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拾言札记
编辑 | 拾言札记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亚锦赛女团决赛刚落幕,日本队0-3惨败中国队的结果,瞬间点燃了日本球迷的怒火。
赛后评论区里满是不满的声音,有人直言队里的主力根本不配当运动员,更有大量球迷把矛头对准桥本和早田,纷纷喊话让她们好好反思,甚至主动让出位置。
可球迷的怒火为何会这么强烈?是这一次惨败彻底耗尽了大家的耐心,还是长期以来球队暴露的问题终于集中爆发?
而桥本和早田,真的就到了必须“退位”的地步,还是这场失利背后,有比她们更该被追责的环节?
这场亚锦赛女团决赛,结果不算出人意料——日本队0-3输给了中国队。
2025乒乓球亚锦赛|中国女团3:0横扫日本队,夺得女团冠军 齐鲁壹点 2025-10-16
让人有点意外的是,日本队队员赛后没怎么显露出沮丧,领奖的时候还挺轻松,仿佛早就接受了这个结局。
其实这种轻松也能理解,两队硬实力的差距摆在这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输球更像是预料之中的事。
与其说他们心态好,不如说这份轻松里藏着对现实的无奈——短期内想追上中国队,确实太难。
再看中国队这边,能赢得这么干脆,从晋级路上就能找到答案。
10月13号3-0轻松赢了泰国队,14号又3-0击败韩国队,一路下来没给对手任何翻盘的机会,这种碾压式的表现,早就透出了“王者”的气场。
要知道,中国队这次是带着去年决赛失利的劲儿来的,明显是冲着复仇去的,派出的全是最强阵容。
从晋级到决赛的表现来看,他们把“复仇”的准备做足了,没给日本队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日本球迷自己也很清楚这种差距,不少人在赛后直言,现在的日本队打中国队,10次最多能赢1次。
这种共识不是凭空来的,而是一次次比赛下来,大家实实在在看到的实力鸿沟,短期内根本填不平。
日本队这场输球,最受争议的当属早田希娜,她这次打了两场关键比赛,结果都没拿出像样的表现。
决赛对阵蒯曼,明明蒯曼在中国队里不算最顶尖的选手,她还是输了;之前跟朝鲜队打,拼到五局最后还是没拿下,两场失利让球迷的不满彻底爆发。
早田的问题很明显,接发球失误特别多,相持的时候力道也跟不上,关键分上正手技术还老掉链子。
有球迷喊着让她“退位”,其实也不是没道理,毕竟作为队里的老将,这种表现确实对不起大家的期待。
更让人在意的是,早田的状态可能还和旧伤有关。
之前打WTT比赛时,她就调整过接发球动作,说是为了减轻手腕负担。
这次接发球失误多,说不定就是旧伤没恢复好影响了发挥,但乒协好像没提前做应对,就这么让她硬上,反而放大了问题。
除了早田,桥本帆乃香的出场安排也成了球迷吐槽的焦点,大家都觉得,桥本根本不该打一单,三单才是她该待的位置。
她是削球手,碰到孙颖莎、王曼昱这种进攻超强的选手,削球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反而会被压制得死死的。
这场比赛里,桥本明显太紧张了,本来靠旋转打乱对手节奏的削球战术,因为紧张全乱了套,加上她移动速度本来就慢,面对中国队的强攻只能被动挨打。
教练组偏要把她放在一单的位置上,这不等于让她去“送死”吗?
说到教练组,日本女队主教练中泽锐也逃不了责任。
他接手队伍以后,成绩就忽上忽下,没怎么稳定过,对比一下日本男队更明显。
男队换了新教练后明显有进步,女队却一直在原地打转,甚至还退步了。
这种鲜明的反差,让球迷对教练组的不满更强烈了,毕竟选手的问题之外,教练的决策失误才是更大的坑。
其实选手和教练的问题背后,还藏着更隐蔽的系统性问题。
先说说最基础的技术细节,日本队整场比赛发球失误特别多,光是这一点就丢了不少分。
发球是乒乓球的基础,连这点都做不好,说明平时的基础训练根本没到位。
桥本应对强攻的能力不足,也是技术硬伤。
削球手本来就怕强力进攻,可她明显没针对性练过应对方法,碰到中国队的打法只能被动挨打,连一点反击的余地都没有。
这不是临场发挥的问题,而是平时训练没找准方向,白白浪费了时间。
更关键的是团队协作,乒乓球团体赛不光看个人本事,队员之间的配合和沟通也很重要。
可日本队这场比赛里,明显没什么配合,队员各自为战,打起来像一盘散沙,根本不像一个团队。
这种协作上的漏洞,比个人技术失误更致命。
要说协作差,也不是临场发挥的问题,平时训练肯定没重视团体配合。
连基本的默契都没练出来,真到了比赛场上,碰到中国队这种配合成熟的队伍,自然会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往根上说,这些问题都指向日本乒协的管理。
他们的训练方法太老套了,根本跟不上现在乒乓球的发展节奏,数据分析也跟不上,连对手的战术特点都摸不透,怎么可能赢球?
对比中国乒协,一直靠内部切磋提升实力,还主动扶持年轻选手,差距就是这么一点点拉开的。
对年轻选手的培养,日本乒协也没什么规划。
明明有好苗子,却没给足够的大赛机会和针对性训练,眼睁睁看着好潜力被浪费。
没有科学的培养体系,就算有再多好选手,也很难成长起来,这才是日本队一直追不上中国队的根本原因。
找出了这么多问题,日本队接下来该怎么找出路?不少人都把希望放在了年轻选手身上,尤其是张本美和。
她才17岁,这次跟世界第一的孙颖莎打,还能有来有回,没输得太难看,这份潜力在年轻选手里确实难得,值得重点培养。
但张本美和也有不足,大赛经验太少,技战术也不够全面,碰到高强度的比赛容易慌。
要是乒协能给她多安排些大赛,再针对她的短板补补技术,未来说不定真能挑起日本女乒的大梁,成为对抗中国队的关键选手。
除了张本美和,球迷还建议重点培养大藤沙月。
有人甚至觉得,这次要是让大藤沙月替下早田,结果可能会好点。
毕竟年轻选手虽然经验少,但冲劲足,说不定能打出不一样的效果,总比让状态下滑的老将硬撑强。
不过培养年轻选手急不来,球迷也得理性点。
现在不少声音呼吁,别因为一次失利就过度批评队员和教练,得给球队调整的时间。
毕竟竞技体育输赢都正常,一次输球不代表什么,关键是能从输球里学到东西,找到改进的方向。
一味指责只会给选手和教练添压力,反而不利于球队进步。
球迷要是能多给点鼓励,多提些理性的建议,球队才能更从容地调整,慢慢把问题解决掉,而不是在批评声里越来越慌。
还有些理性的声音提到,中国队这次虽然赢了,但也别太自傲。
日本队吃了这次亏,肯定会吸取教训,接下来说不定会调整训练方法、优化人员安排,慢慢改进问题,下次再碰面,可能就会是不一样的局面。
这种提醒不是没道理,竞技体育没有永远的王者。
中国队要是因为这次赢了就放松警惕,说不定下次就会被日本队打个措手不及。
保持警惕、持续进步,才是维持优势的关键。
日本队现在的问题不少,但也不是没机会改进。
只要能正视选手、教练、管理上的漏洞,好好打磨年轻选手,一步一步把基础打牢,未来未必不能缩小和中国队的差距。
至于能不能实现“打中国10次赢1次”以上的目标,就看他们接下来能不能真的把问题落到实处去改,毕竟球迷的吐槽再多,不如实际行动来得实在。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源:
1. 乒乓球团体亚锦赛|国乒女团淘汰泰国进四强将战韩国,男团将战日本 杭州日报 2025-10-14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