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本应是两部顶流主演的大男主剧对打,但《赴山海》女二风波令对打态势未成,只有《藏海传》准时抬上。
不过鹅桃各自掏出的新牌都很强势,宋祖儿刘宇宁的古偶《折腰》和命运多舛终于抬上的《人生若如初见》,再加上上周的《亲爱的仇敌》,一并细聊。篇幅有点长,大家可以按自己感兴趣的选择性阅读。
《亲爱的仇敌》
5.7上线,鹅独播
由黄天仁执导,柏邦妮编剧,高叶、陈妍希等领衔主演,根据倪一宁同名原著小说改编,都市女性情感剧,《亲爱的仇敌》。
我陆陆续续追到14集,本来本周试毒任务太多我打算后面找时间一起补,但听说就是从14集往后开始大肆魔改,现在有点不敢往下看了,所以以下评论【仅限于我看的这14集】,14集往后要不要接着看请大家自行判断。
前面追下来的感觉是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新旧交织的故事与表达。
先说优点,它在女性情谊的刻画上,确实比一般国产都市女性剧集要走得更深更复杂。几位女性角色之间的情感关系,无论是多年的闺蜜情谊,还是一见如故的惺惺相惜,都不是简单粗暴口号式或童话般的“女性互助”,而是夹杂着嫉妒、自卑、较量、羡慕等杂质,但在所有事关彼此情感与事业的大事上,女性们又坚定地站在一起,毫不犹豫伸出手,帮对方抵挡外界的风霜,这非常接近现实的真实样貌又不乏理想色彩,更能让我信服。
在情感关系的构建上,两位女主前期都可以说是某种“清醒的沉沦”,明明自己的婚姻已消磨掉所有的情感,明明面前的完美情人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天坑”,但二人不断自我说服不愿决断,因为物质需求因为情感渴求也因为虚荣和沉没成本。
而唯一对情感毫无渴求不被诱惑的女三,则在极低的起点上事业一飞冲天,两厢对比,我很喜欢这个言外之意。
很多人会觉得它很像《不够善良的我们》,我觉得二者想要表达的内核有一致之处,当然这一部没有《善良》那种特有的细腻与苦涩,但在一生之敌也即灵魂挚友上,在新女性仍无法挣脱旧情感模式束缚上,二者确实殊途同归。
但旧的根源也恰在这个“情感”上。如果你看剧只看了十几分钟,可能会觉得这又是一部打着女性群像幌子搞雌竞搞狗血撕x搞富豪妻捉小三下沉剧情的剧集。
再看下去,才会看到女主过来截胡不是为了男人而是为了自己在闺蜜眼中的价值,才会看到闺蜜不是看不起女主而是要曲线消灭自己婚姻的危险因素,才会看到所谓的小三是被小三根本不想沾一点情感上的麻烦,看到这几个女性之间微妙又坚定的彼此看顾与成全。
我在读原著时就觉得这些反转很精彩,但当后续情节一直围绕着情感打转时,这些看似雌竞非真雌竞的情节,从看山不是山又走到了看山仍是山。
编剧女主知道完美情人的一切坑但仍自得于自己对他的吸引力,富豪妻女二知道老公明明白白看不起自己仍卑躬屈膝在他手下讨生活,主要女性角色没有真出手撕过同性,但能刺激她们的隐形敌人仍是情感关系里的潜在竞争对手,在几个聪明的敏感的好胜的女性被鲜活塑造出来以后,我并不希望她们围绕情感打转,不希望她们所有的自我找寻仍困在情感关系里,不希望她们的见地、洞察和开悟都围绕着男人和两性关系,不希望2025年追求先进的国剧仍在重复《欲望都市》的叙事腔调,尽管它是我眼中的美剧经典,但今天的女性理应拥有更广阔的星河大海。
但这也是2025年的我,对2022年原著小说的苛求,原著我在连载时追过一阵,虽然对后续情节印象不是很深,但这本书在当年是有其先进性的,正如行烟烟写出《零诺》前,《光鲜》也有令人耳目一新之处,但直到《零诺》,渴求新女性叙事的我们才知道关于女性的情感与事业还可以这样写。
当然,给我这种“旧感”的,还有很多是原著影视化过程里出于通俗下沉考量的改编尺度,与我印象比较深的原著前半段一一对应能细微感受到,这个就不具体展开了。但必须说一句,前十几集里主创对原著的改编整体把握是没啥问题的,影像呈现包括打破第四面墙的独白也是恰到好处,新旧交织的调性是原著固有限制,改编只是略加重了这一点。
这一点也让剧集陷入某种尴尬,想看真热热闹闹撕x狗血抓小三的,隔壁《蛮好的人生》更适合;想看真质感中偶的,剧集给出的所有情感都不纯粹不梦幻不偶像;想看聪明清醒都市女性故事的,会很不满故事始终围绕情感打转。
同时,这个让女主清醒又有点上头的有着完美情人外衣的重要角色,居然选择袁弘来演,真的令人一秒萎,继而对女主更不理解,换成王骁王阳或不知名但有张力的男演员我都能对五六集起越来越重的恋爱篇幅更有耐心一点。
三个女演员我意见不大,当然会有更贴合的选角,但目前表现我也都能接受,尤其陈妍希,虽然她台词有瑕疵,但她在这个角色上的很多独白和处境都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她本人,是1+1>2的选角。
剧集还有很多小细节做得很好,比如很多情节和细微的情感变化是靠演员的眉眼官司呈现,比如很多次出现的微信对话框里打好的文字又删除,比如每一集结尾,角色朋友圈发布内容和点赞评论的微妙之处,都很印证主创的用心,这是一部需要“看”而不是主要靠随便看看就够的剧,但这在认真看剧的人眼中是优点,在随便打开听声的观剧模式下却是缺点。
豆瓣评分:3000+人给出5.9分
个人评分:前14集有接近7分的水准,不为后面背书哈
适合人群:i女性复杂情谊、i女性情感觉察、北漂影视女民工
不适合人群:想看标准中偶的、就想不带脑看标准狗血下沉的、对女性故事有更新更强要求的、袁弘不耐受
结论:我的同温层未必是大家的,请对照选择
《人生若如初见》
5.13上线,桃独播
由王伟执导,江奇涛编剧,李现、春夏等领衔主演,朱亚文特别出演的原创年代史诗剧,《人生若如初见》。
这个剧可以说命运多舛,不止一次定档备播,甚至曾上线6集又临时下架。关于这个剧的风波,关于对剧狙击的看法,此前我专门推文讨论过,这里就不再赘述。如果还是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里中国各派系的政治主张与立场碰撞没有太清晰的概念,可以去看看相关文史博主的总结与剖析(我挑了一个比较客观专业的博主评述分享给大家,链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达)。
都知道这是江编的封笔之作,江编江奇涛何许人也?《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汉武大帝》《少帅》等剧的体制内大拿编剧。
我一边看《人生》一边惋惜,在刘和平、江奇涛、盛和煜这些上一代大编剧退隐后,这类用典讲史信手拈来、有格局有情怀又有批判精神、兼具可看度和厚重感的剧本,怕是难以再现江湖了。
前两集就足以让人感慨,老派编剧塑造人物、刻画时代真是举重若轻啊。
讲梁乡这个角色,从他逃学跑去看杀头讲起,讲他的浑噩不知天高地厚,讲他的少年不识风雨,回家后情节顺势来到母亲这边,曾经的天潢贵胄,如今的寒酸落魄,一手效率极高地勾勒出梁乡的身世与处境,一手不动声色影射清政府的腐朽可笑与穷途末路。
讲菽红这个角色,也是从她泼辣去见未婚夫讲起,之后赴上海读女校认识吴天白,讲她的胆大与不甘庸碌,讲她的懵懂好奇与天真烂漫,几幕戏就把一个有魅力又有缺陷的女性角色和一个醉心于革命的狂人有血有肉地立起来,更描绘出1901年租界林立的上海新旧交替的暗流涌动。
看这样的剧,我能清晰看到人物是如何从环境里、时代里长出来的,会格外关切人物将在滚滚洪流中去向何方,也能在最日常的戏份里感受到时代的风雨如何落在每个人的头脸上,不需要任何口号,观众也能自然升起耻辱感和忧患意识。
编剧在近现代史方面的造诣会让对这段历史熟悉的观众得到很多额外乐趣。剧中人物随口提到的人名或事件,仔细查阅都能得到额外的资料扩充,但对这段历史完全不熟悉的观众也并不会遭遇太大的观看障碍,因为编剧很擅长讲故事,即使对这段历史懵懵懂懂,故事本身的可看度也足够支撑。比如你可能不懂兴中会和华兴会的合并始末,但看剧情足以得知杨一帆杨凯之吴天白这一派的革命主张;比如哪怕你在第8集一时想不起庚子年发生过什么,也能看懂梁乡母亲矢口否认翡翠镯子是从宫中流出来那隐忍的耻辱与怒火。
而说到批判与反思精神,早在第三集醇亲王一脸复杂对梁乡说我们就是新羁之马就足见端倪,编剧化用这个典在醇亲王和梁乡身上,我的理解是“所谓变革,多以少年人的热血去碰撞腐朽”,但这话由少年人自己说出,由醇亲王这个清廷推出的新生代权臣口中说出,自嘲意味溢于言表。
有人觉得这里是用错典,但我觉得是很妙的化用
剧集前期不惜笔墨塑造的吴天白,其复杂度既符合早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激进派的真实样貌,也忠实反映了创作者的诸多思考。他是多个刺杀型革命者的缩影,他狂妄、激进、夸夸其谈,但他也实干、无畏、冲锋陷阵,他为革命为理想不惜牺牲他人前途性命,但他也毫不吝惜自己的前途与性命,他启蒙菽红又诱拐菽红,他对菽红呼来唤去但也与菽红相互扶持,他还结结实实学富五车。这是一个狂人、妄人、私德败坏的人,也是一个真实的人,他的狂妄令他于常人生活里破坏力十足,但在1900s的时代里,早期革命能掀起波澜,很多时候靠的就是这些看似不切实际的狂与妄;而他在菽红被强过程中的无作为,也暗示了资产阶级革命无法真正拯救并带领国家走向昌盛。
惯常以二元思维为角色定善恶正反的观众,可能会被这部剧的所有主要角色冒犯到。
梁乡,落魄的旗人贵族之后,17岁就被扔上赴日修习军事的船,被各种思潮冲击洗刷,在祖宗血脉与进步思想间踯躅(争议很大的强暴戏份,其实恰恰可以回击当初骂本剧要用男主洗白保皇党的指控);菽红,有婚约却轻易与吴天白有染,傻乎乎被骗上无法回头的“革命道路”,但又生命力十足不卑不亢,扔在哪片泥地里都能开花;杨凯之,油滑市井惯会打蛇随棍上(目前被删的只剩这点负面了),但坚定走革命道路,兵在其颈亦不改志;梁乡母亲,家境破败仍要拉一幅贵族架子,却比儿子更敏锐识破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更一针见血指出清廷破败的根由。
所以不必用饭圈思维和偶像剧眼光去判定哪个角色人设好、这剧又是谁的大男主大女主,这是一群灰度很高的角色构成的标准群戏,剧自我定位的年代史诗十分准确。
但并不是说剧就没有问题。其实前六集里关于“旗主”这段情节的设计和梁乡“宗室”的身份,在几年前放出六集又下架后就被历史研究者详细论述过,从历史严谨性角度确实是存在bug的。
删改痕迹就不多说了,有些段落明显不接戏,很多口型都对不上,很难不去揣测以前版本的台词和删掉的情节。
文本之外的导演技法上,一方面,虽然比起内娱大多数导演来说这剧的镜头已经算考究,但整体看节奏与镜头语言的把握没能给这样的文本格外加分,军校的很多段落我有明显的拖沓感,可能与删改有关,可能与原剧本被扩充到40集有关;另一方面,很多细微情绪的表达还不够到位,比如被盘包浆的旗主段落,讽刺意味给到了,但辛辣远远不足,结果令很多人把这段当打脸爽文看待。单结合前作《隐秘而伟大》和这部《人生》看,王伟距离张黎、张永新等大前辈还有不小的距离,当然这是基于江编文本的高要求。
当然,即使王伟发挥极为出色,本质上这种剧集,已经很难取悦被短剧短视频洗礼过的当下大多数观众群体,对创作者来说,某个时代分明已经逝去。
演员表现也是良莠不齐。我个人会把吴越、朱亚文放在第一档,戏真的好,真的活灵活现,百分百贴合角色并增光添彩。比起来,李现、魏大勋的问题一是30+演17的尴尬,二是台词各有各的不足,魏大勋台词含糊,李现跟吴越朱亚文甚至白客的对手戏里都有点暴露棒读感和气短。但说实话两个人已经算贴角色,要说换彼时的一二线谁能来演这两个角色,我一时也无头绪。
比较有争议的可能是春夏,她的外形也许不足以支撑菽红大美女的设定,她的诠释初始也会有点“演感”,但她的倔强和“灵”,她那双亮得惊人的会说话的眼睛,能充分满足这个角色在任何处境里都生机勃勃不服输不认命的特性,最后你大抵会承认,她演绎得十足动人,出彩极了,与角色是灵魂契合。
另外本剧需要日语对话时所有演员都是认真学日语自己说台词且能让日语表达状态贴近人物状况,这在今天真的挺难得了。
最后,江编毕竟是上一辈大编剧,尽管他是用菽红这个极具魅力的女性角色来隐喻那个年代美丽又不幸的国家民族,还借她的口屡次讥讽手高眼低的诸多男性,但骨子里它仍是以男性为中心展开的腔调传统的叙事,包括强暴戏份在内的不少涉及两性关系的戏份尽管已大幅删减,但还是会让当下的女性观众感到不适。哪怕我十分明白主创在用这些人物关系去譬喻国家民族的命运(强暴戏份尤为明显),但它也确实是登味十足的譬喻,是我眼中不必要的男性创作者创作惯性。当然,以江编的年龄,以这剧本完成于很多年前的时代局限,以它书写的近现代现实向题材内容,只要腔调不恶臭我都能理智看待,不会做全盘否定。
豆瓣未出分
个人评分:文本在8.5分以上,综合几个扣分点下来7.5+
适合人群:i历史传奇正剧、i精彩群戏、i复杂角色、痛恨二极管思维的、江编作品爱好者、1900s中国史兴趣者
不适合人群:只想看点轻松愉快剧集不想费脑子的、对登味敏感的、要求革命者须形象全然正面的、对年轻偶像演员演正剧充满怀疑的
结论:无论你是否喜欢,这种剧都播一部少一部了。
《折腰》
5.13上线,鹅独播
由邓科担任总导演,高琮凯、王奕丁执导,南镇编剧,宋祖儿、刘宇宁等主演,根据蓬莱客同名原著小说改编,古偶剧《折腰》。
我大概追到10集,结合原著聊聊整体观感。
原著我其实没看完,但了解得大差不差,原著人设与人物关系用今天的眼光看不够新,但不得不承认,这种地位势力上的男强女弱+女逐渐拿捏男,很容易触达内娱古偶最大观剧人群,非常顺应下沉市场的情感婚恋价值观直觉。
而剧集在女主人设的改编上又做了额外的加强,增加她的主体意识与计谋属性,让她在这场以家族、婚姻、城池为筹码的角力中主动筹划步步为营,让她在前期对男主的态度始终是清醒审视、努力保命,不断判断男主对自己的情感变化,发现误判及时修正,因此削弱了原著女主会被当下观众诟病的娇妻感,既守住下沉也避免挨骂太多。
前几集节奏和钩子也做得不错。目前每集都围绕本集一个紧迫的核心危机展开,即使个别集中段有拖沓也能吸引人忍耐并看下去,以前五集为例:第一集是《这桩要命的婚事我替姐姐嫁》,第二集是《我祖父害你全家但你能不杀我吗哥哥》,第三集是《哎呀被赶出城被表哥掳走我不能让表哥荼毒百姓》,第四集是《救了很多人的我在祖父热孝期嫁了》,第五集是《跟他回家却被拦在家门外受寒高烧不退》。
虽然我的每集标题看起来很短剧,但《折腰》还真不是短剧思维的长剧,它在剧情主线、男女主人设和男女主关系的推进上都是连贯的传统的长篇叙事思维。但是当然,本剧的权谋智计水平,仍是内娱古偶的平均水平,也就是很没有水平。大小逻辑问题一抓一把:屠城的前提下年幼的男主随随便便逃出生天;足智多谋女主随随便便就相信残暴名声在外的男主把城池印信拱手奉上;被严加看管的女主随随便便在人眼皮子下溜走也无追兵;女主粮仓随随便便就点燃能炸毁堤坝的硫磺既不怕爆炸也不怕烧毁全城的粮食;男主全家对不来援助的女主全家恨之入骨却对真正屠戮自家的势力敬而远之还随随便便把人家夫人奉为上宾……
类似情节的儿戏程度仿佛是主创知道古偶观众惯常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就在容忍线边缘溜溜达达绝不多费力气。
比很多国产古偶里幼稚又无聊的权谋强一些的是,本剧的权谋线并非男女主装腔的舞台或人设的装饰,而是主导着男女主情感的嬗变。坏消息:观众没法拖进度条略过;好消息:能给CP分合哭笑发刀发糖提供貌似合理的理由就够了,多余的,古偶观众看不懂也不想看。
所以等权谋线重心阶段性转移到表兄和玉楼夫人身上时权谋就更难忍啦!
台词也是好一阵歹一阵,有不少对话写得不错,比如“巍侯已经应了婚事,不会出尔反尔吧”“我们两家的仇怨不就是因为出尔反尔吗”这种一句话准确到位的表达,也有滥用成语让我忍不住掏出红笔的疑似病句,不像出自一个人之手。
虽然我还是要给《无忧渡》的林玉芬更高分,但从效果看《折腰》已经是近几年邓科最用心的一部了,节奏上质感上轻喜剧的克制上(是的已经算克制了不信去看看《大奉》哦)名场面的拍摄上……
不过说到名场面我还是想吐槽,内娱古偶惯常为了名场面罔顾逻辑到不接戏的程度:为了让女主孤零零立于表哥和未婚夫两方兵马的中间便于开展接下来的二选一名场面,男主救下女主时近在咫尺还有马也能让她跑到大街上去;为了成全男主危机关头救女主并一路公主抱的名场面,受寒多日高烧不退但好歹没淋到雨的女主愣是让他抱着浇了个透心凉……可能我不是名场面爱好者,真心想求大家顺一顺起码的逻辑。
不过基于IP特性,只要男女主的情感主线奏效,上述逻辑问题就不会动摇本剧根基,能不能接受这样的情感设定与推进,能不能相信演员构建的男女主拉扯氛围,才是观众对这个剧的评价基础。
宋祖儿在本剧中的表现,可以用“我见犹怜”四个字来形容,我不太明白她的台词表现怎么比《无忧渡》还弱不少,有几段台词的处理我能感受到她是有意为之的设计,但发挥得很不好,拉低了整体水准。但她表情实在太灵,剧中也十足美貌,从外形气质到表演都非常贴近角色,且与半夏的诠释有明显区隔,越看越惋惜。
而刘宇宁显然逊色许多,表现威严也只会皱眉做不高兴状,演技水平与内娱古偶男演员拉得齐齐的,哦台词还是能加分。不过显然大家最不满的不是他的演技而是脸,在我看来他状态比《一念》和《珠帘》好一些,但恐怕难以回到《长歌行》“能看”的水准。
豆瓣未出分
个人评分:6.5,毕竟我很在意逻辑,也不是标准古偶用户
适合人群:i地位与势力上的男强女弱、i女主步步为营以弱胜强、i宋祖儿、i刘宇宁、open mind的三国史同
不适合人群:刘宇宁古偶拒绝者、逻辑星人、看不了男强女弱的、觉得全家被屠仇恨都能化解很扯的……
结论:跟《无忧渡》一样,放在今天也是相对正常的古偶了
《藏海传》
5.18央八黄金档开播,优酷独播
郑晓龙、曹译文执导,赵柳逸编剧,肖战、张婧仪等领衔主演,古装传奇剧《藏海传》。
至于原创or改编真是一笔糊涂账,剧起源与三叔的创作有关,三叔的量子泛娱在本剧出品方之列,但本剧制片人坚持剧情是原创。
首更四集看完,感觉是传统又规整的复仇故事框架,但细节完成度很糟糕。
说它规整,是因为它确实把主角复仇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仇人是谁,仇从何来,要复仇需要掌握哪些技艺,接近仇人的步骤和关键人……这些信息能在前两集就清楚明白地交代给观众,让观众对主角复仇建立清晰合理期待,单就这点,确实胜过很多不得章法的剧本。第三集又通过男女主一起看皮影戏的戏份把朝廷基本派系和争端态势交代给观众,起码比干巴巴口述世界观的剧本多动了点脑筋。
但好的框架不等于好的实现水平。这倒不是说节奏的拖沓,虽然整体节奏确实挺平,第一集男主爸爸下mu的悬疑惊悚营造就很一般,第三集从第9分到第12分整整3分钟没有任何信息量就纯给观众看藏海进“大观园”,除了粉丝没人对这种戏份感兴趣,但显然这也是在告知观众“我们剧花了很多钱”,所以是的,尽管审美上没有任何能吸引我的地方,但我说的糟糕也并不指美术置景等硬件层面。
纯就拍景啊一点信息量没有
真正糟糕的是创作层面的实现度。作为塑造主角最重要的篇幅,第一集以灭门为分界点,灭门前应该塑造男主角的日常,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生长环境他的性格他的品性,灭门来临则应该塑造男主面临重大灾祸时的样貌,他如何眼睁睁看着全家死在自己面前。结果看完第一集,我的感觉是【男主这个角色又蠢又坏】,而这个结论,就是创作者用创作细节告诉我的。
他和几个师兄弟去街上看平津侯大胜回京,莽莽撞撞冲上别人的马车冲撞了小姑娘还不道歉这种细节我都懒得吐槽了,他和他的师兄弟在侯爷的二儿子意外遭遇车祸鼻青脸肿不能动弹时,硬是把人家给绑了起来,理由是要追问他那随大军出征的钦天监监正亲爹在哪里。
怎么?你知道你爹闯大祸要完蛋了?不然随军出征也没有任何不幸消息传来仅仅是你没在游街的队伍里看见他就非得绑了侯爷的儿子来追问?然后侯爷的儿子告诉他他爹要倒大霉,他大怒之下就一直绑着人家,不顾人家一身伤。这是坏吧?无事发生时就能绑一个伤员不顾人家伤势,被告知了坏消息又迁怒人家小孩;这是蠢吧?他娘发现以后要把侯爷儿子送回去他还大喊“他爹是平津侯他肯定会向他爹告状的”,哦原来你竟知道啊,那你绑人家的时候没琢磨过这个后果?
日常戏份结束,到了灭门之灾,他依然是这个品性。他娘让他和妹妹藏在草后,他把妹妹藏好后,自己去地道观察前院情况。讲道理,他的地道挖得确实隐蔽曲折,且剧情交代是他得意之作,所以他为什么会觉得把妹妹随便藏在稻草后面会比把妹妹带下地道更安全呢?听妈妈的话?那妈妈让他跟妹妹一起藏起来他怎么没照做?但凡照做了起码能捂住妹妹的嘴不轻易暴露啊?等到他在地道里看到师兄为他顶包认了他的身份为他慨然赴死的时候,人性稍好一点也很难像他这样一声不吭吧?哪怕情节设计一个他哭喊出声或想要冲出去但恰好被他父母的哭嚎遮掩\阻止住了呢,也能给他的性格增加几分善良和胆色,结果并没有。所以面临灭顶之灾时,他依然蠢且不善良。
等到被恩公救走,开始拜师学艺,他又对自己未来的师父口出狂言,狂不怕,糟糕的是这种心中是什么看别人便是什么的腔调。
我不是针对演员,因为上述情节都是小演员的戏份。当然,等到肖战登场后,人设塑造上依然是错漏百出,中间还夹杂着一言难尽的戏份。
说他在两个师父手下学堪舆营造和纵横术,有天突然来了个漂亮的女师父,教他如何能顶住女人的诱惑,对你没看错,现在纯男频网文都不敢这么改了,这段台词味儿非常冲,你们自己看。
就论台词本身也是前言不搭后语啊
有人会说啊,这个角色以前可能就是普通的聪明小孩,你这说的也太严重,那他家逢大变又跟师父学了这么久,肯定是会成长的嘛。
嗯,成长。剧情安排他进京城后随人群一路走到奢华消费的戏楼,一路观察后施施然就坐在了皇帝位,张口就让人家点灯,然后才被告知只有冤大头大主顾消费一千两打底的才会坐在这里点灯,于是闹了笑话。我就想问,您跟您内师父学了半天纵横术怎么骗人怎么察言观色就学成这样?您一路左顾右盼没琢磨为啥这个最好的位置没有人坐?可以没见过世面不能没有最起码的谨慎吧?您是要去仇人身边做幕僚蛰伏伺机报仇结果就这智商情商观察力不是去送菜吗?
等他开始进复仇主线了,接近侯爷的第一个副本就给我整懵了:和一群无辜被抓的老百姓一起被关进机关重重的墓室甬道后,男主经过复杂估算,特别有把握地指挥大家这样走那样走,一通操作猛如虎,最后所有佩服男主称他为恩公的小老百姓全死光,只有男主险险过关走出去了。先不说百姓死得合理不合理啊,你编剧设计这么一大段到底要体现人物什么品质呢?聪明但殚精竭虑也没能救下一个人?善良但又靠别人的牺牲才活下来?
所以哪怕情节通过各种角色之口夸赞主角的聪明机智与重感情,可真正塑造人物的这些细节却给我以完全相反的感受。
而随着男主接近侯爷正式献策,所谓的权谋也真正展开,但也开始令人昏昏欲睡。本来男主这个灭门的刻骨仇恨在设定上就缺乏特色,在具体呈现上也没什么记忆点和亮点。观众早已被内娱男女主人均灭门的身世设定搞得阈值很高,你这灭门说实话有点平平无奇。再加上男主在灭门前后的表现实在不像什么好人,观众跟你共情的基础就很薄弱。结果你权谋的展开也拍得很平,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诡计设定,氛围和节奏把握也加重了枯燥感,实在缺乏吸引人一直看下去的强钩子。
逻辑上的问题其实还有非常多,关于侯爷的弱智操作、关于侯爷第一幕僚的浅显心机……密集时几乎每分钟我都有脑中弹幕吐槽,就不一一赘述了。最关键这剧可是在权谋、博弈、棋局、算计人心等方面没少标榜,那我对《折腰》的权谋都没放过,用严格一点的逻辑水平来要求你《藏海传》,合理的吧?
哦对了,还有肖战的演技。坦白讲,跟他自己比起来是进步了的,尤为明显的是台词棒读感的减弱,日常戏份也不再格外绷着劲起范儿了。但这是他的权谋大大大男主剧,他的水平离能独自撑起这样的剧这样的角色还有十万八千里。何况一到需要猛烈情绪或复杂情绪的戏份,他就又回到自己的惯性表演上去:瞪眼、嘴唇用力、做悲愤\震惊状。如果不理解我在说什么,可以打开第三集的41'30''左右,看看在同样的定格镜头里,龙套演员和他的特写对比,就知道他有多“过度”。而张婧仪都开始用配音了?真是越演越回去。
豆瓣未出分
个人评分:5分,开篇人物塑造之糟糕,权谋之弱智,很难让人进入
适合人群:i肖战、权谋看个意思就够的权谋爱好者
不适合人群:对主角可爱度有高要求的、逻辑星人、高要求权谋受众、肖战演技受害者
结论:精心炮制的粗糙之作
本周豆瓣出分与重要分数变化:
《刑警的日子》收官,开分6.6,目前升至7.0
《榜上佳婿》收官,开分5.1
《吃饭跑步和恋爱》收官,开分5.5
《落花时节又逢君》收官,开分5.3
《无尽的尽头》分数升至8.3
《无忧渡》分数升至7.4
《蛮好的人生》分数升至6.4
那么本周就是这样,有缘下周见!
更新时间:2025-05-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