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善表达感情,所有这些节日就是一个出口,让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地、顺理成章地、出口成章地、坦坦荡荡地,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
从不懂珍惜到痛失所爱
小时候的中秋,就是吃饭。中午跟爸妈吃,晚上跟公婆吃。团圆?太普通了,普通到我都记不清那些年是怎么过的。
2016年5月,婆婆走了。离78岁生日差十天。从那年起,我的中秋多了一个固定项目——扫墓。
婆婆是真好相处。婚后没房子跟公婆同住,我除了按洗衣机键、包饺子擀皮儿,其他一概不会干,婆婆从不说什么。她退休后依然"没事儿",带她去哪儿都高兴,吃什么都可以,再难吃的饭馆她都能找出"前三名"。
感情好的副作用是,先走的走了,留下的那个就很难走出来。公公婆婆感情好了一辈子,睡前刷牙,先刷的会给后刷的把牙膏挤好。
最后的中秋月饼
2017年中秋,我特意去稻香村买了自来红——我妈最爱的那种胖墩墩、圆鼓鼓、土里土气的月饼。那是我妈还能开心吃月饼的最后一个中秋。
当时我们都不知道,往后的日子会发生什么。不知道的时候,挺开心的;知道了,就再也开心不起来了。
2018年中秋,医生把我叫到办公室:"你妈不好,有个思想准备。"
我以为炸弹5年后才爆,现在告诉我下个月就炸了。那天我谁都不敢说,自己一个人去看了角楼和景山。北京最美的中秋晚霞,我却心有余悸。
团圆已成奢望,相聚仍有意义
2019年中秋,我看着一会儿明白一会儿糊涂的我妈,很恍惚。几个月后她走了。我爸失智失能,靠鼻饲,中秋节已经没有月饼什么事儿了。
那几年,所有与团圆有关的节日对我来说都是煎熬。
2023年8月,我的好朋友小叨走了。我们仨曾经天天都是过节,现在只剩我和大哈尼。小叨生日那天,我们还是会约饭吃蛋糕,跟她在的时候一毛一样。
珍惜身边人,过好每一天
现在,团圆已经没有了,也不会再有了。但好在还有相聚。剩下的人好好相聚,也有意义。
从前聚会时想"不知道大家都过得好不好",现在想"希望咱们所有人都过得好"。
我羡慕那些回家过节的人,吃吃喝喝,什么正事儿都没有,三天后开始闹矛盾。那也羡慕。就像没有脚的人羡慕别人有脚,哪怕痛风了也羡慕。
从前觉得合家欢很俗,现在觉得大团圆简直是人类的最高理想。看电影一定要看HE的,BE接受不能。真相谁自己都有,就要看齐齐整整和和美美。
节日是思念的出口
前几天在家门口看到自来红,想起好多事儿,脑子里演了四十集电视剧。
中秋对于我,也就是平常而早起的一天。早起去给婆婆扫墓。这些年,我慢慢地接受了她的离开,扫墓也很平静。
每次扫墓,都能听见附近家庭在墓碑前说了什么,但从来没听见哪家人说"我们挺想你的",没有这句话。
其实想念这件事,不会某一天就变得更深。他们全在日常的神经末梢、毛细血管里,不必节日来提醒。
看见第一片叶子黄了,会想到小叨最爱的秋天;梦见我爸了,开心好半天;点的外卖超难吃,想起我爸做的面条;发现自己有白发,想起我妈70岁前都没有白头发...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和"天涯共此时"都有一个"共"字。我简单粗暴地认为,"共"就是在一起。
因为没有在一起、不能在一起,所以才更想念亲人,想念共同有过的好时光。
那些对着月亮感怀的诗人,都是因为有人不在了吧?不在身边,不在同一个城市,甚至,不在同一个世界。
人类的悲欢多多少少总有一些相通。疼与苦、美与甜、怀念与爱,自古就没有变过。
中秋节乃至一切的节日,都会让人想起有些人已经永远缺席。唯其如此,"但愿人长久"才能成为千古绝唱。
在这一天,你想念谁,就坦然地说,不用不好意思。
---
愿天上的星星,都是我们思念的人!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