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廿四,华佗诞辰,致敬神医,这些养生风俗你知道几个?

提起华佗,99% 的人第一反应是 “刮骨疗毒” 的外科神技,或是被曹操冤杀的悲情神医。但你知道吗?这位东汉 “顶流医师” 真正的传世之宝,根本不是麻沸散,而是让弟子吴普活到 100 多岁的养生智慧!

今天农历九月廿四,正是华佗诞辰纪念日,安徽亳州的华佗寺早已香火鼎盛,沈丘华骨冢前百姓还在添土祈福 —— 比起追捧 “神医光环”,不如学学他流传千年的养生风俗,毕竟能让古人熬过战乱瘟疫的智慧,可比当代网红养生靠谱多了!

很多人疑惑,华佗诞辰为啥是九月廿四?这可不是随便定的!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华佗晚年在中原行医时,恰好赶上秋冬交替的瘟疫高发期,他用茵陈治黄痨病、创五禽戏强体质,救下无数百姓。

后人为纪念他 “秋冬养生救万民” 的功德,便将他的诞辰定在九月廿四 —— 这个时节正是霜降前后,昼夜温差大、秋燥伤人,恰好是践行华佗养生理念的关键期。

在华佗故里安徽亳(bó)州,至今保留着 “诞辰祭华佗,晨起练五禽” 的习俗。每年这天,华佗纪念馆前会有传承人带领市民练五禽戏,庙里还会免费发放 “华佗养生方”;河南沈丘的华骨冢更是热闹,百姓带着自家熬的山药粥、晒好的茵陈来祭拜,顺便请教老中医节气养生技巧,这场景延续了 1800 年,成了当地独有的 “养生庙会”。

5 个华佗养生风俗,比保温杯泡枸杞管用 10 倍

1. 五禽戏:不是 “广场舞”,是东汉的 “仿生健身操”

华佗最牛的发明,当属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的五禽戏。千万别以为是花架子!它是华佗根据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模仿虎、鹿、猿、熊、鸟的动作创编的 “精准养生术”—— 虎戏强肝,鹿戏健肾,猿戏养心,熊戏补脾,鸟戏润肺,一套练下来,经络通了、气血活了,比跑 5 公里还解压。

古籍《养性延命录》记载了最原始的五禽戏动作,其实超简单:

虎戏:手足着地,前后跳跃 3 次,伸腰昂头像老虎巡山,能缓解肩颈酸痛;

鹿戏:站立回头顾盼,左右伸腿 2-3 次,改善腰膝酸软;

猿戏:双手攀桌悬空,伸缩身体 7 次,特别适合久坐的打工人;

熊戏:仰卧抱膝抬头,左右侧躺各 7 次,健脾养胃超管用;

鸟戏:单脚站立展臂,像鸟儿飞翔,再弯腰摸脚趾,润肺润燥一流。

现在亳州的老人还坚持 “晨练五禽戏,晚揉足三里”,他们常说:“华佗传下五禽戏,不用吃药开药方”。上班族没时间全套练?试试简化版:久坐后做 3 次猿戏拉伸,睡前练 5 分钟熊戏揉腹,比吃保健品还能缓解疲劳。

2. 饮食养生:三月茵陈四月蒿,秋冬山药离不了

华佗行医时最推崇 “药食同源”,他留下的两句口诀至今在民间流传:“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秋冬进补,山药为首”。

茵陈养生:当年华佗用茵陈治好黄痨病,现在百姓仍会在春天采摘茵陈晒干,秋冬泡饮或煮粥,能清热利湿、预防流感。安徽亳州人还会在华佗诞辰这天,用茵陈煮鸡蛋,说吃了能 “驱寒邪、润秋燥”;

山药排骨粥:这是华佗弟子吴普流传下来的养生方,山药补脾、排骨益气、大枣安神,秋冬喝一碗,既能抵御寒气,又能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舌燥。做法超简单:山药 500g 去皮切块,排骨焯水后和大米、大枣同煮,出锅前加生姜去腥,软烂易消化,老人小孩都适合;

松子板栗粥:华佗认为 “秋冬养肾”,板栗是 “补肾圣品”,搭配润肠的松子、健脾的大米,熬成粥后加少许桂花,不仅香气扑鼻,还能改善秋冬便秘、畏寒的问题。

3. 起居有常:早睡晚起不熬夜,晒背比吃补药强

华佗曾对弟子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意思是养生要 “动而不疲”,起居更要顺应时节。他主张秋冬 “早卧晚起,与鸡俱兴”,也就是晚上 10 点前入睡,早上 7 点左右起床,保证 8 小时睡眠 —— 这和现代医学建议的 “秋冬养阳” 不谋而合。

另外,华佗特别强调 “秋冬多晒背”。他发现背部有督脉和膀胱经,是 “阳气之海”,晒太阳不仅能驱散寒气,还能改善 “悲秋情绪”。安徽亳州的老人至今坚持 “午时晒背半小时”,搭配搓热双手按摩腰腹,说这样能 “储存阳气,过冬不生病”。上班族可以利用午休时间,在窗边晒背 15 分钟,比喝姜枣茶还能暖身。

4. 穴位按摩:足三里 + 三阴交,华佗的 “随身药箱”

华佗精通针灸,他留下的两个 “养生穴位”,不用花钱就能保健: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膝盖下 3 寸。华佗说 “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用拇指按揉 3-5 分钟,酸胀感蔓延到小腿,能健脾养胃、提高免疫力,适合秋冬消化不良的人;

三阴交: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按揉 2 分钟能滋阴润燥,改善秋冬口干、失眠,女性朋友常按还能调理气血。

按摩技巧很简单:每天早晚各一次,力度由轻到重,不用刻意追求 “剧痛”,酸胀感为宜。华佗弟子樊阿就是靠这两个穴位 +“漆叶青黏散”,活到了 100 多岁,成为古代长寿标杆。

5. 情志养生:少生气多欢笑,秋冬不做 “emo 人”

华佗不仅是医师,还是 “心理疗愈大师”!他曾用 “怒疗法治大病”,让郡守吐出淤血痊愈,可见情志养生的重要性。他主张秋冬 “少忧思,多喜乐”,因为秋季万物凋零,人容易情绪低落,而不良情绪会导致气血郁结,引发感冒、胃病。

华佗的情志养生法超简单:

多和朋友聊天品茶,分享趣事;

培养兴趣爱好,比如养花种草、听舒缓音乐;

练五禽戏时专注动作,放空大脑。

就像安徽亳州的老人说的:“华佗教我们,笑一笑,病就跑;愁一愁,白了头”,秋冬季节保持好心情,比任何补药都能增强抵抗力。

现在网上流传着 “华佗秘传减肥药”“五禽戏速成班”,其实都是智商税!记住这 3 点,别被误导:

五禽戏没有 “速成版”,核心是 “循序渐进”,模仿动物动作时要自然,别强行拉伸;

华佗养生方讲究 “辨证施治”,比如茵陈性凉,脾胃虚寒的人不能多喝;

穴位按摩不能替代药物,身体不适还是要及时就医。

真正的华佗养生,是 “顺应自然、适度劳动、饮食有节”,没有捷径可走,却能让人受益终身。

今天纪念华佗诞辰,不是要神化他的医术,而是要传承他 “治未病” 的智慧。从马王堆帛书《导引图》到明清五禽戏专著,从古代百姓的添土祈福到现代 “五禽戏进校园”,华佗的养生理念之所以能流传千年,是因为它贴近生活、简单有效 —— 不需要昂贵的器材,不用复杂的知识,只要坚持练一练、吃对饭、睡好觉,就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在快节奏的当下,我们总被 “熬夜养生”“朋克保健” 裹挟,却忘了最朴素的真理:就像华佗说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适度运动;“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健康源于自律生活。这个九月廿四,不妨跟着华佗的脚步,练一套五禽戏、煮一碗山药粥、晒一晒后背,把传统养生融入日常。

毕竟,对这位神医最好的纪念,不是焚香祭拜,而是活出让他骄傲的健康人生;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是让 1800 年前的智慧,在今天依然守护我们的平安顺遂。愿每个人都能读懂华佗养生的真谛,在秋冬交替的时节,身心安泰,静候春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养生   华佗   神医   诞辰   风俗   秋冬   茵陈   亳州   山药   安徽   穴位   沈丘   弟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