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样一段话:“与人相处,一定要知进退,懂深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和一个安全的空间,不要高估自己和任何一个人的关系。”
是啊,与人相处,最忌的是失了分寸。就好像是画家笔下的留白,多一分则满,少一分则空,唯有恰到好处,才能让画面生出无限意趣。
所谓 “知进退,懂深浅”,说的正是这人际交往中的 “留白” 之道,是在热烈与疏离之间找到平衡,在表达与沉默之间把握尺度。
当然,我们也要明白“知进退、懂深浅” 并不是圆滑世故,而是一种 “温柔的清醒”。这样既是不委屈自己,也是不伤害他人,反而能够在尊重与自爱的平衡中,让关系自然生长。
仔细一想,生活中有太多关系为什么会发生裂痕,就在于不知道进退,不懂深浅。
确实,知进退,是在行动里藏着尊重。就好像朋友在失意的时候,有的时候递一杯热茶,其实胜过千言万语的劝慰,因为过度追问很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在和同事争执时,适时沉默比强行调解更显体面,咄咄逼人只会让矛盾激化。就好像寒冬里的刺猬,离得太远则冷,靠得太近则刺,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才能彼此温暖。
懂深浅,是在言语间藏着体谅。就比如在生活中,有的人才见过一面,就开始问对方的薪资、感情状况等情况,还美其名曰“自来熟”。
只是我们要知道,就算是在亲密的关系也是有边界的,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会看清关系的亲疏,把握表达的程度。
就比如对陌生人、普通同事、挚友,不同的关系都有不同相处的边界。对于不熟悉的人,我们要少说私人化的评价。对于亲近的人,也不能肆无忌惮地越界。要记住 “熟” 不代表可以 “无礼”,可以不讲边界。
是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明白“知进退,懂深浅”,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橡皮筋,如果我们扯会的太紧,就会把橡皮筋拉断。只有懂得适度橡皮筋才能用的长久。
那么,到底我们该如何做到“知进退,懂深浅”呢?或许就要做好这几点:
多观察,少预判:多去看对方的表情,不要过度的给自己加“身份”,比如对方是否主动回应、语气是否热情,通过这些来调整自己的处理方式,而非 “想当然” 去做事。
学会 “留白”:不要追求所谓的 “无话不谈”,更不要追求“彼此没有秘密”。毕竟,就算是在好的关系也做不到这点。所以学会给彼此留一点距离吧。
接受 “不完美关系”:就算是再好的人,也会有人不喜欢,这个世间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做到十全十美。既然是如此,我们也就要学会接受,有人不喜欢自己,不执着任何关系都是完美的。
总之,“知进退、懂深浅”,并不是害怕什么,也不是要算计什么,而是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有边界的。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要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必追求 “和谁都能处得来” 的完美。只求在每一段相处里,都能守住那份分寸 。
这份分寸就是:该进时不犹豫,该退时不纠缠,该浅时不越界,该深时不含糊。如此这样,既能让别人舒服,也能让自己安心,自己也能够在分寸之间,活出从容与坦荡。
正如有句话说得好:“知进退,懂取舍,持善良之心,走坦荡之路。关系再亲密,分寸也不可差失。”
文|明浮生
图|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