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博本周六上新:辽阳汉魏晋壁画摹本暨出土文物展


2025年11月29日,就在辽宁省博物馆一层4号展厅

本次展览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指导,由辽宁省博物馆、辽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联合主办,并得到了辽阳市文物保护中心(辽阳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共甄选了辽宁省博物馆与辽阳博物馆两馆80余件套壁画摹本暨出土文物,分为遇襄平、盼永生、观壁上三个单元展开叙述,力图通过宏大的历史场景与真实叙事的视角,为观众呈现无比广阔的文化想象空间。

展览主标题“梁水映东城”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巧妙地融合了地理与历史元素。“梁水”即今太子河,作为辽阳的母亲河,见证了这座城市数千年的兴衰变迁;“东城”则指代辽阳,即符合辽阳作为当时辽东郡治所,又寓意辽阳从燕北“苦寒之地”的蕞尔小城发展为“威震耀于殊俗,德泽被于群生”的东方大都。主标题以“梁水映东城”为引,既点明了展览的地域背景,又寓意着通过壁画墓这一独特视角,映照出汉魏晋时期辽阳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

同时这一标题巧妙地突出了辽阳独具特色的城市美景,那是一种水与城相互依偎、相映成趣的独特风光。辽阳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这些河流穿梭于城市之中,仿佛是大自然赐予这座城市的灵动丝带。清澈的水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而城市建筑则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河流两岸,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

展品欣赏

1

昌平陶片

新莽

长约10厘米

征集

辽阳博物馆藏


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襄平为昌平。王莽亡后,襄平恢复原名。此陶片上刻画“昌平”字样,当为新莽时期。


2

位至三公”铜镜

魏晋

直径10厘米 厚0.4厘米

辽阳三道壕西17号墓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青铜铸,扁圆钮,两侧双夔纹,素平沿,镜背外圈绹纹,内圈锯齿纹。镜钮上下中部有“位至三公”四字,后二字模糊不清,字两侧为对称双夔纹。


3

宴饮图摹本

纵87厘米 横199厘米

辽阳棒台子二号壁画墓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正中画一男一女分坐左右方榻之上,两榻间置一长几,上置紫红色圆案,案两边各有一个小盘,似盛食物,当是墓主人夫妇对坐饮食。男子戴平顶黑帻,身后侍立两人。右边之妇人头上高起似戴发箍,红衣赭领,微露石绿色内衣,下用红线勾出褶裙,右手执杯。身后立侍者三人,递进饮食。两主人坐榻均置于红色帷帐内,红帷高结,朱带下垂,内露石绿短席。左上方高悬一轮明月。

【新闻链接】

辽阳,因地处辽水之阳而得名。其地理位置险要,一直是连接东西、沟通南北、杂糅胡汉、融汇中外之地。一座辽阳城,半部辽宁史。有着两千三百多年建城史的辽阳,见证过六个地方政权的兴衰更迭。在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以前,辽阳一直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就有“东北之雄藩,国家之重镇”之语。

作为东胡、濊貊、肃慎交汇故地的辽阳,是魏蜀吴三国纷争终归于晋的前奏和序章,更是战国以来每逢中原动乱接纳北方民族的一方乐土。随着人口的往来,中原文化及礼仪制度也如同滚滚洪流不断传播到这里,多元文化赓续汇聚,形成了辽阳涵容各种文明精华的地域文化特质,汉魏晋壁画墓群正是这一宏大历史叙事的真实写照。

辽阳汉魏晋壁画墓以南芬页岩石板营造地下家园,以随葬品、壁画建构文化想象。一座座墓园承载着世家贵族的生活百态、万千气象,浓缩着时代的家国情怀。抚今追昔,在思慕汉晋磅礴浪漫的荣光与梦想时,壁画墓成为寄托美好想象的重要载体。

来源:辽宁省博物馆

#头条创作者激励计划##爱上这座城#



来源:展览策划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历史   辽阳   摹本   汉魏   壁画   本周   文物展   辽宁省   文化   博物馆   东城   王莽   辽阳市   博物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