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件事:父母一旦对子女做过,定会招来一生的“怨”与“恨”

文 | 十八言

原创 · 抄袭必究(本文是风停夜泊原创手稿,如有搬运、洗稿、未经授权转载者,一律会追究法律侵权责任)

曾经几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为什么憎恨父母的人越来越多”了的内容,引起很多共鸣,也被抄袭得稀里哗啦。

其实,这是好现象!证明,这样的话题,需要被正视和反思!

时隔几年,没想到老内容的推送,在最近一段时间,再一次引来了太多“困惑”者们的咨询发问:

1:老师,我该如何与原生态家庭和解?

2:老师,我觉得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我很爱我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3:老师,我不知道如何与父母沟通/老师,我不知道如何和我的子女沟通!

4:老师,是不是父母真正理解子女的人太少了?

5:老师,是不是子女都在成年后不再需要父母了?

其实,在收到这些咨询的时候,我的眼睛是在“出汗”状态的。

因为,我感觉满打满算吃30年饱饭的人们,在这个可以享受生活的太平盛世里,却再也感受不到真正“家”的温暖概念到底是什么了!

是悲哀,更是一种让人细思恐极的“退步”:

悲哀的是,每个身为父母者都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养育一个近乎完美的孩子,最终却发现最不完美的是自己。

每一个作为父母的人都在用自以为可以替孩子填坑的方式,给孩子一个正向的教化,却发现挖坑的人最终真的是自己。

只是,现实生活之中,真正能自省看到孩子实际内在需要的父母不多,或者说面对孩子太在乎为人父母者尊严的人太多了。

这篇,不是批判父母,是希望通过这篇文字给身为父母者一些中肯的建议!

如果,你想尽可能做一个将来不被怨恨的父母、不自我悔过的父母,希望你能耐心看完它,并对照下述内容,把正在做的事适当收一收或换一种方式。

4件事:父母一旦对子女做过,定会招来一生的“怨”与“恨”!

第1件:无视孩子的情绪,只懂对孩子进行“听话”式管控

很多身为父母的人,都是对开始有独立思维的孩子,产生极大的控制欲。

当孩子用情绪表达自己内在需要的时候,父母根本没有耐心去听孩子到底要什么、为什么要这个东西。

尤其是5周岁以前的孩子,他们个偏重于本我快乐原则,父母的强制施压会让孩子因为恐惧而变得“老实”。

但此时的他们早已有了强大的记忆系统,他们随着青春期和成年初期的到来,每每回想起被胁迫妥协的恐惧,都会心有余悸。

那么,父母就完全顺从吗?自然不是!

而是用孩子阶段的思维转化成孩子能接受的语言,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情绪,并明确孩子的需要,然后用条件交换的协商方式,逐渐让孩子拎清家庭红线和规则。

甚至,当孩子情绪爆棚无法沟通时,可以用注意力分散法来“解决”掉孩子的情绪,而不是“解决”孩子。

第2件事:过于敷衍的赞美、虚假真诚的看见

其实,孩子远比父母想象的更能感受到谁对自己的用心程度。

当孩子做成了一件事,或取得了某项进步或成就感十足的成绩时,想想看,你是如下哪一类型的父母:

1:用打压激励法,意图让孩子更加努力。

2:用最为平常的语言说,是的,你很棒,你是最棒的。

3:用最婉转的认可,让孩子享受用心做某事的过程,而非单一地关注结果。

相信有很多父母,都是第1种和第2种,而最让孩子感谢的是第3种父母。

第1种父母,会让孩子价值感匮乏,逐渐变得自卑又敏感。第2种父母则会让孩子逐渐变成讨好型人格,因为一直被父母敷衍,非常想让在乎的人真正看见自己。

第3件事:过度控制,过度为孩子掌舵

诚然,每一个身为父母的人,都想要为孩子遮挡所有的风雨,但你一定要明白:

有些路,终究需要孩子自己走一遍才会懂。

父母总想着替孩子提前填坑、铺路,孩子却需要挖开每一个坑自己看个究竟后,才知道给自己铺路。

如果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大旗处处对孩子过度控制、过度为孩子的人生掌舵,那孩子将来不是巨婴就是不懂承担。

在这种情况下,十有八九会没办法在任何一种关系里健康存在,最后会逐渐丧失自我价值认同感,无法面对任何一种平常的挫折。

随之而来的,便是对父母掌控的憎恨与埋怨。

第4件事:习惯性地对孩子打压贬损

有些父母就是这样,明明自己很平庸,却严格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成长成自己认为优秀的模样。

结果,严格要求的初心方向没错,方式却烂到了家。

因为,这类父母从来不记得孩子还仅仅是个孩子、需要通过每一个习得阶段最终成为真正独立的优秀个体。

所以,孩子做得好时是理所应该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孩子有点做得不够,立刻会招来贬损打压甚至无端地对孩子进行苛责……

这类父母,最终会培养出一个极端的孩子,甚至会对亲密关系实施控制方式来满足自己曾经不被认可与欣赏的需要。

记住,你是孩子的父母!

同时,你也是孩子最该有耐心的老师!

世上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当你认为你的孩子令你很失望的时候,你最该做的不是对孩子苛责,你该先反思自己:

我的孩子,能适合怎样的教化方式,才确保他长不歪。

负面情绪人人都有,当你愿意把负面情绪抛开,你就可以不被它束缚。最终,还是看你是否愿意那么做!

作者简介:

专业咨询师持证人,优质情感领域作者,曾为诸多咨询者提供了有价值意义的解惑帮助。对于婚姻、感情、人际关系等,有着丰富的经验,如您有相关感情上的困惑,欢迎向我发起咨询。

—End—

话题讨论:你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吗?欢迎留言互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育儿   子女   父母   孩子   老师   情绪   方式   掌舵   内容   负面   困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