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蔡澜最心水的茶店,来自福建!

近日,美食家蔡澜先生辞世。

味蕾非常挑剔的他,曾亲自给香港尧阳茶行打call,甚至带货。

(图源:蔡澜花花世界)

这家茶行他光顾了几十年,里面“非常古雅,非常清香”,也装满了他的温馨回忆。

他对茶行里的“天井岩真枞水仙”情有独钟,赞其甘味持久,“坐车子从港岛到九龙,还久久不散”。

为何一家小小的茶行能入他的“法眼”?

蔡澜的“茶道”

因为尧阳茶行完全契合他所追求的“茶道”:

什么是喝茶的精神?何谓茶道?答案很清楚,舒服就是。

他认为:“茶是应该轻轻松松之下请客或自用的。你习惯了怎么泡,就怎么泡;怎么喝,就怎么喝。”

(图源:蔡澜花花世界)

他推崇茶以泡出真味为根本,追求一个“真”字。真情流露,方有“茶道”。人生亦当如此,简单、率性、专注本心。

他泡水仙也有自己的“茶道”:“先把茶叶碎放在茶壶底部,再把粗一点的茶叶放在上面,相等于隔了一层,倒出来不会有茶渣。”

百年“尧阳”

这家位于上环的百年老茶行,正是源于福建安溪西坪镇尧阳村——铁观音“王说”的发源地。

尧阳,古时隶属崇信里。王姓是尧阳的大姓,也是这里的“茗门望族”。“尧阳”原名“辽洋”,据说王家迁徙于到此才改成“尧阳”这个名字的。王姓最早可上溯到明正德二年(1507年),由先祖王毅庵从芦田外洋迁入,至今已繁衍了20多世。

安溪西坪镇尧阳村王氏日升居(周昂 摄)

500多年来,王家祖祖辈辈皆以种茶制茶为业,尤其是晚清以来,诞生了多个知名老茶号。尧阳茶行便是其中之一。

19世纪30年代,创始人王择臣自安溪来台湾鹿港创办“荣春茶行”,专卖家乡的铁观音。

父子经营有方,茶行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惜,好景不长。鸦片战争爆发后,王永杜就同店里的老伙计挑着四担白银返乡。回乡落定后,用带回的银子盖了日升居和尧阳茶场。

王家第三代王淑景于1921年在厦门创立了“嶢阳茶行”(后统一为“尧阳”),以铁观音、武夷茶畅销海内外。

日升居门前的楹联(周昂 摄)

1936年,淑景第三子王孝玉在香港文咸街设立分行,专营家族浓香焙火茶。其核心技艺炉火纯青发“三焙三退火”,使茶品“熟而不焦,香而不妖”,形成醇厚顺滑、奶香伴兰香的独特“港味”。

1953年,淑景第四子王孝宗,携手长孙王庆年,自香港辗转到台北,设立分行,专注于打造台湾乌龙茶的清香秀雅风味,销往东南亚各地。

尧阳茶行,传承至今已是第六代。

念念不忘“酱油汤”

立足香港的尧阳茶行,其灵魂在于标志性的“足火”乌龙茶,主打铁观音与武夷水仙。原料均产自福建,核心在于独特的“港式”焙火工艺。

该风格的焙火,其来有自: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为保障销往这些地区的茶叶耐储存,必须焙足火,也就是茶友们常说的“重焙火”。

焙足火的茶,汤色呈浓厚的“酱油汤”(图源:蔡澜花花世界)

以铁观音为例,内地的口味几经变化,尧阳茶行却完整保留了古早味及浓厚的“酱油汤”,让老茶客们念念不忘。

香港协和茶行创始人、尧阳茶行贸易伙伴黄锦枝也说:“百年来(尧阳茶行)只守着一个火功,口味定下来后就再也不变了。很多老华侨喝了一辈子,只认尧阳的茶。”

尧阳茶行的水仙,是蔡澜以及他父亲都念念不忘的老味道(图源:蔡澜花花世界)

尧阳对“火功”的执着、对地道茶味的传承,正是蔡澜心中“真”与“恒”的体现。

这也印证了他的信条:“简单,就是茶道,人生也是如此。”

来源: 茶道CN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美食   美食家   心水   福建   茶道   铁观音   安溪   香港   花花世界   水仙   酱油   念念不忘   东南亚   茶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