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布谷催春》《侗歌声声唱给党》《侗家姑娘爱唱歌》……9月8日至14日,2025“金色广场”北戴河国际传统文化交流活动中,来自黔东南州黎平县的侗族姑娘们与俄罗斯友人以歌传情、以舞会友,共同唱响文化交流好声音。
几乎同一时间,黎平侗戏剧目《红军来到我家乡》正紧张排练,将在9月底代表黔东南州参加贵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歌声嘹亮处、侗戏演绎中,彰显文化自信之美。
这份自信,源自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来自那份砥砺奋进、感恩再出发的力量。
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的大门,侗族群众正在演唱侗族大歌。
“锚定年度目标任务,拿出‘跳起来摘桃子’的干劲和拼劲。”民族文化保护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发展的征途中,没有一颗“果实”能够轻松摘取。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目标都需要更加主动作为,黎平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气神,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奋力谱写新篇章,展现新风采。
“党员积极性提高了,责任心增强了,能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提升了群众满意度。”黎平肇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陆卫敏表示,今年4月,肇兴村迈出基层治理新步伐,强化党建引领,将全村划分为32个网格,32名党员入“网格”参与治理,构建“网格+鼓楼”双元治理模式。
5月19日,中共黎平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召开,在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县域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其中提到,要坚持文旅率先突破。
“全县文旅突破口就在肇兴侗寨。”黎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大才表示,把肇兴侗寨这个“1”做好,就有后面若干个“0”,而肇兴侗寨的发展重点不在景区建设上,而在培育文化内核中。
没有“大兴土木”,不搞大拆大建,与之相对应的是“禁建令”、严格审批制度,走出“村歌”文旅融合产业化发展新路子。面对发展新机遇,黎平县既在保护肇兴侗寨有形的村落、民居、建筑风貌上有态度、有原则,又在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有想法、有突破。
“‘村歌’舞台既具有民族文化传承、文化惠民、文化交流功能,又在带动旅游收入增长、劳动就业、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唐大才说。
“村歌”晚会现场。(吴光辉 摄)
数据很有说服力,今年5至8月,黎平县举办了黔湘桂三省区“村歌”大赛共16场,吸引了100多支歌队,3000多人参与进来。赛事期间,民宿入住率一度飙升至95%。“村歌”赛事带动全县芦笙生产量翻了一倍,琵琶制作增长50%。“村歌”关联活动“村市”一场最高卖出了4万多元的农特产品。3月18日至8月31日,肇兴侗寨接待游客82.89万人次,同比增长55%,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56.91%。
拼尽全力,使劲跳起,摘取长在高处、色香味俱全的“桃子”。
今年上半年,黎平拿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19.26%;工业投资完成8.3亿元,同比增长232.23%。黎平干茶产量达8827吨,产值13.73亿元,涉及农户8万余户。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48万亩,预计年底油茶籽产量达2.3万吨。全县网络零售额超1.33亿元,同比增速15.64%。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丹
编辑 陈美伊
二审 刘义 杨韬
三审 田旻佳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