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孩子的情绪练习场,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情商教练。
放学路上,孩子委屈地说:“班里同学在艺术节表演,我却只能当观众。”
很多父母会脱口而出:“上台的总是少数嘛,当观众也很好啊!”
这句话,错了吗?看似没错,充满了安慰。但孩子却可能因此嚎啕大哭,让父母束手无策。
为什么“正确的道理”会换来“失控的情绪”?
因为当孩子鼓起勇气向我们展露脆弱和失望时,他们需要的不是评判,也不是解决方案,而是被看见、被理解。
案例中,孩子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她说的不是“观众”这个身份,而是 “我想被看见”、“我的价值渴望被认可” 。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的内在需求。而妈妈“合理化”的安慰,在她听来,等同于:
· “你的感受不重要。”
· “你的渴望是多余的。”
· “别这么矫情。”
于是,情绪的非泄洪口被堵死,只能通过更激烈的哭闹来宣泄。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核心是“倾听与接纳”
这套方法,我称之为 “情绪教养三步法” ,它能帮助我们真正接住孩子的负面情绪,并转化为亲子关系的粘合剂。
第一步:按下“说教”的暂停键,开启“共情”的接收器
当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时,请第一时间闭上想要评价和说教的嘴,打开全身心倾听的耳和心。
身体微微前倾,看着孩子的眼睛,简单地回应:“嗯”、“哦”、“是这样啊”。这个简单的动作,传递的信号是:我在这里,我准备好了解你的世界。
第二步:替“情绪”命名,完成关键接纳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帮助孩子认识到她此刻汹涌的感受到底是什么。
你可以蹲下来,抱住她,或者轻轻拍拍她的背,说:
· “没能上台表演,你感到很失望,对吗?”
· “你是不是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在舞台上,被大家看到和鼓掌?”
“失望”、“羡慕”、“渴望被认可”——当你精准地为情绪命名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会感到一种深深的被理解。她会觉得:“原来妈妈懂我!”她的情绪张力会瞬间降低,因为她感受到情绪被接纳了。
第三步:在情绪平静后,再谈“怎么办”
只有当情绪被充分看见和接纳,理智脑才会重新上线。这时,才是沟通和引导的最佳时机。
你可以问:
· “这次没能选上,你觉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为下一次机会准备呢?”
· “除了上台表演,你觉得还有没有其他方式,也能让老师和同学看到你的闪光点?”
这时,孩子的思考方向会从“沉浸于委屈”转向“如何解决问题”,亲子沟通才真正开始走向深入。
唐老师结语:
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是一场关于“心”的练习。我们接纳的不是孩子的“坏行为”,而是她行为背后的“真感受”。
当我们能稳稳地接住孩子的悲伤、失望和愤怒时,我们就在他们心中埋下了高情商、高逆商的种子。这颗种子,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面对世界最坚实的内核。
今日互动: 当您的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时,您最常用的一句话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我们一起探讨背后的亲子沟通智慧。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