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忽局”局长预言:最迟13年,中日将有一战,一方会惨败

曾拥有大校职务的戴旭先生在 自己的著作《C形包围》之中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认为就中国清朝甲午战争之后,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独立的战胜过日本,未来是否有可能?

如果有,那么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后顾之忧。

中日首次正式交锋,战场位于朝鲜半岛,而非日本本土。

千年历史长卷中,中日间的七次重大冲突形成一种“奇怪的模式”,以前战场多在朝鲜半岛,要不然就是日本人来中国陆地,从未能延伸到日本本土。

这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我国从未主动侵略过日本,但日本却一直窥视中国国土。

公元663年,唐朝将领刘仁轨指挥170艘战船,在白江口以少胜多击毁倭军400艘战船,但准确的说那是日本联合朝鲜。

元朝舰队遭遇“神风”台风沉没大海,明朝击退丰臣秀吉却止步于朝鲜。

1894年,甲午战争的惨败让清朝付出沉重代价,失去朝鲜控制权,割让台湾与澎湖,二亿两白银的赔款,将日本推上东亚强国的位置。

十四年抗日战争最为惨烈,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阻挡侵略铁蹄,但1945年日本的最终投降,原子弹的蘑菇云在广岛长崎升起和苏联红军出兵东北起了关键作用。

“日本遇到中国这样的邻国,实在是它的幸运。”

历史上中国强盛时从未将日本视为征服对象,而日本一旦强大就屡次进犯大陆。

康熙皇帝对日本的评价穿越时空:“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

矢野义昭,这位大阪铁路工人之子出身的防卫专家,在军事研究领域以冷静分析著称。

2012年他在《军事研究》杂志发文,精准预见十年后俄乌冲突爆发,更预言2025年中日可能兵戎相见。

在矢野的分析框架中,三个结构性矛盾使战争风险持续升高。

靖国神社供奉的甲级战犯牌位,日本政客定期参拜的举动,这种行为似乎是不断在提醒中国,日本从未认识到过错误。

2023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公开批评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缺乏诚意”,外交抗议成为常态。

2013年,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与日本原有识别区重叠后,军机舰艇在争议海域的对峙频率急剧上升

2024年,日本媒体报道中国军舰接近钓鱼岛的次数创下新高。

更关键的是美国因素,《美日安保条约》框架下,5万美军驻扎日本。

2023年美国在冲绳部署新型导弹防御系统,美日军事一体化程度达到冷战后新高。

矢野生前警告:一旦台海生变,美国施压日本介入可能成为冲突导火索。

2025年7月15日,日本防卫省发布年度白皮书,将中国军事活动定位为“最大战略挑战”。报告详细记录中国军舰在太平洋活动激增,过去三年通过日本西南海域的频率增加两倍。

中国外交部当天回应:“该文件采用错误中国认知,无理干涉中国内政,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

中方已向日本提出严正交涉。

戴旭提出“未来一战”的观点时,军事观察家注意到,其深层逻辑并非鼓吹战争。

作为退役空军大校,他强调的是“以战止战”的战略威慑心态,通过展示实力阻止冲突爆发。

现代中国的国防力量已非往昔,2023年,中国海军拥有三艘航母,总吨位达18万吨,歼-20隐形战机超200架,潜艇部队接近70艘规模。

相比之下,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出云”级准航母和缓慢交付的F-35战机显出差距。

戴旭用“牛与狼”比喻中日关系本质中国是牛,日本是狼;牛吃草,狼吃肉;牛无意于狼,但狼始终盯着牛。牛壮狼幼时相安无事,牛病狼壮时狼必食牛。

经济领域,两国形成深度互嵌格局,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3600亿美元,中国连续十年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仅松下公司就在中国设有72家工厂,产业链条纵横交错。

战争代价对日本经济可能是毁灭性的,汽车产业预计减产50%,失业人口可能暴增80万。

东京股市在中国周边军事演习期间,多次大幅下挫,显示市场对军事冲突的敏感。

2025年6月,东盟峰会期间中日外交官就钓鱼岛问题展开磋商,达成“继续通过对话解决争议”的共识。

这束外交曙光显示,两国决策层仍倾向于给和平解决机制更多空间。

戴旭的警示核心在于警醒中国不能重蹈历史覆辙。

卢沟桥事变时,中国军队因纠结“谁开第一枪”而贻误战机,导致北平轻易沦陷。

抗日战争初期教训时指出:“日本人欺软怕硬,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日本“出云”号准航母正在进行航母化改装,他们未来的敌人很可能又是窥视已久的中国,但中国也不是吃素的。

近期,中国山东舰编队正穿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训练。

日本企图派战机监视,却被中国海军驱赶,不敢再接近,日本只能谴责,却敢怒不敢言。

日本防卫省2025年的白皮书,将中国军事活动称作“最大战略挑战”,在这份报告背后,中日之间跨越千年的历史 心结与东海上的现实摩擦正在同步升温。

矢野义昭的日本退役少将,曾在2012年预言:2025年中日必有一战,日本可能沦为“下一个乌克兰”。

三个月后,这位曾准确预见俄乌冲突的军事分析家因心脏病离世。

同一时间,中国军事评论员戴旭的一句警语正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中国历史上从没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可能需要一战来永绝后患。”

戴旭大校用词精准地指出:“从中国来说,历史上从来没有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他特别强调“单独”与“彻底”两个关键词的历史重量,也就是说,未来很可能打破这一常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2

标签:历史   日本   中日   局长   中国   甲午战争   航母   朝鲜   朝鲜半岛   大校   钓鱼岛   冲突   美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