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经济新闻所举办的对话论坛中,日本经济学者对如今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现在半导体领域有些令人担忧的情况,以前的日本企业,尤其是日本的半导体公司,它们在中国市场上赚取了大量利润,但是现在中国企业也在快速成长。
当中国提出国产化计划时,很多人都在问中国企业需要多久能追赶上美国或者日本的水平,当时我的回答是他们永远无法追赶上,因为半导体产业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一个国家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
然而中国企业表示即便性能不高也没关系,他们拥有推动国产化的决心,这是让人最为震惊的态度。事实证明,中国芯片运行的相当不错,虽然不是最先进的技术,但是已经非常接近最前沿了。
《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推动中国芯片产业国产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开端,该计划核心目标是以10年为基准,大力提升中国在制造业上面的自主化转型。
截止到今年年底,制造业重点领域要实现智能化,试点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在核心技术上面对海外技术的依赖程度要有效降低,为下一个十五五计划做好产业冲刺的准备。
中国的自主制造计划在全球引起了重点关注,尤其是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针对性压制。美国通过芯片断供、设备管制、施加额外关税等做法来削弱中国科技的发展力量,减缓中国科技进步的速度。
虽然美国的制裁条例确实限制住了中国芯片的技术进步,拖慢了中国芯片更新迭代的速度,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开发自主设备的进展。
以往的中国芯片企业在设计上面有着强大能力,甚至头部的芯片设计企业已经具备了与高通、苹果相媲美的技术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国芯片的国产化压力,以后的发展只需要将重点工作优先放置在制造设备上便可实现稳步的自主产业发展。
除先进技术外,中国也在成熟芯片上进行产能扩充。中国企业已经实现了28nm及以上芯片的国产化制造流程,并且同时实现了去美化的制造环节,美国的制裁封锁对中国的成熟芯片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了。
中国成熟芯片的扩充直接冲击了国际市场,让成熟芯片的市场价格进一步降低。以三星、SK海力士、铠侠为首的存储器制造商,其芯片的利润正在降低,迫使其需要通过产品降价的策略来应对中国企业的竞争。
在整个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有的企业选择缩减产能,避免出现库存堆积和经济浪费。但是有的企业选择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研发新技术、扩充生产线,这种发展手段叫做逆势投资。
当产业经济出现回暖的情况后,采用逆势投资方法发展的企业将会拥有整个行业的最大话语权。因为其掌握着数量较多的芯片产品和产业定价权,拥有比其他企业更具优势的优先供应条件,可以抢走国际层面的大量市场份额。
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被逆势投资的企业抢走了客户,而且自己家的产品数量和制造成本也无法与之抗衡,那么自己企业将面临的就是经济下滑,甚至是面临着裁员或者倒闭。
台积电曾经凭借着逆势投资的发展策略,成为了全球先进芯片制造业的老大。现如今的大陆芯片企业,也是选择了逆势投资的发展方法。
尽管这种发展策略风险性极大,一旦对行业的发展预测错误,其结果就是巨额的亏损和积压成山的库存产品,但是在被美国重重封锁的情况下,这种逆势投资是唯一有机会突破封锁的方法,坐以待毙只能是任人宰割。
现在看来,中国企业的逆势投资策略已经初见成效。不但实现了7nm逻辑芯片的量产供应,而且还在成熟芯片产能、自主制造设备、制造材料等多个环节实现了显著的产业增长。尽管现阶段的中国芯片产业与欧美国家存在技术差距,但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自主技术的重要性,也会朝着国产化供应链的模式继续推进。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