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周策略】产业趋势叠加资金面持续改善,配置价值或值得关注

港股大势研判观点

本周在中方出台稀土管制后,特朗普宣布对华加征100%关税。在中美关税摩擦再度升级的冲击下,短期市场情绪或受到扰动,从而引发降仓式的获利了结,本周港股市场整体出现明显回调。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10月13日—10月17日)

从估值角度来看,截至2025年10月17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分别为11.61倍、22.13倍。

(数据来源:Wind,截至时间10月17日)

产业趋势叠加资金面持续改善,港股配置价值或值得关注。8月下旬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在AI领域的积极信号不断释放,市场情绪明显回暖,带动港股企稳反弹。展望四季度,多重利好有望继续支撑港股表现:一方面,AI主题持续升温,显示出港股在资产结构上的优势;另一方面,美联储预期可能继续降息,或将吸引外资加速回流港股,叠加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资金面有望持续改善。

(内容来源:国泰海通证券)

港股行业结构性展望

(一)科技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上,我国自研的90GHz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高端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实现关键突破,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封锁。此外,10月16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加快算力中心间高性能网络部署,国产AI算力生态持续演进。

从估值盈利匹配度来看,港股科技当前具备估值修复空间。互联网企业依托软件服务、平台经济的技术积累及商业模式创新,叠加数字货币应用多元化,盈利增长预期强劲;另一方面,港股科技板块估值在全球市场中仍具吸引力,与美国科技巨头的估值差为代表性企业提供修复动能。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17日,恒生科技、纳斯达克指数最新市盈率分别为22.13倍、42.87倍。随着 AI 驱动的科技周期进入产业变革提速期,叠加香港特区政府着力打造数字资产全球创新中心,港股科技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二)新消费

内需政策持续支撑,新消费景气度或上升。高层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李强强调,要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要多措并举营造一流产业生态,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

港股新消费板块正形成弥补A股空白的新型消费格局,投资价值或值得关注。结构层面,对比港A两地代表性消费指数的成份构成,A股消费仍以白酒、白电、养殖等传统必需消费为主体,港股“新消费”以服务消费与情绪消费为核心支柱,港股通消费指数涵盖的细分领域更为均衡,非必需消费权重占比达到68.6%。港股消费板块更精准地呼应了Z世代对个性化、体验式消费持续上升的需求潮流,精准把握消费升级的“时代脉搏”。

(三)医药

政策红利与创新药出海推动估值修复,叠加国内药企研发创新能力提升,港股稀缺创新药有望持续获益。近期国家医保局发布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并在以往“入围复活”基础上,增加了“未入围复活”的机会,并提出优化价差控制“锚点”。2025年9月国家医保局出台的靶向药报销新政,10月起已在全国陆续落地。

展望后市,随着监管环境趋于宽松、企业业绩预期向好,港股创新药板块的配置价值值得关注。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17日,港股创新药指数的最新市盈率为33.57倍,处于近5年16.91%分位。目前其估值相较于其他成长性行业仍处于合理水平。自2018年“4+7”集采后,国内企业开启从仿制药向创新药的转型,历经7年发展已逐步进入成果兑现阶段,叠加下半年ESMO会议召开,及会议前后的数据披露和BD活动,当前板块的景气度有望延续。

(四)大金融

券商领域,业绩政策双向提振,估值有望进一步修复。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17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12152.49亿港元,续创年度净流入额历史新高。在南向资金大幅流入的带动下,港股市场表现亮眼。此外,市场端交投持续活跃,券商经纪、自营等核心业务收入提升,且金融创新业务将拓宽券商营收,券商行业有望稳中向好。

保险领域方面,“报行合一”政策将持续推动行业向优质方向发展。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支持开展个人账户式长期医疗保险业务,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叠加此前银保、个险渠道的“报行合一”,旨通过规范渠道费用引导行业“反内卷”, 有望进一步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五)红利

国内降息周期下的低利率环境、经济弱复苏的背景均利好红利策略,港股红利资产股息率具备一定的优势,吸引中长期资金加速流入港股市场。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关税不确定性仍存;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升温,鲍威尔讲话强化宽松导向,市场认为10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近100%。低利率环境叠加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港股红利资产或成避险港。

港股红利资产在股息率与估值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17日,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最新市盈率为8.74倍,最新股息率为6.06%。新“国九条”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强化主流资金对红利策略的偏好,尽管美国关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干扰基本面修复,但扣除红利税后,港股红利板块股息率仍高于A股。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资料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和获奖情况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作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以上信息不构成个股推荐,股票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财经   资金面   趋势   策略   价值   产业   红利   基金   市场   股息   板块   科技   数据   市盈率   指数   资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