门挑这场和以色列的比赛捐钱,分明是故意针对。
挪威足协主席克拉夫内斯更是成了以色列的“靶子”,她之前就说,以色列该被禁赛,就像2022年俄罗斯因为打乌克兰被禁赛那样。
还说以色列违反了国际足联的规矩,比如允许联赛球队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比赛,国际足联查了快两年都没结果。
后来克拉夫内斯解释,捐钱也是想让挪威人觉得,去现场支持球队不丢人,毕竟这场球政治味儿太浓,不少人都纠结要不要去。
以色列那边的反应也挺激烈,赛前开新闻发布会,随队记者围着克拉夫内斯问个不停,语气特别冲。
教练兰・本・西蒙更戏剧性,说着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个浅蓝色的小帽子戴上,用希伯来语给加沙的人质和士兵祈祷。
队长埃利・达萨更是满肚子委屈,说自己不像个球员,倒像个政客。
他之前还在比赛前拿过一只足球鞋,说那是2023年10月7号被哈马斯绑架的以色列小孩的。
最后以色列队5-0输了,守门员丹尼尔・佩雷茨无奈地说“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听着也挺不是滋味,这场球的影响还不止在奥斯陆。
去年11月在阿姆斯特丹,以色列的特拉维夫马卡比队踢比赛,球迷遭了反犹太主义的袭击,两边还互相喊不当口号,几十个人被抓了。
最近意大利那边也不太平,以色列队马上要在乌迪内踢预选赛,意大利足协主席和国家队教练家外面都有抗议的人,教练加图索还说,到时候场外的示威者可能比现场球迷还多。
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也出来说话了,他说现在停火了,大家该高兴,得支持这个进程,可他这话说得有点轻描淡写了。
抗议的人比如莱恩・哈提卜就觉得停火不够,虽说哈马斯放了人质,以色列也放了巴勒斯坦囚犯,军队也撤了点,但约旦河西岸还没自由,巴勒斯坦也没真正解放,得接着制裁以色列才行。
最后挪威队赢了,离世界杯又近了一步,可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那声“自由巴勒斯坦”。
足球这东西,本来是让全世界人一起开心的,可碰上这些国际大事,想中立太难了,如此看来,以后只要以色列队参赛,类似的争议怕是还会有。
只希望不管是哪方,都能记得球迷举的“让孩子们活下去”的横幅,球输了能再赢,可人的生命就一次,这比什么都重要。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