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温差大!血管最怕“一冷一热”的刺激,日常应该如何预防?

预计接下来一周

广西大部天气晴好

白天体感渐暖

早晚凉意明显

昼夜温差逐渐加大

需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为什么天气转凉心脑血管风险会增加

01

血压波动

气温剧烈波动会导致血管明显收缩和扩张,增加心脏负担。晨起气温偏低会促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研究显示气温每降低1℃,收缩压平均升高1.3mmHg;当日间气温升高,血管扩张,可能出现血压降低,严重者可导致组织灌注不足。

02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

昼夜温差超过10℃,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借以调节自身体温,这使得心脏和血管需要额外的工作,导致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甚至可能诱发心律失常或血管痉挛。

03

血液粘稠度变化

秋高气爽固然适合户外运动。但是天气干燥运动后不及时、适量补充水分,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导致血栓风险增加。

04

呼吸道感染的间接影响

季节交替时又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老年人免疫力较差,一旦出现呼吸系统感染,引发全身炎症性反应,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对于本身存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易导致病情恶化。

心脑血管疾病的日常预防措施

01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饮食是维护心脑血管健康的基础,饮食上要低盐低脂,避免摄入高油高盐食物,推荐摄入粗纤维食物和优质蛋白质,控制水果摄入量,防止摄入过多的糖类。

02

穿衣时可采用“洋葱法”

白天气温可能偏高,而早晚气温较低。外出要注重保暖,特别是头部、颈部、手部。穿衣时可采用“洋葱法”(即多层穿衣法),每层衣物不宜过厚,以便根据外界气温随时增减衣物。

03

坚持规律且适度的运动

由于早晚温差较大,建议中老年人推迟晨练至太阳升起后(9:00-10:00),或改为傍晚(16:00-17:00),避开低温时段进行轻度活动,如太极拳、散步、瑜伽等,避免突然的温度变化对身体造成负担。

04

塑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秋冬季节空气干燥且寒冷,睡眠时可在卧室内适度增加湿度(使用加湿器),睡眠温度控制在18~22°C之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干扰睡眠质量,尤其是在天气变化较大的时段。

05

监测血压和血糖变化

在天气变化较大时,血压容易波动,中老年人监测血压,必要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天气凉爽,往往人们的食欲增进,对于患有糖尿病患者,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必要时立即就医。

06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体内生物钟和心血管健康。适当午睡有利于血压、心率的稳定,时间以半小时左右为宜。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来源|人民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养生   温差   昼夜   血管   日常   气温   血压   睡眠   天气   兴奋性   交感神经   早晚   心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