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神比喻,话糙理不糙:
为什么父母那辈感觉有使不完的力气,而我刷了两双鞋就想上床躺一会儿~
答:因为他们是走地鸡,咱是饲料鸡,身体素质不是一个量级。
小学时,语文老师说我“一边跳绳一边转呼啦圈”的造句不对,我觉得老师欠我一个道歉。
每次一身班味的我,看到活力四射的老年人,总有种恍惚感:真的不考虑找个班上吗?
这届高能量的新派老人,在向我们示范:晚年生活可以有多“野”……
今天来分享三位妈妈/婆婆的故事,你看看有你家老人的影子吗?
01
50年前那场没吵赢的架,
如今我婆婆靠看短剧修炼“骂功”
讲述人:@Dora
我就是标题里那位一度后悔让婆婆带娃的妈妈♀️,因为我婆婆是短剧重度用户,平时也不爱社交;来了上海带孙辈,更是远离了老家的社交圈。
所以,无聊的她迷上了看短剧。
本来我是很反感的,老年机的声音外放贼响,那些炸裂的台词我光是听都觉得脚趾抠地的尴尬。
“妈,声音轻一点。”有时我会忍不住提醒她,因为一不留神,孩子也被吸引过去了;这时候就特别后悔喊她来带孩子,直到后来我发现她是在“进修”。
因为她只追一种短剧,非常垂直——农村婆媳短剧,而且一定是个干农活非常利索的大女主,她对主角的业务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
这种短剧的节奏一般是这样:前半集是女主哐哐干农活或者下厨,业务能力展示完毕后,这时电话就会响起——恶毒大嫂来电,让她接走年迈的老母亲。然后女主带上儿子,抄家伙就出门了。
再接下来的爽剧情节是我婆婆会逐帧学习的精华部分。我发现她会听几句、暂停,回味一下台词再点继续。
有一次,婆婆以为我出门了,只见她打开洗衣机、放进衣服后,冲着滚筒吼了几句台词:“XXX,人在做天在看,总有一天@#¥%……&*”(后面实在没听清),然后很解气地“啪”一声关上洗衣机,嘴角上扬,神清气爽。
后来,我知道了一些往事:50 年前,婆婆的父亲早逝,母亲身体不好,大哥去了边疆当兵,妹妹还很小;在这种情况下,窝囊二哥娶了泼辣二嫂。
嘴皮子不利索的我婆婆没有一次占过上风,当年的遗憾横亘在她心里,留到现在。还好,还能从短剧里弥补回来。
02
老年叛逆的我妈,
在老年大学当“刺头”
讲述人:@Never
我妈让我体会到了青春期叛逆被老师叫家长的滋味。
上周一,在成都上班的我冷不丁接到了妈妈老年大学班主任的投诉电话(是的,你没有看错),问我什么时候回广东,务必来学校面谈一下。
老师也不说原因,语气一本正经,煞有其事的,搞得我心神不宁,专门去看了一下我妈上个月的体检报告。我又不敢直接问我妈,正在更年期情绪敏感,怕打击她自尊心,影响老人学习积极性。
而且老年大学也没有“家崽群”可以打探一下风声。急的我上网发帖问大家:“一般得要什么事态,才会上升到请子女的程度?”
好在很快破案了——
我相信她就煮了两次,第一次没开火。
今年,我给我妈精心筛选报名了几门课:面点烘焙、粤语、爵士舞、书画;把她一整天的生活塞得满满当当。但是我妈这老年大学上着上着,就变成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了。
有些同学上午、下午都有课的,中午就懒得回家,也不舍得去外面吃,一般都自己带点干粮垫巴几口。我妈这样的热心肠怎么能看得下去,这不就带上紫砂煲到教室里炖上猪脚姜了,给姐妹们改善伙食。
这种行为吧,还带着一丝违反班规的刺激感,跟我小时候带零食分给同学没什么两样。我想,那一刻的我妈,应该也是她同学眼里的光吧。
图源:短剧《大妈的世界》截图
我妈经常跟我分享老年大学生活,可好玩了!有一次面点课做了 80 多个馒头,因为碱放多了,全废了。
但是节约刻进骨子里的我妈怎么可能放弃,统统带回去,送给了农村养鸡的亲戚。
最后,只有鸡受伤的世界达成了——吃了“报废馒头”的鸡碱中毒晕了过去。
唯一被我妈吐槽的一门课就是爵士舞了,就算是“退课不退费”,这位金牛座女士都忍不了了,因为舞伴有口臭、狐臭。这大夏天的,确实苦了她了。
除了这一点,老年大学生活都很美好,我妈在这里拓展了新的社交圈,每天都有全新的学习任务等待她去解锁,这让在异乡工作的我也能安心不少。
03
混迹于广场舞江湖的我妈,
成了全家最有排面的人
讲述人:@小彤
跳广场舞的大妈很多,但能在广场舞江湖里游刃有余的人,可能只有我妈了。
我妈 60 周岁了,在我们老家的广场舞江湖,她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她们舞团曾经还拿过全国广场舞比赛的一等奖。
“妈,我有个同学的妈妈好像也是你们舞团的。”我妈一边照着镜子,拨弄着她的羊毛卷,一边语气淡淡地回了一句,“我知道,在倒数第二排的。”
广场舞的排列位置就等于江湖地位;而我妈,常年稳居第一排的 C 位。
图源:电视剧《老闺蜜》截图
自打她来南京带娃后,她的广场舞战绩就算是归零了;但我知道,她并不甘心。有时饭后遛弯看到有人在跳舞,她总是忍不住点评一番:舞步过时,没有美感,节奏感也不行。
很快,我妈就融入了新的江湖。
我妈除了广场舞,其他舞种(国标、拉丁等)也是轻松拿捏。而且我妈擅长跳男步,是场子里最稀缺、最受欢迎的舞伴。
有一段时间,她的档期好满:早上,先去北边的小区教她们新舞,下午再去南边的小区排练节目,到了傍晚接娃、做饭,晚饭后接着在自己小区里教学。
后来,我妈实在是跑累了,就把三个小区的舞团给合并了。你敢信?曾经因抢地盘而闹得老死不相往来的舞团,在我妈这只和平鸽的撺掇下,竟然合并了!
图源:电视剧《老闺蜜》截图
渐渐的,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没有任何才艺的自己,在小区里已经痛失本名了:以前“母凭子贵”,邻居们叫我“xx 妈妈”;现在“子凭母贵”,我成了“方老师的女儿”。
有时在小区里,迎面走来一位我并不认识的阿姨,朝我热情打招呼:“方老师女儿下班啦?哦哟,跟你妈妈长的一个样嘞!”
我故意酸她:“还是你有排面,小区里都没人知道我本名。”我妈一边照着镜子,拨弄着她的羊毛卷,一遍宽慰我,“那也不是的哦,外卖员、快递员还是认识你的呀!”
还好广场舞不搞世袭制,否则以我的精力和能力,难承大统是必然的。但是看到我妈这样的精神面貌,我对自己的 60 岁,也充满了期待。
怎么样?看完这三位妈妈/婆婆的故事,是不是觉得老年生活还是蛮精彩的!旧时光会走远,但,新生活随时开启️
你家老人的晚年生活都是怎样的?你对自己的老年生活有哪些想象?评论区唠唠嗑~
更新时间:2025-08-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