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赛道火了!AI玩具吸引各业巨头,市场预达1.6万亿!或是大坑

创投圈怕再错过下一个泡泡玛特,AI玩具赛道现在疯成什么样了?

创投圈至今还在为错过泡泡玛特拍大腿,当年谁能想到,一个卖盲盒的能做成千亿神话?

也正因如此,现在但凡有点情绪价值+新风口属性的赛道,资本都跟饿狼似的往上冲,AI玩具就是最新的靶子。

8月底跃然创新官宣拿了2亿A轮融资,中金、红杉这些大佬都凑了份子,更夸张的是,这已经是它今年第二次拿钱,距离上一轮才4个月,还创下了AI玩具赛道的融资纪录。

别以为就它一家火,现在整个AI玩具圈都跟开了闸似的,资本生怕慢一步又错过下一个泡泡玛特。

为什么AI玩具能让资本这么上头,说到底就一个原因,跟当年的泡泡玛特太像了,都是靠情绪价值赚钱,而且赛道还新,谁都想先占个坑。

现在冲进这个赛道的,要么是有大厂背景的创业者,要么是不敢缺席的投资机构。

做维他动力的余轶南,待过百度、地平线,3个月连拿2轮融资,高瓴、今日资本都投了,萌友智能的何嘉斌更厉害,微软、百度、字节都待过,刚拿了数千万A1轮。

机构这边更夸张,据IT桔子统计,已经有96家投资机构扎进来,红杉、顺为、五源这些一线VC不用说,字节、京东也来凑热闹。

连以前给机器人赛道泼冷水的朱啸虎,都栽进了这个坑,跟珞博智能的团队聊了才十分钟,就拍板决定投资。

毕竟谁都不想再犯当年错过泡泡玛特的错,现在的逻辑是宁可投错,不能错过,先把坑占了再说。

光有资本还不够,市场销量看起来也确实撑得起热度。

跃然创新去年推的AI玩具BubblePal,一年就卖了20万台,现在累计超25万台,按389元的售价算,单这一个产品就卖了1亿。

今年8月刚出的第二代CocoMate,说是一上线就卖空,现在还得预售,比第一代多了个抓情绪的功能,能更精准感知语气,还能挂在玩偶上让玩偶活过来。

珞博智能的芙崽也不差,定价399元,今年618在京东潮玩榜排第三,仅次于泡泡玛特和名创优品,创始人说7月产了5000台全卖光,8月加产到一两万台,也快卖完了。

他们还玩了个巧劲,给芙崽做了五行配色,宣传语直接喊会怼老板的AI机器人,木色和火色卖得最好,抓的就是年轻人的情绪点。

但热闹背后,很多人没注意到一个扎心的事实,AI玩具吹得震天响的高毛利,跟大多数玩家没半毛钱关系。

前瞻产业院的数据显示,AI玩具的利润空间真的很大,像BubblePal这种基础款,毛利率能达到50%-65%,中端的玩具,比如汤姆猫机器人和萌友智能的RoPet,毛利率能到70%-85%。

高端的比如日本那个LOVOT,卖3万到6万,毛利超90%,比泡泡玛特的70.3%还高,可这毛利,大多被品牌方和IP方赚走了,做代加工的只能喝口汤。

悠妮机器人的秦曙光以前是程序员,去年开始做AI玩具,和上海一家公司合作,投了500万,30多个人研发了一年,才做出一款399元的桌面机器人。

结果主要靠给品牌代加工赚钱,一件产品就赚几块钱,纯属辛苦钱。

他还说了个行业潜规则,现在很多人做AI玩具,根本不是想做产品,就是做个Demo(样品)去融资,融个几百万、几千万,样品一出来就没下文了。

连不少加工厂都是专门做Demo给投资人看的,不是为了量产,他自己就因为踩这个坑,交了几十万学费。

比代工厂不赚钱更残酷的是,AI玩具赛道的创业成功率低得吓人。

AI硬件创业者老石说,他加的一个AI玩具创业群里,前前后后聊过40多家公司,现在活下来的就2、3家,存活率还不到5%,他自己今年年初也放弃了AI玩具项目,转头做学习硬件。

老石算是入局早的,去年4月就开始做,定位儿童学习陪伴,后来还联合IP公司、玩具厂一起推产品。

可到了12月就撑不下去了,产品留存率低得可怜,用户买回去新鲜两天就扔了,库存堆得满仓库,价格从100多块降到七八十,最后甚至9.9元清货,技术也掉链子,灵敏度不高,操作还麻烦。

他后来想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AI大模型是理性的,根本做不了情感陪伴,顶多做场景陪伴,解决刚需问题,比如学习辅导;二是AI玩具的核心不是技术,是IP。

他跟IP公司合作过才知道,流量全在人家手里,要是迪士尼这种IP自己下场做,技术公司第一个被淘汰,前期所有试错,其实都是在给IP方做嫁衣。

现在行业里,拿到融资不代表能活,销量好也不代表能赚钱,老石认识的人里,已经有人亏了上千万。

虽然市场研究公司MRFR预测,到2034年AI玩具市场能到2247.5亿美元(约1.6万亿人民币),可这千亿蛋糕,不是谁都能吃到的。

AI玩具现在的样子,像极了所有风口初期的模样,资本怕错过,疯狂卡位,创业者看到机会,扎堆进来,表面上销量、融资都好看,背后却藏着代工厂不赚钱、创业死亡率高的坑。

其实大家都明白,不是所有带AI和情绪价值的赛道都能成泡泡玛特,当年泡泡玛特能成,除了盲盒这个形式,更关键是有Molly这种能持续占领用户心智的IP。

而现在的AI玩具,要么陷在炒概念融资的怪圈里,要么没搞懂技术不如IP的道理,最后能活下来的,大概率不是现在最热闹的那些技术公司。

所以看AI玩具赛道,别只盯着融资额和销量,多看看那些退出去的创业者怎么说,看看代工厂能赚多少钱,毕竟风口里的热闹常有,但能真正赚到钱、活下来的,从来都是少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科技   大坑   赛道   巨头   玩具   市场   融资   泡泡   销量   资本   公司   创业者   情绪   机器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