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安叔这篇文章主要来分析:苹果公司聪明反被聪明误,印度挣钱印度花,可谓真言。
为了躲避美国对中国的高关税,苹果公司斥巨资把生产线搬往印度,本以为能省下一大笔钱,可谁能想到一转眼,美国对印度的关税竟然变得比中国还高了。
这是怎么回事?


几年前特朗普政府跟中国打贸易战,对中国来的货加收很高的关税,苹果公司一看这情况,就开始盘算着找个新地方生产,印度就成了他们眼里的最佳选择。
选择印度原因也很简单,那儿的人工便宜,工资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而且印度总理莫迪当时正卯足了劲搞印度制造,对来投资的外国公司特别热情。

于是苹果就下定决心,要把一部分生产线搬到印度去,他们旗下的两大代工厂富士康和塔塔集团,前前后后往印度砸了超过50亿美元,盖了五家新工厂。

这些钱大部分都花在了购买那些又大又贵的iPhone组装设备上,效果也很明显。
到了2025年,印度造的iPhone已经占到全球总出货量的四分之一,在2022年,这个比例还只有5%。

看起来,苹果在印度的布局进行得非常顺利。但是有个潜在的麻烦事一直让苹果很头疼。
印度有一部1961年就有的老税法,里面有条规定叫业务关联,苹果的生产模式是自己买设备,然后交给代工厂用,设备的所有权还是苹果的。

这套办法在中国没问题,但在印度,就可能触发这个业务关联条款。
印度税务部门可能会认为,既然设备在印度赚钱,那苹果公司全球的iPhone利润,印度就有权分一杯羹来收税。

这对苹果来说意味着每年可能要多交几十亿美元的税,所以那段时间,苹果的高管们没少跑印度政府部门,希望能说服他们把这条老法律改一改。
苹果在印度投了这么多钱,花了这么多心思,连法律层面的问题都亲自下场去沟通,就是想把印度打造成一个稳定的新基地。

可他们没想到,自己这边还在跟印度人沟通,地球另一边的国际局势,说变就变了。

就在2025年10月底,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突然缓和了下来,双方决定暂时休战,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命令:对华关税降低10%。

可就在大家以为贸易战要停的时候,早在8月份,美国转脸就给了印度一记重拳,以印度在一些国际政治问题上不听话为由,宣布对从印度进口的商品加征高达50%的关税。
这下,那些跟着苹果从中国跑到印度的美国公司全都受到了影响。

有个来自芝加哥的玩具商,他在2025年4月为了躲避对中国的高关税,辛辛苦苦把毛绒玩具厂搬到了印度。
结果才过了半年,发现自己跳进了一个更大的坑里,现在他从印度出口到美国的玩具要交50%的重税。
更气人的,他有一批货在海关就因为晚了6个小时清关,正好赶上新关税生效,白白多花了5万美元,这样感觉自己被耍了的商人不在少数。

美国户外品牌可可恩的总经理麦克马斯特也跟媒体诉苦,对自己在印度投入的钱和精力感到非常后悔,还说以后再也不会轻易考虑把生产线撤出中国了。
他们本来是为了降低风险和成本才大费周章地搬家,结果一通折腾下来,发现自己反而陷进了成本更高,风险更大的新麻烦里。


其实就算没有美国和印度的关税战,大家在印度的日子也过得不舒坦。
还是拿大厂苹果来举例子,他们发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虽然印度工人的工资低,但所有成本都加起来一算,在印度造一部iPhone,竟然比在中国还要贵5%到10%。
问题主要就是印度的配套产业太差了,造iPhone需要上百个精密零件,比如摄像头,屏幕这些,印度本土根本生产不了,最后还得从中国运过去。

这一来一回,光是物流费和时间成本,就把那点人工差价给吃得一干二净。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成本,比如印度的公路铁路不够完善,政府办事效率低,审批流程又长又复杂,工人和工厂之间也时不时闹点矛盾。
这些问题加在一起,让在印度办厂的实际成本远比预想的要高。

很多企业去了之后才明白,中国那套完整高效的制造业体系,在世界上真的是独一份,根本没法简单复制。
走到今天这一步,这些美国公司的处境可以说是非常尴尬了。
当初的决策,是想通过搬到印度来躲开麻烦,降低成本,结果现在麻烦没躲开,反而惹上了新麻烦,成本也没降下来,反而更高了。

回过头看,中国的关税降了,供应链的优势也还在,这一出一进,让他们印度战略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反应快的公司开始采取一种叫中国+1的策略,意思就是他们不把宝全押在一个地方。
把中国作为主要的生产基地保留下来,同时在越南,墨西哥这些地方再开个分厂,用来分散风险,这样既能享受中国高效的供应链,又能应对突发的贸易问题。

但对苹果来说,它在印度已经投入太多了,很难再轻易掉头,毕竟谁也不能保证美国的关税政策过半年会不会又变回去,反复折腾的成本太高了。
现在很多转向印度的美国工厂真的是进退两难,小厂尚且还能干脆一狠心损失点成本,但苹果这类大客户就惨了。

要走那几十亿美元的投资就打了水漂,承认自己决策失败,要留就得硬着头皮忍受印度的高关税,高成本和那个随时可能爆发的税务问题。
这个故事也让所有跨国公司都看明白了,今天的全球生意,已经不是简单算算哪里人工便宜就能做决定的了。

当初为了省钱和避开风险才跑去印度,结果现在关税更高,麻烦也更多。

安叔私以为,走也不是,留也不是,选择印度战略的美国厂商们简直欲哭无泪,当初的精明算盘,算是彻底打乱了。
大家如何看呢?
信源
IT之家2025-10-15苹果游说印度修改法规,避免因高端 iPhone 制造设备而被加税
钛媒体APP2025-11-06苹果遭遇杀猪盘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