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妈妈要“温柔而坚定”,具体怎么做~

当妈之后,逃不出的怪圈就是:自动陷入如何当一个合格、优秀且不暴躁的妈妈的自我辩证中。

育儿专家说要“温柔而坚定”,常言道“妈妈的情绪是一个家庭的风水”



温柔而坚定的标准解释:情绪接纳,行为引导。


在我看来情绪是一种能量,有积累也有释放。所有抑郁症的人都缺乏这种能量,外在释放的能力。千万不要抑制妈妈们的这种能量,接纳负面情绪,少一些抑郁的妈妈。

从我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来说,有正能量积累时我才能好好说话。我会滔滔不绝分享内心的喜悦或者表达内心细腻的感受。



如果正能量不足,我会少言寡语,不想说话。如果是面对孩子,我会尽量用简短或敷衍的话来回答她的问题,用严厉的指令达到我想要的结果。

比如在专属感争夺时:“爸爸妈妈的爱”、“谁先”。能量足时我会耐心说“弟弟现在怎么样、姐姐现在怎么样、你们自己再商量一下好不好、你们剪刀石头布怎么样”能量足时我会换着方式让他们自己决定、商量怎么做,给足他们时间自己解决,并在旁边观察鼓励引导他们正确的表达方式“礼貌准确大声的表达你的想法”。能量不足时,我很严厉大声说:停、不行、我来决定、123、马上。这样的方式不温柔但能有效阻止孩子情绪蔓延,保存自己不多的能量避免自己更大的崩溃,让事情可以正常进行。。

所以保护自己的能量,才能更好的对待孩子。并且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温柔的方式和尺度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劝诫“零食不能多吃”这一点上,面对一个4岁男孩和一个6岁女孩不同的理解和阅历时,话语的力量是不一样的。

“糖吃多了牙齿会坏掉哦!”

这句话给6岁姐姐讲已经没有威慑力,只是给了她一次狡辩机会:吃了好好刷牙就好了呀!而且乳牙本来就要掉的”。

单给弟弟讲,他会很快收敛。但当着姐姐面给弟弟讲,姐姐可能一秒就拆穿。所以给弟弟讲的一些规则不适宜让姐姐听到。

对姐姐讲的很严厉的话,弟弟可能不适合听会觉得妈妈好凶,也许听不懂只会觉得害怕。但对姐姐来说是习以为常的温柔话语。

同时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理解和阅历的增加,我们的语言和沟通方式也要随时改变,再也回不去孩子3岁前不立规矩的温柔。3岁前,我们是用行为带着孩子去学去定规则,等到4-5岁的时候就需要语言引导和商量着去定规则,并坚定的执行规则。


所以和孩子沟通是非常需要能量的。比如当姐姐在单杠完成漂亮的打浪动作时,我竖起大拇指对姐姐说:真棒。 弟弟马上扑在我面前望着我的眼睛:难道我就不棒吗?(目前他练得少,还不能完成打浪动作)诸如此类,很多因为年龄差产生体力或者智力不及的情况,弟弟要问同样的问题。此时,我需要继续鼓励姐姐做更多更难的锻炼,同时要照顾弟弟有点失落的情绪。我需要不停的选择合适的词,酝酿合适的情绪,输出不同的情绪价值和正向指引要求。

所以,妈妈想要对孩子做到温柔而坚定需要很大的能量。如果能量被无效的释放或被打乱秩序,需要及时补给能量。不管是孩子还是妈妈的情绪都需要被接纳。妈妈也是有情绪的,也是需要情绪释放的。想让妈妈情绪稳定,她也需要和睦的家庭氛围。所以家人们也多包容、理解和支持妈妈们吧:

1、包容理解妈妈们的情绪。及时察觉妈妈的情绪变化,能量不足,及时且适当给予帮助。

2、支持妈妈们的育儿进行时。在语言、行为上支持妈妈们正在进行的育儿行为,不做打断或者诋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育儿   坚定   温柔   妈妈   能量   情绪   姐姐   孩子   弟弟   规则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