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甲骨文涨40%,市值来到9500亿美金,英伟达涨4.5%(接近历史新高),博通涨10%。
“还能相信AI吗?”
别急,今天不谈信仰,也不画饼。
我们来翻翻科技巨头们的资本开支账本,那才是最诚实的东西。
毕竟,嘴上说“爱AI”,不如数据来得实在。
2025年,AI算力的资本投入持续在超预期。
你发现没?最近几家云大厂的财报电话会,越来越像基建公司:
“今年要建X个数据中心。”
“明年电力容量得翻倍。”
“后年光模块订单先锁500万只。”
Meta最近说,到2028年底,要投6000亿美元搞AI基础设施。
啥概念?相当于每年砸1500亿美金,连续砸四年。
要知道,2025年它全年的资本开支才700亿左右。这意味着什么?未来三年,增速得翻倍还多。
更关键的是,Meta一加码,AWS、Google、微软就得跟。
AI这东西,落后半年,模型就掉队,用户就流失。没人敢真躺平。
所以你看北美四大云厂(AWS、Azure、Google Cloud、Meta)2025年Q2的资本开支,合计958亿美元,同比涨了64%。
而且,谷歌和Meta都上调了全年指引——这在成熟科技公司里,不多见。
说明什么?说明钱不是花超了,是原计划不够花。
以前AI算力=英伟达GPU,就像手机=苹果。
但现在,大厂们开始“自研芯片”了。
谷歌有TPU,Meta搞MTIA,亚马逊出Trainium,微软也在悄悄堆定制AI芯片。
这些叫ASIC——专用芯片,便宜、省电、效率高,就是只干一件事,但干得特别快。
有人问:这是不是要取代GPU?
短期不会。目前训练仍以GPU为主,ASIC主要用于推理
GPU还是“万能扳手”,训练通用大模型还得靠它。
但长期看,推理、推荐、搜索这些高频场景,ASIC会吃掉很大一块市场。
英伟达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但它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
大客户越来越不想把所有算力命脉,绑在一家供应商身上。
所以,GPU的增长可能放缓,ASIC的出货量却在爬陡坡。
但有意思的是——不管你是用GPU还是ASIC,你都得接网线、通电、散热、连光模块。
淘金热里,最稳赚不赔的是谁?
不是矿工,是卖铲子的。
AI这场大淘金,谁是铲子?
是光模块——负责高速传数据,800G不够,上1.6T,未来还要CPO(共封装光学);
是高端PCB和封装基板——AI芯片那么大,功耗那么高,普通电路板扛不住;
是电源和散热系统——现在一个机柜功率超30kW,快赶上一辆电车了,不液冷?等着烧机房吧。
这些公司不讲故事,不搞“颠覆式创新”,它们就干一件事:保证算力系统能稳定跑起来。
它们不争“谁赢”,它们只关心“谁建”。你建得越多,我铲子就卖得越多。
而且,这些环节技术壁垒高,认证周期长,一旦进供应链,客户轻易换不掉。
现在市场总说“AI硬件涨多了”。
但我们看数据:截至2025年9月初,AI硬件相关公司(剔除无预测的)2026年一致预期净利润1224亿元,同比增长38%,对应2026年PE 25.7倍。
你没看错,增速接近40%,估值不到26倍。
当然,短期股价有波动,情绪会起伏。
但只要资本开支还在涨,数据中心还在建,光在传,电在供,铲子大概率就不会停。
AI的故事可能会变,但数据中心不会自己建起来。
所以,别光盯着谁在“发光”。多看看,谁在造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小猎豹坚持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