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最瘦“一线城市”
秘境“嘉绒胜地”
多彩“锅庄故乡”
……
马尔康,藏语意为“兴旺发达之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是阿坝州唯一的县级市,是阿坝州州府所在地,是阿坝州行政、文化、金融、信息中心。
4月28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马尔康专场。会上,马尔康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蒋刚以“抢抓‘强州府·建名城’机遇 谱写马尔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题,从“一张蓝图、两项优势、三保重点、‘四气’提升”四个方面具体介绍了马尔康市的发展经验。
到2030年全市经济规模跨越百亿台阶
“近年来,我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突出抓好‘六地六城’建设,在全州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中,展现新担当、做出新业绩。”发布会上,蒋刚介绍道。
什么是“六地六城”?蒋刚介绍,“六地”是指:建成州府示范引领高地、全国夏繁种业基地、西部清洁能源供给地、锂资源绿色开发示范地、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六城”是指:建设独具魅力高原名城、民族团结示范之城、生态文明和美之城、开放创新活力之城、共同富裕幸福之城、基层治理和谐之城。
同时,蒋刚表示,为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马尔康明确了一年、三年、五年“三步走”的目标路径,即:到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0亿元,人均GDP超过10万元,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城乡建设实现新突破;到202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0亿元,人均GDP超过13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到2030年,全市经济规模跨越百亿台阶,人均GDP超过16万元,“兴文旅、强工业、优农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在全省民族地区走在前列。
在城市建设方面,马尔康聚焦“拴心留人、招商引客”目标,坚持“人文化、旅游化、现代化、精细化、个性化”五化工作思路,以城市更新“带动”基础设施“补短”,推动城乡融合中不断“提档升级”,逐步提升马尔康“人气、商气、文气、名气”。
据悉,近年来,马尔康总计拆除旧城地块14.69万平方米,征收储备土地180亩,着力打通城镇堵点、攻克集镇难点、塑造有型看点。投入1.5亿元,启动7个乡镇路面黑化,完成松雪路、毛木路等“四好农村路”建设,串联起了老百姓的美好幸福生活,打开了产业升级、乡村旅游、生态保护的新大门。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马尔康入选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
清洁能源、锂矿资源共同发力
2024年4月26日,阿坝州印发了《美丽阿坝建设规划(2023—2035年)》,文件指出,包括马尔康市、小金县、金川县在内的西南清洁能源产业示范带将以清洁能源开发为主,共同推进美丽阿坝美美与共。
马尔康。图源视觉中国
在发布会现场,蒋刚透露,马尔康紧紧围绕“西部清洁能源供给地”目标,加快推进水、风、光1200万千瓦资源开发,预计到2030年,全市清洁能源总装机将突破850万千瓦。
锚定目标后,马尔康将怎么规划、具体怎样建设?“我们前瞻布局‘十五五’清洁能源开发规划,积极探索‘水风光储一体化’,着力构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体系。”马尔康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潘勇表示,马尔康将深度谋划310万千瓦光伏项目及总装机366万千瓦的2个水电项目、2个抽水蓄电项目;以攻坚之势推进双江口、巴拉、金川水电站、大藏光伏项目建设。同时,推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如储能设施建设、电力输送网络优化等,以提高清洁能源的稳定性和利用效率。开足马力建设双江口500千伏、松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多个主干电网工程,让马尔康的清洁电力通过“特高压高速路”直抵千万家。
此外,马尔康还锚定“锂资源绿色开发示范地”建设,推进资源原地加工、就地转化。据悉,截至2024年底,马尔康已探明氧化锂资源量突破百万吨,特别是党坝锂矿累计查明氧化锂再创新高,成为亚洲探明资源量最大的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
“目前,我市共设置锂矿探矿权4宗、采矿权3宗,正在实施省地勘基金项目3个,规划储备锂矿区块5个,预计潜在锂矿石资源量约一亿吨,氧化锂资源量超百万吨,这将为国家级能源资源基地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潘勇介绍,马尔康充分利用“飞地园区”优势,共同引入知名企业,推动锂电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现已启动国城锂业20万吨锂盐项目一期,加速构建“资源开采—锂盐加工—锂电制造”全产业链条,预计全面建成后产值将突破百亿元。
教育、医疗、就业齐头并进
设立500万教育基金,保障孩子学有所教;投资1.2亿元建设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让群众看病更方便;设立500万大病救治互助基金,搭建起坚实的医疗救助平台,让群众病有所医……在马尔康,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落实,一条条民生政策变为现实图景。
“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工作,既是民生关切,更是民心所向。”马尔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阿南介绍,马尔康组织网格员定期开展入户探访,为特殊困难老人量身定制了居家上门“关爱服务包”,为老年人每年免费提供3次健康管理、康复指导等精准服务,守护“一老”幸福晚年;同时,新建5家托育机构,提供240个托位,建成9所独立幼儿园和22个村级幼教点,让200多名农牧区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入园,共筑“一小”成长之路。
在教育方面,阿南表示,马尔康创新性实施“四集中”战略——高中向片区集聚、初中向县城靠拢、小学向中心镇布局、学前教育就近覆盖,调整撤并23所办学效益偏低的乡村教学点;打造智慧高效的数字教育体系,让高原课堂与城市名校实现“云端对话”;精准帮扶偏远地区和困难家庭学生,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安心求学、健康成长。
在就业方面,蒋刚介绍,马尔康依托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带来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深化地企合作,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发挥特色农业优势,建设天府夏繁现代种业园、松岗农畜(牧)林产品加工物流园等,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值得一提的是,五一”假期将至,在发布会现场,马尔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泽仁机还向广大网友热忱推介了马尔康“3+3”文旅新场景——
“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一是文化探秘主题游,串起卓克基官寨、柯盘天街、甲扎尔甲壁画、莫斯都岩画等文物古迹。二是自然疗愈主题游,有昌烈山徒步、梭磨河畔夜游、大藏寺冥想、婆陵甲萨观星等选择。三是红色记忆主题游,在红军长征纪念馆、卓克基会址、胡底纪念广场重温峥嵘岁月。
梭磨河峡谷。图源视觉中国
“三个沉浸式体验项目”:一是嘉绒藏寨生活营,住碉楼、泡藏浴、品藏餐;二是非遗工坊慢生活,搓藏香、捏擦擦、画唐卡;三是四季节庆嗨不停,春有嘉绒农耕祈福会,夏有锅庄文化旅游季,秋有阿来诗歌节,冬有藏戏村村演。
来源 | 四川发布客户端
记者 | 李长浩
摄像 | 曹健豪
编辑 | 蔡宇馨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