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涨回来了,遥遥领先还得继续努力

NVIDIA股价前天已经创了新高,作为ai时代的卖水人,英伟达无疑是这两年美股最靓的仔,黄仁勋做梦都没想到在最炙手火热的时候,竟会被一家在A股割韭菜的量化公司打掉了近两万亿美元市值,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人以为ai算力的巨大需求可能是一场骗局,资本市场同样惊出一身冷汗。

该回来的还是都回来了,时隔半年不到,英伟达已收复失地,再次证明显卡和算力仍是大模型训练最核心的驱动力,人类生活工作学习方式即将被ai完全改变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用电脑上的工作几乎全部可以被替代,连开车水平也被特斯拉fsd秒杀,如果说大模型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现在可能还没到五公里计时点。


但你有多久没听到deepseek了,还有杭州六小龙,2025春节如神话一般出圈,一度象征着中国人第一次引领某项全球最前沿的科技,甚至被抬到了国运级的高度,最激动的可能是那些骗流量的自媒体,还有卖书的和卖课的,“绕过CUDA击碎NVIDIA护城河”“中文是天选ai语言”诸如此类的言论相当有市场,也有流量,一场捧杀deepseek的全民狂欢。


相比当初惊艳世界,如今的deepseek反而归于平庸,相比其他主流国产大模型已无优势而言,被吐槽最多是幻觉率居高不下,经常一本正经得胡说八道,很多回答驴头不对马嘴, 受算力所限经常会卡顿,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凡是涉及有争议的敏感话题,deepseek一律选择回避或者跟你打太极,明显是被设置了强大的价值观过滤机制,应该为了规避某些风险而有意为之,这样的ai口碑崩塌、使用率暴跌也无可厚非。


deepseek的迅速陨落,一个重要原因是爆火之后被投喂了大量垃圾数据,开源的好处是让全球用户共建生态快速进步,弊端也很明显,缺乏严格筛选机制的情况下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在垃圾堆里扒出来的内容质量自然乏善可陈,加上其他大模型开始针对很难再蒸馏,ai事实上并不具备识别信息数据真实性的能力,它本质上是一台猜测工具,在扒到的数据里做最优的排列组合,数据好坏直接决定了输出内容的质量。


ChatGPT这类大模型训练的数据其实是被标注过的,除了算法和算力,数据对ai同样重要,最近业界有一件大事,META的Zuckerberg不满意自家大模型Llama的能力,豪掷150亿美元收购了华裔天才Alexandr Wang创立的Scale AI公司,加上他这个人,这家公司就是帮chatgpt、grok、claude、gemimi等主流大模型做数据标记的,说有多高科技吧好像也就那么回事,这活主要靠人肉的没想到吧,大部分外包给印度人因为阿三工资低,既然Zuckerberg肯下血本去干这事,至少说明数据非常非常重要,干这活也没那容易。

靠优化算法花500多万美元训练出的大模型可以媲美烧了上百亿美金的chatgpt,本就不可能真实存在,这是一个蒸馏模型,幻方手上应该是有卡的,买不到H100跟Singapore买二手的总行吧,但是千万不能说也不要问,问就是一堆破卡上训练的,据说后来ai教母李飞飞花了50美元复刻了一个很NB的大模型,真是越来越魔幻了。


毫无疑问,梁文锋和他的团队在大模型方面取得的成果依然相当出色,短暂的高光在ai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deepseek确实有一些突破性的创新,也启发了其他大模型在推理效率上的进步,蒸馏并非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是一项禁用的技术并不违法,Sam Altman知道chatgpt的数据被蒸馏了也无可奈何只能打打嘴炮,deepseek怎么可能不清楚所有问题,我猜是all in在下一代R2大模型,说不定会再次惊艳世界。 高科技领域的弯道超车并非不可能,前提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今的网络环境太过浮躁,不管卖什么张口闭口都是遥遥领先,靠忽悠卖几辆工业垃圾也遥遥领先,仿佛我们真的全方位领先了令广大网友激动得很,必须清醒认识这些低智言论,不可妄自菲薄,更切莫狂妄无知,还是有很多人很多企业在埋头苦干做实事,他们才是希望。


目前来看通义元宝豆包这些国产大模型都还挺好用,跟老美的有差距应该也没差多远,中美ai竞争会是未来很长时间的主旋律,大模型能力都提升飞快,最终要落地应用才有价值,中国在消费级应用层面应更有优势,做这类产品是我们强项,就像抖音tiktok能让几十亿人这么上头。


相比自然科学,华人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表现似乎更加耀眼得多,老美搞ai的几乎一半都是华人,国内人才也不少,过去硅谷高层都是印度人,现在阿三慢慢被嫌弃,华人从码农翻身成领导,如今老美四大芯片企业都由华人掌舵,加上台积电,这场ai革命终于让华人扬眉吐气了一把。

西方开始玩数理化的时候我们还在三国杀,近代所有重要科学理论都是西方人发明发现,自然科学大多靠日积月累,中国人再聪明勤奋也很难拿诺贝尔奖,起点和基础差太多,土壤不一样,真正的干货人家不会轻易教你,科学当然是有国界的,这可是人家安身立命的东西,要是换了国籍就往往更容易做出成绩,也更容易获奖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杨振宁李政道丘成桐姚期智,陶哲轩也是澳洲华裔。


这两天王虹回国开讲座火了,今年与人合作证明了世纪难题“挂谷猜想”,是下一个菲尔兹奖呼声最高的数学家,她北大本科毕业后的履历主要在国外,但还保留中国国籍,算是一个了不起的例外,十几亿人冒出几个绝世天才的概率还是存在的,拉不出11个会踢球的就太匪夷所思。


计算机科学诞生不过几十年,技术发展依然日新月异,我们虽然起步也更晚但不是遥不可及,追赶的难度远低于自然科学,不像数学物理通常需要最顶尖的脑袋,勤能补“拙”在这个领域相对适用,不是绝顶天才也有机会出类拔萃,华人又是全世界最勤奋的群体,外国人有点懒,或者说心态好,不过国外精英群体其实在教育上同样很卷。


姚期智回清华创立姚班20年了,他是图灵奖得主,国内本科阶段的计算机教育水平发展很快,全国英才聚清华,清华半英在姚班,老美很多ai人才也来自姚班和国内其他顶尖高校,杨振宁丘成桐这些诺奖菲奖和他们的学生也纷纷回归,这些年国内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确实肉眼可见在加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1

标签:财经   英伟   遥遥领先   努力   模型   数据   华人   清华   自然科学   国内   印度人   高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