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正翻着跟头穿过巷弄,你刷着手机计划着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踏青时,可曾想过——一千年前的古人,春天都在玩什么?
别急着下单野餐垫,这次带你解锁古人的春日限定玩法。在上海观复博物馆的临展馆中就藏着让当代社畜都羡慕的春游攻略。
观复猫版《宫妃话宠图》
上海观复博物馆的临展馆,每年都会更换主题,现在的主题是“喵趣横生——观复猫钻进古画游雅集”。这个展览将持续到今年5月11日,大家可以趁着五一小长假,来抓住临展的尾巴,和可爱的观复猫一起感受古人的雅集氛围。
观复猫版《文会图》
雅集,是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在中国古代文人阶层中极为盛行,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雅集是帝王组织的官方诗赋聚会,以及文人参与的文史修撰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文人的日常文化生活方式。宋人将点茶、挂画、焚香、插花视作文人四般雅事。一场雅集,既要有文雅之士、高雅之事,更要有高雅的兴致。雅集参与者或是卧听松风,享受山林间的静谧;或是闲观竹月,在月光与竹影中感悟自然;或是烹泉煮茗,品味茶香四溢;或是吟诗濡墨,抒发才情。最美人间四月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古人是如何享受春日氛围的。
古风春日氛围感单品:
能装下整个春天的盘子
清嘉庆 绿地轧道花卉纹”春游福贵地“文字盘(嘉庆年制款)
观复博物馆藏
如果古代有直播间,清嘉庆年间的"春游福贵地"瓷盘绝对值得被喊“上链接”。春草绿打底像刚修剪过的草坪,粉彩花束比滤镜里的樱花更娇艳。最妙的是自带氛围组:"春游福贵地"五个篆书大字,活脱脱古人版春日打卡文案。瓷盘中的五字读法和中国古代钱币的读法相似,中国古代钱币的面文一般分为直读和旋读。所谓旋读就是按上右下左顺序念面文,所谓直读就是按上下右左顺序念面文。我们可以试着按照旋读或者直读来念下,看看哪种更通顺。
这件瓷盘更绝的是工艺。让我们放大这张图片,细看瓷盘的绿地背景。依稀可见绿地背景上还叠加有极细极细的花纹,这就是这件盘子独特的工艺了:轧道工艺。工匠用特制工具在瓷胎刻出比发丝还细的纹路,让花瓣能在光线下跳舞。这样一件瓷盘摆放在家中,哪里是陈设瓷,分明是抬头可见的春天。
宋朝文青的拉花大赛
观复猫版《撵茶图》
你以为围炉煮茶是新潮流?其实北宋文人早玩得如火纯青。刘松年的《撵茶图》描绘了宋代文人与僧侣交好闲聚并且一起品茗作画的场景。左边两个侍从正在专心地忙于茶事,跨坐在长凳上的侍从用右手持茶磨的把手,推磨撵茶,茶几旁站立的侍者左右手分别拿着茶盏和汤瓶。图中描绘的正是点茶的场景。点茶需要经过炙茶、碾茶、罗茶、烘盏、调膏、点水、击拂等步骤。简单来说,就是先取一块茶饼,再将茶饼碾磨成细茶粉,随后再挑选一盏喜爱的茶盏,注入沸水,调制成茶膏,再注入沸水,形成茶汤。然后用茶筅击打茶面打出泡沫,这种泡沫非常绵密,有点像我们今天喝的奶盖。茶人往往还会在泡沫上作画,称为茶百戏,仪式感十足。
唐代 河南窑口青釉碾茶器
观复博物馆藏
观复版《撵茶图》里,连猫主子都加入了这场春日下午茶,好不热闹。跨坐在长凳上撵茶的小猫咪右手正推动茶磨碾茶,茶叶要磨成极细极细的细茶粉。宋代庄季裕在《鸡肋编》中记载:“其磨茶,四周皆匀如雪片”,这里的 “雪片” 指的就是茶磨中涌出的茶末。这件是观复博物馆收藏的唐代河南窑口青釉碾茶器碾茶器。这件碾茶器为北方窑口所烧造,积釉处泛青绿色。其制作先以模具做出两个半圆形,然后上下接合,用截面为三角形的工具在两面锉孔,然后烧造而成。是当时饮茶方式的证物。
北宋 耀州窑酱釉斗笠碗及盏托
观复博物馆藏
这是一组耀州窑酱釉茶具。盏托防烫设计暗藏玄机,既能优雅端茶不烫手,又可使茶水不弄脏台面。原来宋人喝茶,玩的是沉浸式美学体验。这件酱釉瓷器是宋代中期耀州窑瓷器中出现的新品种,是仿宋代漆器之作,其数量较多,仅次于青瓷。酱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料中氧化铁的总量达5﹪以上。宋代流行斗茶,比的是泡沫停留在茶盏的时间和茶汤的色泽。这种偏深的颜色能更好凸显出茶汤和泡沫的颜色,因此格外受到茶客的推崇。
闻得到的春天:
北宋香氛博主私藏
北宋 青釉贴叶纹熏炉
观复博物馆藏
当你在选春日香水时,北宋文青正往薰炉添香。宋代以点茶、挂画、焚香、插花为四雅。香在宋代文人阶层中备受关注,被视作君子和雅士的象征。文人不仅日常焚香沐浴,还时常点香让自己仿佛进入仙人之境,获取仙界的文辞妙句。外出雅集时,他们也会随身携带香炉,以香相赠,香成为宋代文人交往的重要媒介。市民阶层则用香驱病解暑、烧香拜佛、进行宗教祭祀,许愿、还愿都要进香。在宗教活动中,香地位重要,佛教认为焚香是与神佛沟通的媒介,信徒用香比喻自己的功德,即“香光庄严”;道教认为仪式中行香有助通神、驱魔消灾。宋代香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宋代理学的兴盛,古人还认为闻香可开胃、醒脾、透心、清络、化浊、祛秽,对身体有益,可作药用,因此香文化在宋朝蓬勃发展。
瓷质的熏炉最早出现在三国东吴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比较流行。熏炉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当时贵族子弟“无不熏衣剃面,敷粉施朱”的生活需要。这尊越窑青釉薰炉堪称古代香薰器——铜钱纹出烟口让香气如流云浮动,叶片纹饰层叠如春风拂过树梢。宋人流行雅集时互相赠香,当时流行的香方也很多。例如返魂梅香方,黄庭坚用诗句形容它的味道:“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此香以沉香、丁香、郁金、麝香相和,模拟梅花之香韵,在宋代文人墨客间十分有名,尤受男子追捧。还有我们十分熟知的鹅梨帐中香,曾被收录在各朝代的香学书籍中,如明代周家冑编撰的《香乘》中就有四种鹅梨帐中香的香方,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中国文化,浩瀚泱泱,纸上得来终觉浅,4月28日12:00欢迎大家锁定观复博物馆视频号直播间,上海观复博物馆的小姐姐为各位准备了一场时长约1小时的"春日雅集",解码文物里的隐藏彩蛋。
扫码看直播
让这个春天多一份穿越千年的诗意
更新时间:2025-05-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