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慧颖)5月17日报道5.18国际博物馆日,成都博物馆“大备盛德——青铜时代的曾国与鄂国”预展启幕,以“鄂国篇”的神面四器为引,邀您共鉴青铜文明的璀璨光华,品味西周礼制的独特神韵。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长卷里,有一个近乎被遗忘的古国——鄂国,随着湖北省随州市安居羊子山4号墓的发现,这个深藏汉东三千余年的诸侯国重现于世人面前。羊子山4号墓地共出土青铜器27件,多数有“噩侯”字样铭文,“噩侯”即为文献所载“鄂国”国君,通过这些青铜器,我们再次翻开了鄂国尘封的历史。
在鄂国的青铜艺术中,尤以一组四件“神面纹”重器最具代表性,其复杂精妙,令人惊叹,瑰丽而奇特的风格在商周青铜器中独树一帜,它们也被称为“鄂侯四器”。
“鄂侯四器”包括一件尊、一件方罍(léi)和一对大小有异的卣(yǒu),均出土于随州安居羊子山4号墓。器有铭文,尊、卣为“乍(作)宝彝”,方罍为“噩侯乍(作)氒(jué厥)宝尊彝”,意为噩侯制作的珍贵祭祀礼器。
尊、罍、卣皆为青铜酒器,有着祭祀与宴飨双重功能。其形制各具特色,尊作敞口便于取用,罍则敛口加盖以贮藏琼浆,防止酒液挥发。而饰有提梁的卣,则是专用于盛放秬鬯(jù chàng)一类美酒的祭祀酒器。
迄今所见殷商贵族墓葬中常见的酒器组合是一尊二卣,并附加其它器类。周人认为殷商酗酒亡国,所以礼器组合以食器为主,姬姓贵族墓葬中的酒器组合基本为一尊一卣。噩侯墓作为非姬姓的贵族墓葬,却出土了一尊二卣,颇具殷商遗风。
鄂国虽为诸侯小国,但四件神面纹重器纹饰繁复奢华却疏密有致,展现出强烈的对称性与均衡性,当之无愧为中国青铜器艺术中的翘楚。
由于埋藏地独特的水质、地质影响,器身表面形成了瑰丽的蓝锈,与青铜本体的古朴肌理相互交融,更显得神秘幽美。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方艺霖 责编:高婷 审核:马兰 谭麟 监制:赵若一 总监制:李天翔
更新时间:2025-05-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