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银杏叶
编辑 | 银杏叶
十年前的燕郊,可以说是全国楼盘当中最耀眼的那一颗星,“三十公里到国贸”成为了当地楼盘最硬的一句广告语。

有很多北漂人都把燕郊当做安家的第一首选,不仅距离首都很近,而且房价相对便宜,那个时候能买到燕郊的一套房可比中彩票还开心。
而作为很多北漂人曾经理想的“睡城”,现在却被人称作“丧尸城”,房价一路下跌了50%,可还是卖不出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曾经炙手可热的“第一睡城”到底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模样?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新华社】【新浪财经】【京报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其实在2009年左右,燕郊的房价还只是几千块一平,最贵的楼盘也没有超过五千,房价和其他城市基本没有什么差别。

但到了2014年,当地的房价一下就突破了万元的大关,在三年后甚至涨到了3.5万元每平米。
即便是面对着这么高的房价,很多人还是一股脑扑上去,当地的人口数量也从原来的十几万迅速涨到一百多万。

仅仅7年的时间,燕郊的人口数量还有房价都上了不止一个台阶,而且之后的几年,在燕郊安家的人数也在不断地上升。
当地的房价也一直维持在3万元一平,巅峰时期直逼4万元,高房价最先吸引来的就是一些“炒房客”。

有的人还预测,当地的房价在未来十年之内,很有可能突破十万大关,当时的“炒房客”都沉浸在自己的“美梦”里。
但老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当地政府出台的一份新政策,把他们的幻想打了个粉碎。

2017年可以说是房地产行业的“变动年”,燕郊的高房价早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所以在政策出台以后,第一个要改变的就是这个地方。
当时有一句话叫“房子是买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着赚钱的”,就是因为这一句话,当地的政府对燕郊打了一套组合拳。

燕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为这句话,很多曾经“大热门”的楼盘瞬间变得冷冷清清。
买房的门槛也大大地增加,外地户口买房也受到了限制,首付的比例也在增加,很多原来想在这个地方买房的人也都打起了退堂鼓。

不仅如此,原来的高房价一路下行,截止到去年的6月,原本3万多一平的房价降到了1.5万一平。
因为政策的调整,很多的“炒房客”也陷入了投资危机,他们不仅要面对着房价缩水的现实,还要面临着数十万的外债。

当时的很多“炒房客”把房价一降再降,倒贴钱都没有人买,身上背的债甚至都比当时买房时的钱还多。
让人搞不明白的是,燕郊不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城市吗,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吸引这么多人?
把燕郊称为“睡城”的原因,其实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原因。

它本来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郊区小镇,但随着越来越多“北漂人”的出现,让它迅速地崭露头角。
很多人都知道,北京的房价可以说是“居高不下”,这个数字让很多人都望而却步,而距离北京仅仅三十公里的燕郊,成为了最好的安家地。

只需要跨过一条河,就能享受到首都的便利生活,但房价却比首都低了很多,所有的有利因素加在一起,就让燕郊的名声越来越响。
在这个地方,因为很多人的日常生活都是白天在北京上班,晚上再回到燕郊的家里睡觉,一天大部分醒着的时间都在外面。

就是因为这样才被称为“睡城”,很多人白天是写字楼里的白领,晚上就变成了燕郊小镇的普通居民。
这样的生活节奏也成为了很多人的日常,就有越来越多的北漂人都选择在燕郊这个地方买房安家。

但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哪里就有赚钱的机会。随着燕郊的人越来越多,当地的房价也跟着一路上升。
2010年因为首都出台的限购政策,让燕郊的房价又一次上升,当地的房地产商也看准了这个时机。

几乎每个楼盘都大力宣传“半小时通勤”、“半小时到国贸”,这就导致很多有买房打算的人把目光放到了这。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这个小镇的房价就突破了万元大关,甚至还出现了“开售就光盘”的盛况,仅仅两年的时间,当地房价就暴涨了两倍。

这还没完,到了2016年,通州被定为首都的副中心,这个小镇被很多人看做承接首都资源的好地方。
当时各种利好的政策传来,让很多人都对燕郊很有信心,当时还疯传“地铁规划”,这个传言更是给燕郊的房价添了一把火。

众所周知,一旦地铁开始正式通车,那附近的房价就必定会跟着上涨,很多人也是看准了这一点,甚至借钱也要买房,就怕自己被落下。
“炒房客”也不例外,他们带着无数比巨大的资金涌入燕郊的各种楼盘里,不管有什么风险,都要在这买上几套房。

本来是便利北漂人生活的住房,到了他们眼里就变成了赚钱的工具,到了2017年,当地的房价甚至已经达到了将近4万元一平。
那个时候买房就像是在买彩票一样,甚至比中了大奖都激动。

一套小面积的房子,动不动就要几百万,但即使是这么高的房价,依旧是“一房难求”。
但这样的盛况并没有持续多久,曾经几万一平的房价,现在下跌到几千一平甚至都没人买。

曾经这么辉煌的“第一睡城”,到底是因为什么变成现在的“丧尸城”的?
有一位网友曾经吐槽说:刚住在燕郊的时候确实每天半个小时通勤,但是慢慢的就变成了三个小时通勤时间,天不亮就得出发。

其实这位网友提到的这个情况,不只是发生在他自己身上,有很多往返两地的“北漂人”都有相同的经历。
凌晨四点的高架上,就已经开始了大堵车,有的人坐在车里啃包子,有的人抱着电脑改方案,每个人都忙着做不同的事。

但他们的终点却是相同的,都是首都的各大写字楼。他们本想着,拥有燕郊的一套房就能拥有首都的生活,但现在美梦却成为了泡沫。
因为相关政策的出台,导致买房的难度增加,很多的楼盘都闲置在那,很多的开放商为了赚回本钱只能降价。

有的人看到降价了,就开始等着更低的房价,就是因为这样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里。
很多“炒房客”看了这个情况也纷纷退出了燕郊的房地产市场,他们的离开也为房价下跌助了一把力。

很多人在燕郊买房的本意是想在首都找一份工作,但最后却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燕郊的人又太多,市场上的工作根本不够分。
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个发展不那么好的小镇,能提供的岗位也是在有限,给出的薪资也不是很理想。

当地的各个产业发展得也相对落后,最重要的是,配套设施始终跟不上,好像一直停留在图纸上没有实际实施。
相反,周边的天津等城市,不仅资源跟得上,而且交通也很便利,房价也比首都低,就是因为这些吸引了很多的年轻人。

这就导致燕郊的人口流失很严重,而且现在的年轻人想得很明白,与其把辛苦赚的钱都去还房贷,还不如租个房子。
而且这种情况也不仅仅发生在燕郊,新浪财经10月21日发布的文章还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有相同的想法。

所有的因素累加到一起,就导致曾经的“大热门”变得无人问津,有的房主甚至还打出“只用还房贷、免费送房”的广告。
但最后还是没能改变残酷的现实,曾经灯火通明的单元楼,现在也变得“星星点点”。
其实不管选择在哪里买房安家,在交钱之前都要深思熟虑,考虑好各个方面以后再做最终的决定。

毕竟买了房子也不是为了短暂的住一段时间,而是一家人未来几十年生活的地方,一定要擦亮眼睛。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台湾美女替爷爷回大陆寻根,谁料找到老家时,却发现爷爷已成独苗
本文信息来源于:【新华社】【新浪财经】【京报网】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