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春期孩子“认输”,是父母最深的智慧

那天晚饭后,女儿将书包重重摔在沙发上,还没等我开口询问昨天的考试成绩,便抢先喊道:“别问了!考砸了又怎么样?你只会说‘早就让你少玩手机,非不听’,反正我说什么你都不信!”我抓紧在手里的成绩单,那句“我只是想帮你分析问题”刚到嘴边,就被孩子“砰”的一声关门声堵了回去。

这不是我们家第一次爆发这样的冲突。自从孩子进入初二,曾经那个会和妈妈分享校园趣事的孩子,变成了浑身带刺的“小刺猬”。她开始拒绝穿妈妈买的衣服,坚持要留盖住眼睛的刘海,甚至在爸爸批评她熬夜看小说时,直接反驳:“我的时间我自己安排,你们管得太宽了!”

起初,我们选择“硬碰硬”。我会翻遍她的房间,没收漫画书,爸爸则会拔掉网线逼她学习,可这样的“权威压制”只换来更激烈的对抗——女儿开始故意不交作业,偷偷把手机藏在枕头下,亲子间的对话只剩下争吵和沉默。家里的气氛一度很压抑,甚至弟弟在家也不敢说话了。

后来,在和女儿班主任的沟通下,我逐渐找到了方法,不再和女儿硬碰硬,试着站在女儿的角度看问题,倾听她的心声。

那次,女儿因为和同学闹矛盾情绪崩溃,躲在房间里哭了很久,我没有像往常一样指责她“太脆弱”,而是轻轻敲开房门,递给她一块平时喜欢吃的糖说:“妈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如果愿意说,我听你讲。”

那天晚上,女儿第一次主动和我聊了很久。她说自己其实很怕考不好,怕我们失望,也知道熬夜看小说不对,但看着身边同学都有自己的“小秘密”,他也想证明自己能做主。我没有打断她,更没有趁机说教,只是在她说完后轻声说:“以前是妈妈太着急了,总想着替你安排好一切,却忘了问你真正想要什么。以后你的学习计划,我们可以一起商量,妈妈相信你能把握好分寸。”

从那以后,家里的氛围渐渐变了。当女儿提出想买一双价格不菲的运动鞋时,爸爸没有立刻拒绝,而是和他约定“用一个月的家务劳动抵消一半费用”;当她周末想和朋友去看电影时,我不再念叨“耽误学习”,而是帮她买好电影票,并叮嘱她注意安全。那些曾经剑拔弩张的时刻,变成了彼此退让的理解——我放下了“必须赢”的执念,孩子反而学会了体谅。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懂得,每个青春期孩子的“叛逆”,都是一场渴望被看见的“自我突围”。他们像正在破茧的蝴蝶,用尖锐的姿态对抗外界的束缚,只是想证明“我已经长大了”。就像女儿后来偷偷告诉我的:“我不是故意想和你们作对,只是希望你们能说一句‘你做得很好’。”

教育从来不是父母与孩子的“战场”,不需要分个输赢对错。当父母愿意放下“权威”的架子,在适当的时候“认输”,用倾听代替指责,用理解化解矛盾,孩子才能在被尊重的安全感里,慢慢长出面对世界的勇气。就像园丁不会强迫花苞提前绽放,真正智慧的父母,懂得给青春期的孩子一点“赢”的空间——让他们在家庭的包容里学会成长,才能在未来的广阔天地里,稳稳地赢得属于自己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育儿   青春期   父母   智慧   孩子   女儿   妈妈   硬碰硬   爸爸   漫画书   园丁   长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