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王曼昱,现在不少球迷都会说“这姑娘打球太狠了”,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 176 厘米的“乒乓悍将”,小时候是靠姨妈“偶然发现”才走上打球路的。

从齐齐哈尔的少儿赛场,到如今能击败孙颖莎拿大满贯,她走的每一步,都藏着别人没看到的苦和韧。
现在拿到大满贯后,才有人发现,当年吴敬平教练评价王曼昱,说的没有错。
王曼昱跟乒乓球的缘分,纯属“意外”。

1999 年她出生在齐齐哈尔,家里条件普通,爸爸摆小吃摊维持生计,妈妈在家照顾她,日子过得紧巴巴。
5 岁那年,姨妈回老家探亲,看着曼昱跑跳时格外灵活,又发现她对小球特别感兴趣,就跟她爸妈说“这孩子有运动天赋,不如试试学乒乓球”。
谁也没想到,这一试就试出了门道。曼昱学球不到一年,就去参加齐齐哈尔市少儿乒乓球比赛,居然拿了第七名,要知道当时跟她同台的,好多都是练了三四年的老学员。
9 岁那年,她又拿下黑龙江省少儿赛冠军,顺利进了省体校。
体校的训练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练体能,晚上还要加练技术,曼昱从来没喊过累,有时候球鞋磨破了,她就换双袜子接着练,怕爸妈担心,还特意把破球鞋藏起来。

2012 年是她的第一个小高光,13 岁的她一路拼进亚洲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决赛,最后拿了亚军。站在领奖台上时,她攥着奖牌想“以后要站在更大的舞台上”。
可成长哪有一帆风顺?
2014 年她第一次冲击国家二队,因为紧张发挥失常,没选上。那天她躲在训练馆的角落里哭,教练劝她“不行就回家吧”,她却擦干眼泪说“我再练一年,明年再来”。
第二年她果然圆梦,进了国家二队,可到了 2016 年冲击一队时,又遇到了难题,队里高手太多,她的正手技术总被压制。

那段时间她每天加练两小时正手,连吃饭都在琢磨动作,最后在升降级比赛里,她以全胜战绩挺进一队,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真正让她打出特色的,是“反手体系”的打磨。她身高 176 厘米,在女乒里算少见的高个子,原本反手是她的短板,因为个子高转身慢,容易被对手盯上打。
2018 年,吴敬平教练跟她说“你的身高是优势,能覆盖更大范围,不如把反手练强,从防守变进攻”。
从那以后,她每天比别人多练 3 小时反手,别人练 100 个球,她就练 200 个,有时候练到手腕发酸,贴块膏药接着来。
慢慢的,她的反手能突然变线,把对手的进攻变成自己的杀招,球迷都叫她“反手女王”。

她的高光时刻不止最近的大满贯。2021 年她拿过世乒赛女单冠军,2023 年又在 WTT 世界杯里夺冠,可最让她难忘的,是 2020 年东京奥运会,作为 P 卡选手,她临时替补上场,还帮团队拿了女团冠军。
那天她给爸妈打电话,爸爸在电话里哭着说“我闺女出息了”,她才知道,爸爸为了看她比赛,特意关了小吃摊,守在电视前等了一整天。
10 月 5 日 WTT 中国大满贯女单决赛,王曼昱和孙颖莎的对决,看得不少球迷手心冒汗。

要知道以前俩人交手,曼昱总是“负多胜少”,孙颖莎的快攻打法,好几次都把她逼到绝境。可这次不一样,曼昱一上来就敢打敢拼,尤其是反手,好几次孙颖莎想变线,都被她提前预判,硬生生把球挡回去。
最后 4-2 赢了比赛,捧起冠军奖杯时,她笑着挥了挥球拍,眼里全是自信。
早在2018年,知名乒乓球教练吴敬平就曾经指出王曼昱天赋极佳,只要配以合适的训练,那么假以时日必定不同凡响。
那时候还有人不信,觉得她身高高,移动慢,很难打赢孙颖莎这样的快攻型选手,可曼昱用行动打了脸。

赢了孙颖莎之后,她又被中国乒协提名“女子单打第一名”,这个称号不是随便给的,得靠一场场赢出来。
以前孙颖莎、陈梦都拿过,现在曼昱也能站到这个位置,足以说明她的实力已经稳居国内一流。
有人说“她这是要开启自己的时代了”,其实这话吴敬平早有预判,只是那时候曼昱还在默默打磨技术,没被太多人关注。
现在的曼昱,虽然名气不如孙颖莎、陈梦,但她一点不着急。就像她自己说的“打球不是为了出名,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练的每一个球”。
从当年那个躲在训练馆哭的小姑娘,到现在能击败孙颖莎的大满贯得主,曼昱用了 18 年。

吴敬平当年的夸赞,不是一句空话,是她每天加练的反手,是她磨破的球鞋,是她不认输的每一场比赛。
接下来的全运会,大家都等着看她再拿冠军,而她也用实力证明,自己配得上所有的期待。
参考资料:
王曼昱战胜孙颖莎,夺得冠军!
2025-10-05 18:30·澎湃新闻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