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铭记 和平永续|芷江:从血火壁垒到和平丰碑

湘西小城芷江,是中国抗战史上一个独一无二的地标符号。80年前的芷江,日本降使垂首签下投降备忘录,中国人民以胜利告慰英灵,世界在震颤中拥抱和平。那是一个重写历史的时刻,在芷江这个起点,中国人民以胜利者的姿态,用血与火为“和平”二字铸就了崭新坐标。

《山河铭记 和平永续》专栏今天“启程”。我们将以史料为经纬、以人物为坐标,“画”出一幅从芷江受降到今日和平丰碑的立体长卷。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节点上,让我们铭记芷江这片土地铸就的血火传奇,一起向未来递交一份永不褪色的和平宣言,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与全球携手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一纸降书尽洗屈辱

“全面抗战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的中国抗日军事重镇——湖南芷江成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区的受降之地。如今的芷江,“血”字造型的受降纪念坊肃然矗立,诉说着那段气壮山河的人民抗战史。

1945年8月21日,两辆挂着白旗的吉普车驶入芷江机场,载着刚下飞机的日本降使今井武夫一行人前往七里桥受降会场。

一路戒严,中国士兵以愤怒而克制的目光注视着缓缓开动的汽车。远处的龙津桥头,百姓们搭建起“正义大道”的牌楼,在震耳的鞭炮声中,他们的内心激荡着欢喜与悲鸣。

今井武夫等人脱帽低头进入受降会场,交出侵华日军兵力分布图,签署了投降备忘录。这一刻,中华民族始自鸦片战争的百年屈辱史终结了。

日军在芷江受降并非历史的偶然。

1938年至1942年,在缺少机械设备的情况下,14个县5万多名民工用肩挑背扛的方式,拓展出一个拥有1600米长、50米宽跑道的军用机场。滚压跑道用的石碾重近40吨,全靠人工用绳索拖动。正是他们用血肉之躯铺设的芷江机场,后来成为盟军在远东地区的第二大空军基地,也让芷江这座小城化身为一座血火铸就的军事重镇。

一次修建,三次扩建。从这里起飞的战机曾奔赴各地,对日军实施毁灭性打击,而这里的军民,在日军残忍的轰炸中,仍然带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为芷江机场提供保障。

芷江军民以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让侵略者领教了什么是愈战愈勇、什么是众志成城。1945年4月,侵华日军进攻湘西,这里的军民利用山形水势奋力阻击,历时55天,毙敌3万余人,在抗战史上书写下壮烈的一页。

在湖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张志初看来,“湘西会战应该说是对日的最后一战。(它)让日本侵略者再不敢进攻了,这就是转折。”

从湘西会战到芷江受降,这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芷江这个地标,承载着抗日战争烽火岁月的高光瞬间,见证了中华民族尊严回归的历史转折时刻。

抗战精神砥砺复兴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芷江这片英雄热土,史称“滇黔门户、全楚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26年10月,芷江诞生了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在大革命时期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芷江播撒革命火种,留下珍贵的历史遗迹和精神财富。

任凭惊涛骇浪,屹然砥柱中流。

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芷江人民的铮铮铁骨、民族血性,汇聚在全民抗战的精神洪流中,激发出巨大的能量,为抗战胜利作出了永载史册的贡献。

现已101岁高龄的抗战老兵李福元提起80年前的抗战烽火,记忆清晰:“我们驻扎在芷江,从七月初十的晚上上的火线,打到七月十七晚上九点半,打了七天七夜……他们(日本军队)是武器厉害,不是人厉害。人呢,中国人就是比得过,我们都是不怕死去的。”

芷江受降不仅标志着一场战争的终结,更是一个民族挺直脊梁的宣言,是东方战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庄严宣告,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重要转折,是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时空节点。

历史也深刻昭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和平文化向深向远

没有中国战场的顽强抵抗,二战的历史将彻底改写。

在芷江飞虎队纪念馆的展厅内,一件写着“来华助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中文字样的展品引人注目。这便是飞虎队的“血符”,也叫“救命符”。它是盟军跨国协作的典范,也是中西方反法西斯力量深度融合的缩影,凸显了芷江在二战中作为战略枢纽与和平象征的全球意义。

如今,见证着与盟友并肩作战的“血符”、回荡过联合指挥声浪的塔楼、承载着受降荣光的旧址,三者共同构筑起了象征和平的精神坐标。

芷江凭借独特的历史资源和“根脉”,22年前打造的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持续将这个小城塑造为全球性“和平创新与对话平台”,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的和平理念。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也将迎来第六届的高光时刻。届时,中外政要、中外和平文化研究专家学者、抗战老兵、美国“飞虎队”老兵及家属、国际和平友好人士和国际友好城市代表将齐聚芷江,推动“和平文化”发展向深向远。

芷江以世界性眼光重新审视珍贵的历史资源,让这座抗战名城成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精神家园。

芷江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将地方和平发展的愿景巧妙融入全球叙

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了芷江样本。

芷江以自己的语言向世界宣示:东方主战场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人类共同守护和平的起点。唯有铭记曾携手抵御黑暗的团结力量,才能让文明的火种永续燃烧。(央视网记者欧峰 徐偲)

来源:犇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历史   芷江   和平   丰碑   壁垒   山河   铭记   中国   湘西   日本   侵略者   中华民族   军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