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越大,越要在意体重?医生:65岁后,体重在这3个范围更好

公园的长椅上,每到清晨,你总能看到这样温馨一幕,65岁的李阿姨刚刚散完步,拎着半斤菜慢悠悠走回家。

邻居王大爷迎上来,笑着打趣:“阿李,你最近是不是又瘦了点?”李阿姨乐呵呵地说:“减点肉,膝盖不疼,走得也快,不是挺好吗!”

可就在一旁的赵叔却插话:“别太瘦了,老伴就是瘦得脱相,反倒身子骨弱了不少。”一来一回,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谁也说不清个中道理。

年过65岁,到底体重该“轻”一点,还是“重”一点?太轻了,怕体质差,一场小病扛不住;太重了,担心“三高”“关节痛”一起来。体重与长寿,真的有关联吗?医生的建议竟然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到底65岁以后,什么样的体重最能减少疾病风险?或许,你一直都理解错了。

老人常叹“瘦点没大事”“年纪大了,胖点有底子”,可医学的结果却令人深思。

一项涵盖2.3万名中国中老年人的十年随访研究提示,在65岁以后,体重进入“黄金范围”,比盲目变瘦或一味增胖更有益健康。尤其是第2个区间,很多人容易忽略,但收益却很大。

体重不是越轻越长寿,也不是越重越抗病。专家提醒,65岁以后体重管理,恰到好处才好。很多朋友关心:什么是“恰到好处”?你有没有踩到隐形的健康陷阱?别急,我们下面详细说说。

老年人要不要在意体重?权威研究给答案

为什么65岁以后,“体重”变得如此重要?其实,人体进入老年后,肌肉流失、基础代谢下降已是不可避免,加上饮食习惯、慢病困扰、运动减少,体重变化映射的不只是胖瘦,更关乎内脏健康、免疫力和寿命。

中国营养学会2022年修订的体重管理指南明确指出:

65岁及以上老年人,BMI(体重指数)理想范围建议为24-27.9之间。低于22易致抵抗力下降,感染、骨折和认知障碍风险上升;高于28,则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病几率激增。

一项发表于《柳叶刀·健康长寿》的大规模回顾发现:BMI在24~27之间的老年人,死亡风险最低,患慢性病风险约比偏瘦和肥胖组低17.8%。

北京协和医院的流调数据也显示,BMI低于20或高于28的老年人,五年内的跌倒骨折、心衰、糖尿病等事件率提升了12.7%-19.5%。

但这些指导值应该如何落到实际?老年人的饮食吸收下降,随年龄增长还易出现“肌少症”(肌肉流失症)。这意味着:看上去不胖却缺乏肌肉,瘦弱的身体反而更难抵御疾病和意外。所以,过瘦并不是健康的标志。

体重保持在这3个范围,对65岁以上的人最有利

医生在门诊常遇到两类“误区”:一类过度追求瘦,节食甚至削减主食;另一类则大肆进补,结果腰围暴涨、膝关节痛、血糖飙升。其实,65岁以后体重管控有“黄金三范围”。

BMI 22~23,适合体质较弱、基础疾病多的老人。

这个区间侧重于维持基础生命力,避免因“太瘦”导致的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典型例如身高1.60米,体重约56~59kg。

BMI 24~25.9,被公认是“健康长寿型”。

在该区间,肌肉量和脂肪比例较合理,既能防止因消瘦诱发骨质疏松、贫血等风险,又不过度增加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概率。北京市老年健康队列数据显示,这一体重段老人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13.6%,综合慢病风险最接近性生活质量最佳组。

BMI 26~27.9,适合体质壮实、日常活动量大者。

别小看这一小段增重,对于平时锻炼较多、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人,稍微“壮实”一些反而有助于提高储备能量、应对意外伤病。但需警惕腹型肥胖,定期查血压、血糖、血脂不可少。

值得一提,65岁以上的体重,不是单纯越瘦越好,也不是越胖越有安全感。胖到腹部、腰围明显增粗,反而伤害心脑血管、关节和肝脏。瘦到皮包骨、肌肉量损失,摔一跤、感染、肺炎都可能“致命”。

医生建议,这样管住体重,活得更健康

那么,65岁以后,具体该怎么做,才能把体重控制在“最佳范围”?

饮食适度,粗细搭配。每日主食、优质蛋白(鱼、蛋、豆制品)、蔬果科学搭配。油脂不过量,多用橄榄油、菜籽油替代动物油。避免暴饮暴食、长时间饥饿。

注重“补肌不增脂”。老人尤其要注意蛋白质摄入,每天大约1-1.2克/公斤体重(约60kg老人每日60~72克蛋白),有助于抵抗肌肉丢失。

每周进行低冲击运动。例如快步走、慢跑、游泳、体操,或者每天15-30分钟的简单力量训练(如抬腿、深蹲、坐立交替),能有效提升“好体重”里的肌肉占比。

定期三项体检:体重、腰围、血脂血糖。腰围不超标(男<90cm,女<85cm),BMI稳在24~27.9即可。万不可盲目减肥或放纵饮食,控制在这几档区间。

独居老人或慢病患者建议定期与专业营养师、医生沟通。避免因口腔、吞咽功能减退导致“假瘦”(其实是肌肉流失)。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老年人慢性病与营养干预执行标准》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体重管理共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养生   体重   年纪   医生   肌肉   老年人   老人   风险   慢性病   腰围   健康   长寿   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