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一直被誉为房地产行业“优等生”的万科,终究还是暴雷了。继临危受命的董事长辛杰在神秘“失联”宣布辞职之后,前任总裁祝九胜也被被证实刑事拘留。
高层接连出事,暗示万科内部早已暗流汹涌,如今还顶着8729亿债务的万科,真的要步了恒大的后尘吗?深铁砸下近千亿的“救生索”,为何没能稳住这艘巨轮,反而让它一头扎进了更深的漩涡?
深铁的救援,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不计成本的豪赌,但赌徒的筹码似乎也并不宽裕,这让整个救援行动从根基上就充满了脆弱性。
看看深铁的决心,就知道他们有多想把万科拉回来,从今年1月开始,一连8次“输血”,总额高达259.41亿元,最低的利率甚至只有2.34%,这在市场上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如果再算上资产受让、REITs认购等一系列综合支持,总投入已接近千亿级别。
可万科这个资金黑洞的胃口实在太大了,公司总负债高达8729亿元,其中一年内就要到期的有息负债是1553.7亿元。而此刻万科账上能动的现金,还不到800个亿。那个叫“现金短债比”的关键指标,已经跌到了0.45,远远低于行业公认的安全线。
更要命的是,这位扮演“输血者”角色的深铁,自己也不是一台“无限提款机”。翻开深铁的账本,2024年亏了334个亿,而今年上半年,亏损还在继续,又搭进去33.6个亿。
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悖论:一个自身正在亏损的国企,真的有能力长期为一个巨额亏损的房企兜底吗?毕竟万科2024年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净亏损,数字是惊人的494.8亿元,今年上半年的亏损还在扩大。这种“以亏救亏”的模式,本质上就是一套昂贵的“维生系统”。它虽然避免了万科像恒大那样瞬间崩盘,却并未真正解决问题。
资金的注入,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午餐,它必然伴随着权力的置换。深铁对万科的介入,早已从当初那个被动的财务支持者,摇身一变成了一位主动的、手腕强硬的“铁腕管家”。
这场深刻的“国企化”改革,以有深铁背景的辛杰上任为标志,动作异常激进。他大刀阔斧地撤销了原有的五大区域公司,改为16个城市公司直接向总部汇报,意图将权力收归中央。
人事上的变动更是天翻地覆,郁亮、祝九胜这些万科原有的管理团队成员逐渐淡出核心圈,而像李锋、华翠等带着浓厚“深铁系”色彩的高管,则全面接管了开发、人力等要害岗位,这无异于一场内部“换血”。
回想2017年,在那场惊心动魄的“宝万之争”中,深铁以“白武士”的姿态入局,当时还承诺充分放手,让万科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团队继续掌舵。可如今的强力干预,与当年的姿态形成了鲜明对比,盟友与管家的身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裂变。
这种剧烈的权力更迭,不可避免地撕裂了万科引以为傲的职业经理人文化,引发了强烈的内部排异反应。在长沙、在广州,都有员工因为跟投收益问题站出来维权,这正是内部摩擦已经蔓延到基层的具体表现。
就连已经不参与日常管理的创始人王石,也无法再保持沉默。这位曾在2023年主动放弃千万退休金的老人,今年3月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达了自己对万科的责任感,并尝试与决策层沟通。这更像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万科的“旧灵魂”对现状的深深忧虑与疏离。这场权力“换血”究竟是增强了控制,还是扼杀了活力,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然而,对万科最致命的打击,或许并非来自财务报表,而是源于核心人物祝九胜的刑事案件。这记重拳,直接砸在了维系万科生存的最后一根支柱——“信任”之上。
这起案件的影响力,远超一个个体高管的落马,它就像一颗深水炸弹,不仅炸出了公司治理的巨大漏洞,更可怕的是,它正在侵蚀金融机构对“国资救生索”这五个字的最后一点信心。
据传,祝九胜被指控在2017年利用“第三方顾问”身份,操控上千家影子公司和上百亿资金,甚至牵扯到深铁旗下的合作基金。更别提他在建行任职时,主导的那笔利率低至3.5%的700亿巨额授信。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被指控的行为,恰恰发生在2017年深铁入股、稳住万科的那个关键时期。这就让当初那场荡气回肠的“救赎”故事,瞬间染上了丑闻的污点。历史的尘埃之下,究竟是白衣骑士的拯救,还是另有隐情?
这个“历史污点”直接冲击着当下,它让所有人都开始怀疑,如今这场声势浩大的“国资托底”,背后是否也隐藏着未知的利益输送或合规风险?这正是外界最担忧的“信用崩塌”,一旦金融机构因此产生疑虑,开始断贷、抽贷,那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可能是万科区别于恒大之后,可能面临的另一种“猝死”方式。即便有国资的身份背书,可一旦失去了整个金融系统的信任,再强的后盾也无力回天。
就这样,万科的危机形成了一个无法挣脱的闭环:财务窟窿引发了权力的强力介入,权力的重组激化了内部矛盾,而历史丑闻的曝光则彻底摧毁了外部的信任,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财务压力。
新任董事长黄力平,正是在这样一片废墟之上临危受命。他一上任就宣布放弃在万科的董事酬金,只领深铁的工资,姿态不可谓不高。但他面对的,早已不是单纯的经营难题。
他不仅要尽快找到恢复万科自身“造血”能力的方法——虽然温州、成都等部分新项目超过90%的去化率带来了一丝曙光,但今年前9个月销售额整体同比下滑44.43%的严酷现实,依然摆在面前。
更艰巨的任务,是在外部重建信任,在内部整合人心。他必须在国资的强力管控和企业市场化运营的传统之间,重新找到那个脆弱的平衡点。他必须向资本市场证明,万科的治理是清白的、是有效的。
万科的未来,或许不在于深铁还能输多少血,而在于黄力平能否带领他的新团队,完成一场关乎企业文化与市场信用的艰难重建。这根“国资救生索”最终能否救活万科,取决于它能否被重新编织成一根既坚韧,又干净的绳索。
正观新闻2025-10-14《万科原总裁祝九胜,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新京报2025-10-13《万科火线换帅!辛杰辞任背后:掌舵9个月,深铁8次“输血”》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